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一课 苹果中的五角星
——变换我们的视角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对各种获取视觉信息的手段及方法的探究,学会从各种思维角度分析视觉信息,表达视觉信息。学生能够养成主动观察与发现生活中丰富的视觉形象的学习意识,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
教学内容
视觉传达设计中获取视觉信息的各种方式与路径,从思维的不同层面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被忽视的视觉信息。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教材、洋葱若干、小刀。
学生:教材、作业纸、钢笔或签字笔。
附:作业纸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学
策略 媒体运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演示 直观
教学 ●洋葱
●小刀
请一个学生切洋葱,并展示。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一个学生上台切洋葱,并将切好的洋葱放到投影仪下,请全班同学用最快的速度将自己观察后所得的印象在作业纸的第一个空格内画下来。 展示2~3个学生的作业。
尝试 合作
学习 ●曲面镜
●手电筒
●白纸 运用其他媒体演示。
要求每个组一个学生提出用其他不同方式或媒体手段来获取不同的形象。 各组商量,用最简单的方式或手段获取洋葱的独特形象,并上台演示。每个同学将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形象记录下来(1)。
每个同学将自己最喜欢的形象记录下来。 讨论 延伸
讨论
通过实验与观察,我们有何启发?
谈出对同一物体呈现的不同形象的观察体会。在教师的启发下,展开联想,并将想到的方式记录下来(2)。 研究
教材
资料
●教材 出示课题。
1.组织学生讨论教材第1页上的水暖管件图片,问:“你在生活中是否曾经有类似的发现?”
2.引导学生针对第2页的图片进行讨论。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发现”,获得对发现平常事物新形象的乐趣,并由此展开联想。 再尝
试 启发
教学
合作
学习 ●实物
组织学生就身边某一物体进行多种方式的观察,指导学生运用绘画和文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教师的启发下大胆尝试,通过不同方式来寻找某物体在特定状况下呈现出的独特的形象,并借助画笔记录下来(3)。
教师运用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行程性评价,不断归纳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通过不同方式表现自己对物体观察的新发现。 小结
与延
伸
●范图
提示将收集的图像转换为图形的方法。
布置下节课学习任务。 1.选择整理图形(4)。
2.回家运用摄影等方式获取图像,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第一单元 第二课 没有什么不可能
——奇妙的图形(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图形设计的一些基本程序和方法。
2.在图形设计活动中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建立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掌握图形设计中联想、提炼、置换的表现手法。
教学用具:教材、图形设计的范图、示范用的纸张若干、麦克笔。
学习用具:教材、16开白纸2~3张、彩色铅笔。
活动方式和教学策略
1.围绕《爱书》这一组招贴设计,根据书上的文字提示:书与人生道路、书与眼睛、书与人的需求、书与信息,做与图片对应的连线游戏,然后教师适当再举一些例子,如“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书是沟通心灵的桥梁”等,并做简单示范,最后设置情景问题:除了这些还有什么?让同学们做快速创意练习(5分钟)。
2.完成“活动建议二”的创意练习。
找寻单词--混合 --抽取--思考联想--创造图形
3.欣赏现代图形设计《杯子》,设置课外思考与交流的延伸活动,即选择生活中的器皿,做置换练习的思考。
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观察鼠标,提问:
鼠标由哪些视觉元素构成?(点、线、面)
鼠标的外形像什么?(老鼠、汽车等)
(二)新课教授
1.欣赏图片(第6~9页),设置如下问题:
找出每张图片中所包含的形象。
是为了表达什么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