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黑羽番鸭饲养管理手册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雏鸭的喂养

雏鸭出壳6~12小时后,绒毛已干,行动开始较活泼,这时应尽快将雏鸭转入育雏室。雏鸭送入育雏室的保温伞下,就逐渐有啄食活动能力,也会吃少量的东西,这时便可以教它们开食。

开食的时间最好安排在出壳后12~24小时为好,喂养雏鸭的饲料,要选取适口性好,营养丰富,体积较小且易于消化,便于啄食的小粒状饲料。最好是采用科学配合的全价颗粒碎裂饲料,如小鸭料。如果采用喂饲颗粒全价饲料,可用浅盘或窝箕喂料,不分餐次,日夜任其自由采食,使雏鸭能尽快学会采食,并迅速生长。 3、温度的控制

控制好适宜的温度环境是保证雏鸭正常生长发育和提高育雏成活率的一项关键措施。出壳雏鸭需要完成从孵化的温度环境逐渐向育雏室温度环境过渡的适应过程。出壳前的孵化温度为37℃左右,因此,接雏时要求保温伞下中心温度为32~33℃,让雏鸭自由选择适温地带。因为肉用型鸭生长发育很快、对环境的适应性强,所以温度可以随日增长而逐渐下降,一般每天可以下降1℃,直到和环境温度一致时脱温。生长期最适宜的温度为20℃左右。

在实际工作中,适宜的育雏温度应该根据雏鸭的表现来确定。温度适宜时,雏鸭采食、饮水正常,鸭群安静,睡觉时分散,三五成群,分布均匀,伸颈伸腿;温度过高时,雏鸭远离热源,张口喘气,少食料,多饮水,且鸭群走动不安,影响雏鸭的正常生长发育;温度过低时,雏鸭往往挤成一团取暖,称为“埋堆”,如果采用电源形式供暖

10

(如未加保温伞的红外线灯),当育雏室空间容积过大或热能不足,造成室内温差过大,雏鸭就往往拥挤 在热源周围,相互挤压,甚至相互作2~3层爬叠,在下面的雏鸭极易被压伤、闷死,而爬在上层的雏鸭离热源太近,时间长了其机体的水分往往被蒸发过多,又得不到水分的及时补充,会逐渐失水。若埋堆现象严重而不采取措施,则往往在3~5日龄内发生大批雏鸭死亡。所以天冷时育雏,注意及时“赶堆”也是测育雏的关键一环。如果雏鸭明显地集中在保温伞的一侧或二测,则反映鸭舍某处有贼风进口。

雏鸭要注意保温,但在夏季气温较高时也要注意防暑,雏鸭在育雏早期决不能超温。如室温超过35℃或1周龄以上的雏鸭室温超过30℃时,要注意做好通风和喷水降温等防暑工作。雏鸭应避免直接烈日暴晒,经暴晒的雏鸭容易发生中暑而造成大批死亡。所以放养的雏鸭,在中午太阳猛烈照射时,应及时赶回舍内休息,以免中暑死亡。

4、通风管理

雏鸭的生长速度快,新陈代谢旺盛,需要较多的氧气。雏鸭体温高,呼吸快,排出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多;同时粪便和垫料常常被雏鸭饮水时弄湿,在较适宜的育雏温度下容易腐败分解产生大量氨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此外,若采用煤或炭供温育雏,也会产生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所以,必须注意室内通换气,应适当打开门风窗,育雏室既要保暖又要保证通风良好。室内空气的清新程度,以饲养员在室内工作时自我感觉良好、不感到有闷气和刺激鼻、眼的气味为适宜。在冬季育雏,还应注意避免穿堂风或贼风侵袭。保证室内空

11

气流通清新,是保证雏鸭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措施。 5、合理的密度

鸭的饲养密度对鸭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有很大影响:如果密度过大,则生长慢,发育不整齐,互相拥挤,容易导致伤残;此外,还易造成育雏舍空气污浊,场地卫生不良,感染疾病和发生恶癖,残次率和死亡率增加等;但饲养密度过小,则鸭舍和用具的利用率不高,饲养不经济。

育雏期的饲养密度,应根据禽舍的构造、通风条件、饲养条件、季节、品种等灵活掌握。寒冷季节密度可以大些,即可增加饲养数量,也可通过自身新陈代谢的热能提高室温;但在酷热季节,密度应小些,以减少各种应激反应,保证生长发育的均匀。肉用雏鸭,一般地面平养时的饲养密度为:1周龄内每平方米饲养10~15只,2周龄每平方米饲养8~10只,3周龄每平方米饲养6~8只。采用离地网养的,饲养密度可以在平养基础上增加一倍。

