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检疫技术操作办法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检疫技术操作办法

字体:大 中 小 2009-9-1 来源:省林检局 阅读: 160 次 [关 闭]

1 主题内容及应检范围

1.1 本办法规定了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 Takikawa et al. 的检疫检验及检疫处理操作办法。

1.2 本办法适用于林业植物检疫机构对猕猴桃属Actinidia spp.植物活体、残体的检疫检验和检疫处理。 2 产地检疫

2.1 种苗繁育基地的建立

2.1.1 培育的猕猴桃,应从无病区采集接穗,或用无病虫的当年生半木质枝条作插条。

2.1.2 加强晚秋水、肥管理,避免在强风和冬季低温的高海拔区,即易发生霜冻的地方建园。 2.2 踏查

2.2.1 在种苗繁育基地、猕猴桃栽植地的果园、林场,以自然界线、道路等为单位进行线路(目测)踏查。

2.2.2 调查寄主的主干及分枝上部是否有淡黄色或黄褐色病斑;病斑处是否有小孔,从中向外流出白色或铁锈色液体,病部下方形成深褐色污斑。

2.2.3 调查枝条上是否有暗绿色或暗褐色水渍状纵向、线形龟裂;新梢是否呈暗褐色萎蔫枯死,病部浸出白色水渍状液体。

2.2.4 调查叶片上是否有红色小点,或大小为2–3 mm的褐色多角形病斑,周围有明显黄色水渍状晕圈,叶片向里或向外翻卷。

2.2.5 确认有疫情需进一步掌握危害情况的,需设标准地(或样方)做详细调查。

2.3 标准地(或样方)调查

2.3.1 种苗繁育基地样方设置与调查

2.3.1.1 样方的累积面积应不少于调查总面积的5%。

2.3.1.2 每块样方面积为0.1 hm2,采取棋盘式取样法,抽取样树5–10株,进行病害分级调查。

2.3.2. 果园标准地设置与调查

2.3.2.1 按果园面积设置,10 hm2以下(含10 hm2)设1块,每增加5 hm2增设

精品

.

1块。

2.3.2.2 每块标准地面积为0.1 hm2,采取棋盘式取样法,抽取样树10株,进行病害分级调查。

精品

.

2.4 病害分级标准

单株病害分级标准

Ⅰ级 全株叶、蔓无病 代表值0;

Ⅱ级 1–20片叶和1个侧蔓发病,或1/3以下的新梢发病 代表值1; Ⅲ级 21–30片叶和2–3个侧蔓发病,或1/3–1/2的新梢发病 代表值2;

Ⅳ级 31片以上叶和1–2个主蔓发病,或1/2以上新梢发病 代表值3; Ⅴ级 主干发病1/3,或多数侧蔓发病、植株部分枯死 代表值4; Ⅵ级 主干发病1/3,或全部主蔓枯死发病、全株枯死 代表值5。 果园病害分级标准(以被害株率为标准) 轻 被害株率 10%以下; 中 被害株率 11%–30%; 重 被害株率 31%以上。

2.5 所采集的感病材料应包含植物的所有部分和各种症状部分。应尽可能采集感病初期的病株部分,以利于病原细菌的分离。

2.6 样品置于聚乙烯袋内或其它合适容器内保鲜和防止污染。样品应冷藏存放,避免受到阳光的照射。 3 调运检疫 3.1 抽样比例

3.1.1 苗木100株以内(含100株)的应全部检查;100–1000株按10 %抽取;1000株以上按一批货物总件数(株)的5 %抽取。 3.1.2 植株及植株残体应全部进行检查。 3.2 抽样方法

3.2.1 苗木按照抽样比例,采取分层方式设5个样点进行抽样。

3.2.2 对携带有病症的植株及植株残体应全部进行检查。

3.3 现场检验

3.3.1 检查寄主的叶片是否向里或向外翻卷,并有红色小点或多角形病斑,周围有明显黄色水渍状晕圈。

3.3.2 检查1–2 a枝条上是否有水渍状纵向、线形龟裂,新梢是否萎蔫枯死,并有白色水渍状液体溢出。

3.3.3 检查寄主干部是否在病斑下方呈深褐色并有铁锈色液体溢出。 4 检疫检验

精品

.

4.1 溢菌检验 在具典型症状的病部上,取病健交界处的一小块病组织,在显微镜下切片检查是否有大量细菌液溢出。 4.2 分离培养检验

4.2.1 取小块病斑组织,经表面消毒,灭菌水洗3次后,研碎静置10 min,采用假单孢属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分离,将分离并经纯化后的细菌移植到BPA培养基斜面上培养48 h,置8 ℃冰箱保存。分离鉴定方法见附录1。

4.2.2 检查在BPA培养基平板上是否形成污白色、圆形、全缘、凸起、光滑、直径约为1–3 mm的菌落;在KBA培养基上未见荧光;在Luisetti培养基上发生蓝色荧光及在SPA培养基上呈粘液状菌落。 4.3 染色检验

4.3.1 鞭毛染色 采用西萨—基尔染色法。经染媒5–7 min→水洗干燥→苯酚品红染色5 min→水洗干燥后镜检。

显微镜下菌体和鞭毛为阴性反应,呈红色,极生1–3根。

4.3.2 革兰氏染色 采用结晶紫草酸胺染色法。经固定涂片→染色1 min→水洗数秒吸干→碘液处理1 min→水洗数秒吸干→褪色30 s→水洗数秒吸干→复染10 min→水洗吸干后镜检。

显微镜下菌体为革兰氏阴性反应,呈红色。 4.4 生理生化检验

4.4.1 生长与温度试验 菌株生长最高温度为35 ℃;最适生长温度为25–28 ℃;致死温度为55 ℃条件下10 min。

4.4.2 精氨酸双水解酶检验 配制Thornley培养基。每试管装3–4 ml培养基灭菌?冷却?针刺接种细菌至培养基底部?立即用灭菌凡士林封管→在27℃条件下培养7 d。

在此条件下,精氨酸双水解酶为阴性,颜色不变。

4.4.3 果聚糖(Levan)试验 用细菌悬浮液,在SPA培养基上,或用葡萄糖代替蔗糖培养基平板上分别划线。在25℃条件下培养3–7 d,形成白色、粘稠、圆顶、隆起而有闪光的菌落为阳性反应。

在此条件下,在SPA培养基上可形成前述菌落,果聚糖试验为阳性;而在用葡萄糖代替蔗糖培养基上,不形成前述菌落。

4.4.4 冰核活性测定 用直径16 mm的螺口试管,装浓度大于168 CFU/ml细菌液3–5 ml,加盖置于–4℃水浴中(水浴含11.2%的食盐水)。如此液在5 min内结冰,表明有冰核活性。

在上述条件下,菌液经测定为无冰核活性。 4.5 碳素化合物的利用和分解

4.5.1 碳素化合物产酸试验 配制Ayers培养基。在适温下放置4–5 d后,每5 ml培养液接种0.1 ml含108 CFU/ml 的菌悬浮液,适温下培养3–4周,产酸

精品

.

时培养液变为黄色。

精品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检疫技术操作办法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检疫技术操作办法字体:大中小2009-9-1来源:省林检局阅读:160次[关闭]1主题内容及应检范围1.1本办法规定了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Pseudomonassyringaepv.actinidiaeTakikawaetal.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orx213b1s44p5c1cp2i5zpak1cssx00dbv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