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在美术粘贴活动中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发展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在美术粘贴活动中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发展

摘要:个性心理品质,是指幼儿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兴趣、爱好、能力、品质和性格的总和。它是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实践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幼儿园里的美术粘贴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它是手工活动与绘画相结合,徒手或使用简单工具将可塑材料或自然材料等,通过剪、贴、折、印、撕、染、捏、塑、编等不同手法以二度或三度空间塑造出各种可视、可感的艺术形象,是综合性极强的制作活动。幼儿通过手工粘贴制作,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儿童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提高他们的美学意识,促进幼儿的动脑,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培养幼儿审美、欣赏美以及鉴赏美的品质,同时还培养了孩子大胆的性格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能力。他们天真稚嫩的画面,满含着对世界的憧憬和向往,反映了他们天真无邪而又大胆的想法。美术粘贴对幼儿来说主要是激发其审美的情趣需要和愉快地情绪体验。幼儿通过手、脑、眼的共同参与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手眼的协调能力和创造力,从而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发挥积极地个性和良好的品质。《纲要》中明确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关键词:兴趣 经验 引导 勇敢 协商 交往

个性心理品质,是指幼儿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兴趣、爱好、能力、品质和性格的总和。它是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实践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幼儿园里的美术粘贴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它是手工活动与绘画相结合,徒手或使用简单工具将可塑材料或自然材料等,通过剪、贴、折、印、撕、染、捏、塑、编等不同手法以二度或三度空间塑造出各种可视、可感的艺术形象,是综合性极强的制作活动。幼儿通过手工粘贴制作,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儿童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提高他们的美学意识,促进幼儿的动脑,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培养幼儿审美、欣赏美以及鉴赏美的品质,同时还培养了孩子大胆的性格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能力。他们天真稚嫩的画面,满含着对世界的憧憬和向往,反映了他们天真无邪而又大胆的

想法。它对幼儿来说主要是激发其审美的情趣需要和愉快地情绪体验。幼儿通过手、脑、眼的共同参与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手眼的协调能力和创造力,从而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发挥积极地个性和良好的品质。《纲要》中明确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那么怎样在美术粘贴活动这种艺术活动中促进孩子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呢?通过实践研究,总结一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幼儿粘贴兴趣,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发展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对美术粘贴的兴趣取决于幼儿丰富的生活来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敏锐的观察力,随时随地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观察,帮助幼儿积累事物在形状,色彩等方面的素材,使其直接获取新的感觉。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凡教材须以幼儿的经验为依据”,只有来至于孩子的生活经验才容易让幼儿领会,才容易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例如:时值秋天,正是各种树叶产生变化的季节,带领着孩子们到郊外去观察树叶的变化,感受秋风吹,树叶摇,黄叶,红叶,往下掉的美丽情景;通过拾落叶活动,让孩子观察各种树叶的形状特征,亲身感受树叶的奇妙之处;接着让孩子想像树叶活动,展开丰富的想象活动,从而激发幼儿的动手操作的欲望,从一系列的活动中促进发展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可见兴趣是推动幼儿学习的一种内部驱动力。营造一个趣味盎然的活动学习环境,可以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要想让幼儿在美术粘贴活动中激发动手动脑欲望,有所创新,就必须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充分积累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从而促进发展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二、巧妙引导,适时介入,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勇敢操作的个性。

在美术粘贴活动中,每一个孩子的发展都不相同,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强,表现大胆,画面布局丰富,制作过程中毫无拘束;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弱,胆小内向,画面布局单一,常常会面对画纸发呆,不知道怎样动手,甚至不敢动手操作。因而在具体实践活动中教师不能强求一致,要对每一位幼儿适时的指导,巧妙的引导,引诱他们大胆去做,大胆地去想,大胆地去创新。幼儿园规程提出:

