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试论河南农业发展的特点
作者:魏娟
来源:《教育界》2011年第21期
【摘 要】本文立足于河南农村发展的现状,因地制宜,从最有利于农民、最需要解决和最有条件解决的问题入手,分析了河南省农村发展的历程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条发展大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工业化、农业城镇化的农村发展道路。 【关键词】农村发展 河南特色 大农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近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了河南要夯实农村农业发展基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要求。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人口大省,协调好人多地少、人均资源稀缺与劳动力充足的基本省情,走具有河南特色的农村发展道路是当前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 河南农村发展的历程及问题
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30多年来的改革发展,1978年到1988年的农村改革起步阶段,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民自治、发展商品经济等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激发了农村的活力。将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农业三大要素留在农村内部转化,增加了农民收入,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1988到1998年的农村改革的停滞阶段,各项改革单向推进,缺乏综合协调发展,出现了一系列“三农综合征”,导致改革发展无序、停滞。1998年至今,国家取消农业税、义务教育等惠农政策的实施,将我国农村改革推向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我省农村改革也先后经历了解决温饱、单纯追求产量和星罗棋布地发展乡镇企业的阶段,进入了依靠实现质量和效益提升的新阶段。同时,农村发展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河南虽然是个农业大省,但由于土地资源有限,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农业技术低、区域化布局不明显,造成了专业化生产水平偏低、农业收入低,有的甚至出现了农田撂荒现象。突出表现在: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较大,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突出等。 二、 河南农村发展的条件
国家关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省农村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中部崛起战略开始实施,已成为我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强大动力;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开始明显向“三农”调整和倾斜,政府支农力度空前加大,公共财政逐步惠及农村;河南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初步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为全省农业、农村发展奠定了较好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础;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消费结构加速升级,食品工业快速发展,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需求空间;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步伐加快,使农业内在素质和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河南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机械化率、城镇化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工一体化水平等指标刚达到或略高于农业现代化起步阶段标准,为农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走河南特色的农村发展道路
(一)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现代化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须有一个合理的产业结构,以充分利用农业自身资源,做到地尽其力,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最大限度地产生经济效益,形成一个合理的生态系统和良性循环态势。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深的背景下,我省的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在战略上和战术上都不能局限于国内,而要放眼世界,把结构优化真正建立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调整农业结构首先要在科技含量上下工夫,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实现农产品由产量型向质量型、专用型和高附加值型、高回报率型发展,充分发挥河南的地理和农业资源比较优势,找准市场定位,大力发展区域优势农业。把农业生产与营销置于市场机制的基础上,把农业生产、加工、分配和流通等农业再生产环节内在地、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结构优化、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实行农业产业化,建立市场化、社会化、集约化的农业是加快推进河南农业现代化的基本选择。按照因地制宜和发挥比较优势原则,继续推进以优质小麦为主的优质粮食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和推进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农业产业化不是孤立的,各地要结合实际,根据各地区优势农产品和技术,制定区域布局规划,引导和扶持企业将基地建设和加工项目向优势农产品区域转移。争取以国家投资为主,新建和续建商丘等5个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推进豫中豫北强筋小麦、豫南弱筋小麦、沿黄沿淮优质水稻、黄淮平原优质大豆及专用玉米等优势产业带(区)建设。完善种猪、肉牛、奶牛、种羊良种繁育体系,扩大畜禽良种补贴规模,加快良种繁育和推广。大力推进优质特色水产品养殖。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使全省所有县级动物防疫站均达到国家标准,形成比较完善的动物防疫体系。
(二)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村,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依靠河南农业大省的优势,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带动农民走向市场,努力实现河南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
农村工业化可以推动农村地区的市场化进程,立足我省农产品资源优势,从土地、环保、信贷等方面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重点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将人口优势转为人力资源优势,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县域工业自主创新能力,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业,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县域工业发展由资源主导型向创新主导型转变,促进县域工业结构加快升级。加强园区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实现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积极发展农村产业化经营组织。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合同契约、资产参与、投资入股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新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和帮助农民由生产环节进入附加值较高、经济效益较好的加工、流通等环节。促进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发展,大力推进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重点扶持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三)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促进农业城镇化
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对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截止2009年底,河南城镇人口达到3758万,城镇化水平达到37.7%,农村城镇化对于吸收剩余劳动力有很大的意义。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一是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充分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将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机制相结合,促进城市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向农村流动,促进城市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形成城乡互促、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二是协调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提高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三是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完善各级行政管理机构及其职能设置,逐步实现城乡社会统筹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结论
河南是粮食大省和人口大省,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立足于河南农业大省的优势,在不以牺牲农业环境和粮食安全为代价的基础上,深挖农业现代化、农业工业化、农业城镇化,实施大农业战略,建立集约化高效可持续的现代化农业、延长农业产业链结构、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才能走具有河南省特色的农村发展道路,实现中原崛起的伟大工程。
【参考文献】
[1]刘彦华. 论如何实现农村发展[J].学理论,2010(10):22-23.
[2]陆学艺.农村发展新阶段的新问题和新任务[J].宏观经济研究,2009(19):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