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句子中“是”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亦若是则已矣 B. 是进亦忧,退亦忧 C. 是谓大同 D. 今夕是何年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B.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C. 困于心,衡于虑 D. 其人舍然大喜
(3)请你写出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 【答案】 (1)B (2)B
(3)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
【解析】【分析】⑴ A 亦若是则已矣 ,B“是进亦忧,退亦忧 ,C 是谓大同 ,三句中的“ 是”的意思都是:代词,这,这样,这种情况。 D是:表判断,故选D。
⑵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C 困于心,衡于虑 。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D其人舍然大喜 。 舍然:释然。谓疑虑隔阂顿消。舍,通\释 \。 B项没有通假字,故选B。
⑶ 来自于本文与“鹏”有关的 成语或诗句: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 意思是大鹏从北溟往南海迁徙,水击三千里,乘风上行达九万里。后用以比喻前程远大。 故答案为:⑴B;⑵B;
⑶ 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尽可能地掌握词的各种义项,就必须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的知识。词义的分化衍生是有基本规律的,后起义往往是以原有义为基础扩展衍生的,与原有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意义联系。 ⑵本题考查表现解释通假字。答题时应注意,通假,指汉字中的互相通用假借的用法;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互相借用;包括同音通假,;双声通假,迭韵通假。替用的字叫做通假字,被替用的字叫做本字,又叫做“正字”。
⑶本题考查积累成语。答题时应注意,汉语成语的来源,有的是古书中词句的摘引或改写,人们喜欢用古典作品中的某些语句来说明自己要表达的思想,长期习用,便变成了成语。根据文章内容作答。 【附参考译文】
北方的海里有一条大鱼,名字叫鲲。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变化为鸟,名
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时,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鹏鸟奋起而飞,旋转扶摇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此一飞在六个月后方才停歇下来。”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仿佛是由生物气息吹拂。我们所见湛蓝的天空,那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它是无边无际的吗?鹏鸟所见,大概也是这个样子吧。
2.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竞为雨雪阻。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 , 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 , 任之而已。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节选自袁中道《珂雪斋集》)
【注】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敲打。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④鲁直:黄庭坚。
(1)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两处) 暗 窗 红 火 任 意 看 数 卷 书 亦 复 有 少 趣。 (2)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_______ ②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 ③辄复不遂________ ④鲁直所谓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②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竞为雨雪阻。
(4)【甲】文中“________”写出了西湖的天寒地冻,万籁俱寂。【乙】文中“万竹中雪子敲夏,铮铮有声”从听觉角度反衬________。
(5)【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分别写出。
【答案】 (1)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2)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客居;成功;说(认为)
(3)①我撑着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②晚上,下起大雪,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阻挡。 (4)湖中人鸟声俱绝;夜的寂静(或:寂静)
(5)【甲】文趣在:①晚上独往湖心亭赏雪;②湖心亭巧遇知音,把酒言欢。 【乙】文趣在:①雪夜聆听大雪敲击竹子传来的清脆的声音;②悠闲自得地读书。 【解析】【分析】】(1)文言语句的断句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进行断句。意思是:在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下,随意地翻看几卷书,也能享受到一些乐趣。据此断句为: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2)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①句:我勉强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告别离去。②句:(他们)是金陵人,客居于此。③总是不能成行。④:。(这就是)鲁直所说的。据此回答。
(3)文言语句的翻译要注意重点词语及特殊句式的理解,如:拏:撑;独:独自;至:到;竞:竟然;为:被。
(4)读懂文意,“湖中人鸟声俱绝”写出了西湖的天寒地冻,万籁俱寂。。【乙】文写的时间是夜里,写夜晚听见落雪敲打竹子的声音,衬托夜晚的寂静。据此回答:夜的寂静(或:寂静)
(5)“独往湖心亭看雪”,与人偶遇饮酒,归纳其雅趣为:①晚上独往湖心亭赏雪;②湖心亭巧遇知音,把酒言欢。 “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其文趣:①雪夜聆听大雪敲击竹子传来的清脆的声音;②悠闲自得地读书 故答案为:⑴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⑵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客居;成功;说(认为)
⑶①我撑着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②晚上,下起大雪,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阻挡。 ⑷湖中人鸟声俱绝;夜的寂静(或:寂静)
⑸【甲】文趣在:①晚上独往湖心亭赏雪;②湖心亭巧遇知音,把酒言欢。【乙】文趣在:①雪夜聆听大雪敲击竹子传来的清脆的声音;②悠闲自得地读书。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对句子优势的理解,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断句,注意题干的限制要求。
⑵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⑶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⑷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题干要求进行作答。
⑸本题考查两文的比较阅读,考生要根据题干的要求,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附参考译文】
【乙】晚上,下起大雪,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阻挡。然而大雪敲击竹子,发出铮铮的声音,在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下,随意地翻看几卷书,也能享受到一些乐趣。自己叹息每次有想去的地方,总是不能成行。然而在顺利情况下就行动,遇到困难就停止,任它吧。(这就是)鲁直所说的“没有一处不可以寄一梦”。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至若春和景明________ ②宠辱偕忘________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 ④微斯人________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古仁人”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滕子京也有这样的胸襟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4)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人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对此,你怎么看?
【答案】 (1)日光;一起;探求;如果没有
(2)①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②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3)有。“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体现了滕子京虽遭遇贬谪,却没有因此沉沦,而是积极理政,政绩显著,所以他做到了“不以己悲”。
(4)我不同意这一观点。这句话寄托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虽然现在处于和平时期,但我们也要将国家放在第一位,以国家利益为重。在生活中,要身体力行,关心国事,尽己所能做一些对国家、人民有利的事。
【解析】【分析】(1)、景:日光;偕:一起;求:探求;微:如果没有。
(2)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要对重点词语正确翻译,句式上样正确认识。①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璧:玉璧;忧:以......为忧;乐:以.....为乐,据此进行翻译。
(3)藤子京也有此胸怀,谪守巴陵郡后并没有沉沦,而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以此证明。
(4)审查题干,联系生活,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在阐述理由时,层次要清晰,语言要
简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回答。
故答案为:⑴日光;一起;探求;如果没有
⑵①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②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⑶有。“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体现了滕子京虽遭遇贬谪,却没有因此沉沦,而是积极理政,政绩显著,所以他做到了“不以己悲”。
⑷我不同意这一观点。这句话寄托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虽然现在处于和平时期,但我们也要将国家放在第一位,以国家利益为重。在生活中,要身体力行,关心国事,尽己所能做一些对国家、人民有利的事。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文意进行分析理解。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某种观点的看法,考生要正确对待观点,表明态度,阐述要合理,论述要清晰。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南北雨泽各异。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故少陵谓“润物细无声”。而东坡诗云:“春雨如暗尘,东风吹倒人。”韩持国亦有“轻云薄雾,散作催花雨”之句。至秋则霖霪苦雨,岁以为常。二浙四时皆巨风。春多大雷雨,霖霪不已。至夏为“梅雨”,相继为“洗梅”。以五月二十日为“分龙”,自此雨不周遍,犹北人呼“隔辙”也。迨①秋,稻欲秀熟,田畦须水,乃反亢旱。余自南渡十数年间,未尝见至秋不祈雨。此南北之异也。
(节选自庄绰《鸡肋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