注意饲养密度的同时,还应注意雏鸭群体的大小,因为鸭群越大,雏鸭间互相干扰就越多,雏鸭生长就越慢,死亡率也会越高。一般采用育雏器供温时,以200~300只雏鸭为一栏最好,以保证雏鸭能自由出入热源选择适温地带,方便采石、饮水、并不至于相互碰撞和挤压,从而保证全群鸭生长发育的均匀。雏鸭离温后,可根据场地条件等,将鸭并群为1000只左右的规模,以便饲养管理。

6、光照

光照的作用主要是在晚上为雏鸭提供一个方便采石、饮水和活动

12

的条件,并减少鼠害。晚上要通宵照明,使雏鸭能自由采食,以促进生长发育,缩短饲养期。此外,鸭胆小,通宵照明又可以减少惊吓应激。光照的亮度不要太强,一般在使用普通电灯作光源时,每平方米面积有3~5瓦就能达到要求,即每10平方米的鸭舍安装一只30~50瓦的灯泡。如采用可发光的红外线灯保温伞保温;从第二周起,应开启舍内照明灯,以利雏鸭采石、饮水与活动,促进雏鸭生长发育。 二、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技术(4周~26周龄)

育成期的主要任务是使鸭群按规定的体重标准发育,使鸭群在适宜体重时开产,育成期的关键技术措施是限制饲养,限制饲养可防止种鸭过肥,推迟种鸭性成熟,使种鸭性成熟与提成熟相一致,从而保证产蛋期的高产性能,提高蛋重,降低产蛋期死亡率,提高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对饲养者而言,限饲可以节省饲料,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一)限制饲养的做法与要求

体重控制方法:体重应控制在标准体重的上下幅度10%内(体重标准请参阅第三章表 5)。若体重过高或过低,对今后的产蛋量和孵化率都会产生显著影响。每日饲喂量应由鸭群体重与标准体重相差的情况来定,具体做法是,每周龄对每一群随机称测公、母鸭10%或50只左右,根据称重结果计算公、母鸭的平均体重,并对照标准体重来决定后一周内的饲养量,此饲喂量为一周恒定,确保鸭子生长尽可能接近标准体重。

如果母鸭体重在标准范围内,而公鸭体重低于指标时,应稍许增

13

加一些日粮,力求做到既能维持公鸭具有良好的体况,而不过分提高母鸭的体重。如果出现个别因争食上y有困难而变得瘦弱,则应把它们放入专门的鸭栏内,增加饲料直至鸭子恢复体况再合群。

1、限制饲养方法

后备种鸭的限饲多采用限料方式,如隔日一次限喂或每日一次限喂(4~24周龄饲喂量为自由采石量的50~60%),饲料中能量、蛋白质水平较低。

2、限饲注意事项

(1)饲喂的饲料应符合质量要求,不能使用霉变等变质的饲料。 (2)限饲前应将体弱瘦小的后备鸭挑出单养,加强饲养管理,使其跟上全群后备鸭的生长发育体重。

(3)定期抽样称重,以便掌握生长发育情况,并及时调整饲粮定额。

(4)应确保每只鸭有充足的采石和饮水位臵,注意饲料的均匀分布,也可采用把饲料撒在干净的地面上饲喂。

(5)供给后备鸭颗粒饲料,并注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供给。 (6)注意后备鸭的健康状况。当全群患病时,要暂时停止限饲,待鸭群恢复正常后再进行限饲。若个别鸭患病,只需挑出单养即可。 (二)育成期的管理

1、育成期应采用开放式场地饲养,要有足够的陆地运动场和睡眠运动场面积,最少要给每只鸭提供1平方米的运动场面积,加强种鸭运动,有利于提高种鸭的体质。

14

黑羽番鸭饲养管理手册

2、雏鸭的喂养雏鸭出壳6~12小时后,绒毛已干,行动开始较活泼,这时应尽快将雏鸭转入育雏室。雏鸭送入育雏室的保温伞下,就逐渐有啄食活动能力,也会吃少量的东西,这时便可以教它们开食。开食的时间最好安排在出壳后12~24小时为好,喂养雏鸭的饲料,要选取适口性好,营养丰富,体积较小且易于消化,便于啄食的小粒状饲料。最好是采用科学配合的全价颗粒碎裂饲料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ohso38pox7z7sg756a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