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青铜峡市食用菌推广示范 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青铜峡市财政局 青铜峡市农业局 青铜峡市科技局
二00三年八月
一、立项依据及条件分析
今年,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确定引黄灌区要以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为重点,以壮大县域经济为目标,按照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的方式,构建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体系,青铜峡市食用菌产业被列为重点优势扶持区域经济之一。
青铜峡市食用菌生产始于80年代初期,至今已有20年发展历史,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技术培训、信息发布、产销衔接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推广的菇菜立体种植模式使农民直接增加蔬菜纯收入1500元,该技术居西北领先水平;青铜峡市已成为全区食用菌生产规模最大的基地,年产鲜菇600吨,占全区产量的60%以上,
为充分发挥青铜峡市区域比较优势,整合现有食用菌资源,提升青铜峡市食用菌产业的产品质量、档次和规模效益,加快发展名特优新品种,实施基地、品牌战略,创新栽培技术,拓展夏季栽培空间,发挥地域优势,坚持走科研、基地、农户的良性循环发展轨道,增加产品总量,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调整产品结构,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把菌业做大、做强、做优。青铜峡市农业局、财政局、科技局联合制定食用菌示范推广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二、项目建设的目标
(一)项目经济目标;单位产量提高2公斤/m2,单位产值增加10元/公斤,建成后直接产生经济效益735万元,实现利税100.521万元。增加项目区农户年均纯收入1000元以上。
(二)产品功能目标:具有绿色、保健和提高免疫力、风味独特的功能;品种适宜我市夏季栽培和周年生产。 (三)产品目标:技术设计严格按国家食用菌行业国颁标准和地方标准执行,严格控制化肥和有毒农药的施用量,推广施用矿物农药和生物农药,实行无害化生产,产品达绿色食品A级。
(四)技术指标: ①日光温室:89-Ⅲ型 ②品种:浙农一号 ③培养料配方:
每100平方米栽培面积需干牲畜粪2250—2750公斤,柴草1500公斤(稻草800公斤、麦柴700公斤均可),油饼100公斤,石膏100公斤,石灰35公斤。
发酵标准:培养料发酵结束后的标准是草、粪色泽金黄或绿色变成褐色或咖啡色,不显黑色无粪臭或腐败臭味,手捏料时,应手感有弹性。PH值7—7.5,含水量65%左右。
④覆土材料:壤土与稻壳按2:1的体积混匀。 (五)产品指标:绿色食品A级。
技术路线:
食用菌菌种生产试验示范推广图
母种引进 扩大PDA 观察菌 丝特性 制作原种(二级种)谷粒或木屑 制作原种 (三级种) 谷粒或木屑 示范 观察 出菇 试验 大面积推 广 淘汰 淘汰 淘汰 食用菌栽培技术工艺流程图
建堆制作培养种每平方米备料20公斤 翻料增温、培养放线菌 培养料上架进入后整料调整酸碱度PH=7.5-8.0水分75% 播撒菌种每平方米750 ml 发60-70℃ 酵 结束处第一潮菇生长采收,培养二三潮菇,温度管理8-20℃水份75% 培养菌丝,达出菇水10℃℃,以上土壤含 调菌丝,复土:大土粒(红枣大小)土粒水份60% 发菌培养温度管理20-25℃ 理废料进入总结阶段 水量75% 三、项目建设内容
1、建成一个年产45万瓶菌种的菌种车间,
2、建设一个占地面积10亩,数量为10栋的高标准科
技示范场。
3、建立全市食用菌推广示范基地。当年建设示范基地500户,第二年推广示范1000户,改建日光温室达到1500户,栽培总量达30万平方米。
4、两年共完成技术培训15期,培训8000人次以上。 5、引进、筛选适合冬季、夏季栽培的新品种5-6个,使其产量和品质优于现有品种,确定主栽品种1-2个。
6、推广示范菇菜立体生态栽培模式。引进高效栽培模式试验6项,保证当年投产,当年见效,探索一套适宜当地周年栽培的品种搭配技术和新型栽培模式。
7、种植双孢菇20万平方米,年产鲜菇1200吨;种植香菇4万平方米,年产鲜菇200吨;种植平菇4万平方米,年产鲜菇300吨;种植鸡腿菇、金针菇、木耳等2万平方米,年产鲜菇100吨。
四、实施地点和范围
菌种生产车间地址选在青铜峡市农技校。 科技示范场建在青铜峡市瞿靖镇友好村。
食用菌推广示范基地主要建在7个乡镇,21个行政村,涉及农户1500户,占地750亩。乡镇分布为:
瞿靖镇:蒯桥村、尚桥村、友好村;蒋顶村、光辉村、玉南村
小坝镇:林皋村、红星村、中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