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分为三类,而每一种类型又发展成为不同的人际反应特质。这三类需求是:包容的需要;控制的需要;感情的需要。舒茨认为,上述三类需求,可以产生不同的行为倾向性,表现为主动性和被动性。
30.对人的动机结构和优势动机变化起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有( )。 【选项】
A.爱好和兴趣 B.价值观 C.抱负水准 D.外界环境 E.个性 【答案】ABC
【解析】人的动机结构与优势结构是可以变化的,影响优势动机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有三个:一是爱好和兴趣,如同时有几种目标都可以满足个人需要,则个人在生活中养成的嗜好与兴趣往往可以决定目标的选择;二是价值观。价值观更强调生活的方式和生活目标,涉及更广泛更长期的行为,人的价值观不同,其人生的追求与目的也不相同,所采取的行为方式与行为也就不同;三是抱负水准。抱负水准就是指一种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某种质量标准的心理要求。一个人的嗜好与价值观决定人行为的方向,而抱负水准则能决定行为达到的程度。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冲突
【答案】冲突定义为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肇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
32.有效领导行为
【答案】有效领导行为:是指领导的行为能适应既定的环境,并根据各种特定的情景,能作出正确的决定。
33.动机 【答案】动机指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34.组织结构
【答案】组织结构是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由组织要素相互联结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 35.组织文化 【答案】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本组织所特有的,且为组织多数成员共同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及其在组织活动中的反映。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群体规范所具有的基本功能。
【答案】1.群体行为的标准功能。 2.群体行为的导向功能。 3.群体行为的评价功能。 4.群体行为的动力功能。
37.群体促进效应对管理群体过程有何意义?
【答案】群体促进效应,又叫群体助长效应,是指在别人面前,绩效水平提高或降低的一种倾向。对群体管理过程的意义:通过集体训练员工完成某项简单的任务,单独培训员工完成某项复杂任务,这样群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会带来最大收益。
38.简述领导行为的四种类型及其特点。
【答案】1)低规章,低协商。这类领导者对组织对人都不关心,领导方式效果差,会导致低绩效,高不满,高流动。
2)低规章,高协商。这类领导者关心与下属之间的合作,重视互相信任和互相尊重的气氛,容易产生低绩效,低不满和低流动。
3)高规章,高协商。这类领导者对工作对人都比较关心,领导方式效果好,会产生高绩效,低不满,低流动;
4)高规章,低协商。这类领导最关心的是工作任务,因而会产生高绩效,高不满,高流动。
39.简述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案】1)公平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根据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理论于1963年前后提出的一种过程激励理论; 2)公平理论认为员工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不因其所的报酬的绝对值而受其所得的相对值之影响。职工不仅会将自己付出的劳动和所得的报酬之比值与他人付出的和所得的报酬之比值进行横向的社会比较,而且还会将自己现在与过去发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之比值进行纵向比较,比较结果就产生了公平感或不公平感。
40.简述组织渐进式变革的内容及其优缺点。 【答案】渐进式是指利用足够的时间分步骤地逐渐推进变革并最终达成变革目标。 优点:所遇的自然阻力小,易于接受;
缺点:但容易将变革持久化,结果每一阶段的变革成效不大。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管理者学习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意义。 【答案】(1)学习和研究组织行为中的个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
(2)学习和研究组织行为中的群体行为与管理,可以使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所管辖的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
(3)学习和研究组织行为中的领导行为与管理,可以促进管理者提高领导素质,改进领导行为,掌握领导艺术,增强领导的有效性。
(4)学习和研究组织行为中的激励理论与应用,可以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学习和研究组织行为中的组织设计与组织变革的理论和方法,可以使管理者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行组织变革。
(6)学习和研究组织行为学还有利于管理者调试心理平衡,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从而提高工作绩效。
42.联系实际案例说明管理者如何根据个性差异实施有效管理。
【答案】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有机组合。管理者要了解团队或员工的个性差异,以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管理方能运筹帷幄,事半功倍。企业管理者应了解员工个性化差异,如对重面子的职工不宜过多批评,对于自大的职工不宜过多表扬。反之容易使重面子的员工丧失工作信心,使自大的员工过于膨胀,频频在工作中产生失误。心细的员工分在一组,粗心大意的员工分在一组会导致工作质量严重不平衡。
所以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针对个性化差异应注意如下事项: (1)通过研究个性差异可以使各级领导重视了解职工的不同个性,从而根据每个不同的个性安排相适应的工作,做到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发挥最好的效益。 (2)通过研究个性差异,可以使各级领导班子的配备合理,除了要安排合理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外,还要考虑安排合理的个性结构,如谨小慎微型应与大胆果断相互补充,防止工作失误。
(3)选择有效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通过研究个性,可以使各级领导考虑科技人员、工人、行政干部等不同职业人员的个性特点,以及深入了解每一个人的不同个性与性格,从而采取相适应的领导与管理方式,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的成绩和效果。 ?
2015年10月组织行为学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把个人作为社会的人研究其心理过程的学科是( )。 A.管理心理学 B.行为组织学 C.社会心理学 D.行为科学 【答案】C
【解析】A、管理心理学是一种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
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 B、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C、社会心理学是把个人作为社会的人研究其心理过程的学科。
D、行为科学广义的行为科学是与研究人的行为规律有关的诸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狭义的行为科学是现代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人在工作环境中的行为规律。
2.心理学最先被应用到组织行为学中的是( )。 A.工程心理学 B.医学心理学 C.教育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心理学最先被应用到组织行为学中的是“人事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
3.研究人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行的实验是( )。 A.现场实验 B.准实验 C.心理测验 D.实验室试验 【答案】B
【解析】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法;观察法;心理测验法;
调查法(面谈法;电话调查法;问卷调查法;) 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现场实验法;准实验法)
4.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 )。 A.安德鲁 B.凯立希 C.麦克里格 D.海德 【答案】D
【解析】美国:海德,归因研究的创始人。归因论是说明和推论人们活动的因果关系分析的理论。
5.人们对客观事物在满足主管需要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 )。 A.世界观 B.人生观
C.价值观 D.态度 【答案】C
【解析】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一个人基本的信念和判断。
6.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 )。 A.个性 B.能力 C.气质 D.性格 【答案】D
【解析】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在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也可以说,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A、个性就是个别性、个人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
B、能力是指一个人顺利完成某项活动而在主观方面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C、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
7.创造性行为产生的内在主观特征是( )。 A.创造性能力 B.创造性气质 C.创造性动机 D.创造性需要 【答案】A
【解析】创造性行为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人们内在的主观特征和外部的客观环境两方面因素(家庭、组织、学校、社会)。创造性行为产生的内在主观特征是创造性能力,而创造性能力主要来源于人的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技术与方法进行培养开发和提高的。
8.组织和员工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是( )。 A.事业生涯设计 B.事业生涯开发 C.事业生涯管理 D.事业生涯选择 【答案】C
【解析】A、事业生涯的设计是指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 B、事业生涯开发是指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