幼儿园应在各项活动的过程中,根据幼儿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尤应注意根据幼儿个体差异,研究有效的活动形式和方法,不要强求一律。《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喜欢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因而教师在美术粘贴活动中对幼儿的活动要多看,多观察,少干预,即使要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也不能干预或改变幼儿的活动主题,教师要以引导者的身份进入幼儿的活动中去,适时的介入,及时的指导、帮助他们、进行点拨,使幼儿对自己产生自信的心里,不怕困难,勇敢的操作,体验到操作过程中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情感。例如在“我喜欢的小动物”美工粘贴活动中,明明把小刺猬的眼睛用红色的纽扣来表示,当我发现后并没有直接指出来,而是对他说:“你喜欢小刺猬呀!我发现这只小刺猬生病了。”明明马上回答我说:“没有呀!他在运果子呢。身上背了好多个果子,身体挺棒的!”“那我怎么发现它得了红眼病,没病的小刺猬的眼睛是黑色的。”明明马上看了看自己的小刺猬,立刻拿掉红色的纽扣换上了黑色的亮片。“哎哟,这只小刺猬真的很健康,眼睛又大又亮!”明明高兴的笑了起来。教师亲切的语言,适时的引导,使幼儿会感到老师可亲可敬,心情舒畅,天真活泼的个性品质就能得到发展,从而克服困难,勇敢的进行操作活动。美术粘贴活动不仅要求孩子会动手画,还要会动手去粘贴,它要求幼儿手眼上要协调一致,要想完成一副作品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它需要耐心和专心,克服重重困难,才可能完成一幅作品。因而在活动中及时引导幼儿克服困难,建立起信心,耐心的完成作品,。例如在“河蚌创想曲”中,大部分孩子都很快的动手制作起来,有的想象成金鱼,用彩带做漂亮的尾巴;有的想象成螃蟹,用吸管做成了蟹爪;有的想象成乌龟??可美玲看着自己的蚌壳一动也不动,我悄悄地走过去,问道:“美玲,你想把蚌壳做成什么?”“老师我不知道。”美玲差不多要哭了。“哦,那我们来看看这个椭圆形的东西象什么呢?咦,我看着象娃娃的可爱的脸蛋,如果加上眼睛,再加上两根小辫子就更象了!”听了我的话,美玲小脸上露出了笑意,她马上选出两颗黑色的纽扣粘贴在河蚌上,又用彩带做了两个小辫子粘在河蚌的顶部,用剪刀剪出一个红色的半圆做嘴巴,一个可爱的女娃娃就现在画纸上。

三、抓契机,共协商,互帮助,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纲要》中指出:乐意与他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瑞吉欧教育理念也指出:相互交流、认知冲突、合作活动是最佳的学习方法。在合作活动中,能最大限度的促进同伴之间的相互交往和影响,他们互相帮助,共同探讨、共同合作,能促使不同层次的幼儿在参与中获得进步和成功。在幼儿园这个大集体里生活,交往时,幼儿常受自我意识行为和语言词汇的限制,经常用行动直接进行交往,因而,常出现“争抢”材料和操作工具的现象。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发展他们的的交往能力,善于和勇于帮助同伴解决困难,并与同伴合作获得感到愉快的情感。怎样培养幼儿乐意与他人交往,友好相处呢?我利用幼儿在美术粘贴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抓住契机,引导幼儿学会用礼貌用语与同伴进行交往、合作,协商,感受与他人交往的快乐。例如在美术粘贴“美丽的家园”中我让孩子4人一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幅美丽家园的作品。我先让幼儿协商分工:谁设计画面,谁负责收集所需材料,谁进行粘贴部分的分工等工作,然后在在粘贴活动中美术工具的共用就充分促进了幼儿间的协作关系;有意识的少投放一些粘贴工具,幼儿为完成自己的意愿就必须要与其他幼儿协商,与他人进行交往,共用某些工具材料才能完成任务。当大家一起完成一副作品时,就与同伴共同体验到合作操作游戏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感。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了谦让、礼貌与他人交往的方法,从而促进了幼儿的交往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美术粘贴活动中,我们珍视幼儿美术粘贴的特点,让孩子以纯真的感情去表现他们的生活,培养兴趣,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发展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教师适时引导,多给幼儿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心灵的美化,使孩子拥有更丰富、活泼、富有情趣的生活,促使他们富有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幼儿园教师指导纲要(试行)》 《幼儿学美术》 《中国艺术教育》、《幼儿园教育规程》 《陈鹤琴理论集》 《江苏省学校特色教育论丛》 《学前教育学》 《手工基础教程》

在美术粘贴活动中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发展

在美术粘贴活动中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发展摘要:个性心理品质,是指幼儿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兴趣、爱好、能力、品质和性格的总和。它是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实践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幼儿园里的美术粘贴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它是手工活动与绘画相结合,徒手或使用简单工具将可塑材料或自然材料等,通过剪、贴、折、印、撕、染、捏、塑、编等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ossm3mv4m0fvqu4yw276b8ve00zsa00v6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