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组织行为学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心理学最先被应用到组织行为学中的是( )。 A.人事心理学 B.医学心理学 C.教育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心理学最先被应用到组织行为学中的是“人事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
2.最早使用“组织行为学”这一名称的是( )。 A.泰勒 B.莱维特 C.维卡 D.斯克伯兹 【答案】B
【解析】教材没有标准答案。
20世纪60年代,莱维特在《心理学年鉴》中首次采用“组织心理学”这个名词,将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从个体心理、群体心理扩大到了组织心理。
3.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和说明的方法是( )。 A.案例研究法 B.观察法 C.心理测验法 D.调查法 【答案】A
【解析】案例研究法是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和说明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两类,这种分类是按照观察情景的差异分类
心理测验法: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表或精密的测验仪器以及各种图表,来测量被测试者有关智力、能力趋向、兴趣爱好、个性性格、成就需要等心理和行为特征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主要是了解被调查者对于某一事物的想法,感情和满意度.一般有三种具体的调查方法:面谈法,电话调查法,问卷调查法
4.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忽视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进行全面评价的做法是( )。
A.知觉防御 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投射效应 【答案】C
【解析】产生错误知觉的原因:A知觉防御:人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 B首因效应: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方法。 C晕轮效应: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 D投射:以己度人的思想方法。
5.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是( )。 A.世界观 B.价值观 C.人生观 D.态度 【答案】D
【解析】态度: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价值观: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6.把能力分为智力、专门能力和创造力三类,其划分的标准是( )。 A.倾向性特点 B.差异性特点 C.适应性特点 D.独立性特点 【答案】C
【解析】能力按其适应性可以分为智力、专门能力和创造力三类。
能力按其程度的差异即能力水平的高低可以分为能力低下、一般能力、才能和天才。
7.创造性行为最显著的特点是( )。 A.系统性 B.社会性 C.首创性 D.开放性 【答案】C
【解析】创造性行为的特点: 1.首创性(不是重复):任何创造性行为都必须产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成果。 2.有用性:任何创造性行为都必须产生出对组织,对社会,对人类有价值的新成果。 3.适应性:创造性行为和其他的行为一样,是人们这个主体为适应客体和控制客体的产物。
4.主动性:创造性行为是人这个主体主动努力,发挥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技能的产物。
8.霍兰德认为,决定人们从事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是( )。 A.个性类型 B.机遇 C.社会环境 D.家庭环境 【答案】A 【解析】
9.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是( )。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利益型群体 D.友谊型群体 【答案】A 【解析】正式群体: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命令型、任务型) 非正式群体是指没有明文规定,没有正式结构,不是由组织确定,而是在成员某种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群体。(利益型群体、友谊型群体)
10.群体规范可以对个人行为起到督导的作用,这是群体规范的( )。 A.标准功能 B.导向功能 C.评价功能 D.动力功能 【答案】D
【解析】动力功能群体规范一旦被其他成员所掌握,在成员的行为与群体规范相抵触时,群体规范会变成一种群体舆论,积极的舆论压力促使成员齐心协力去完成群体目标。 A、标准功能是群体按照群体规范的要求确定行动的标准。它界定了群体成员的行为范围
B、导向功能是每个群体成员必须按照群体规范运作完成群体目标和个体目标。 C、评价功能群体规范一旦被其他成员认同,就会成为群体成员行为的参照标准,并用这一标准衡量评价是非对错。
11.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这种现象是( )。 A.群体促进效应 B.社会惰化效应 C.群体协同效应
D.群体互动效应 【答案】B
【解析】社会促进效应:是指一个人的活动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会提高。社会惰化效应是指一种倾向,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努力。
12.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行为标准是( )。 A.群体规范 B.群体凝聚力 C.群体转移 D.群体规模 【答案】A
【解析】群体规范:就是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留在群体中的程度。
群体转移:是指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和观点,在某些情况下谨慎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转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向冒险转移。
群体规模是指组成—个群体的人数多少。
13.人们在共同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心理关系是( )。 A.组织承诺 B.心理契约 C.人际关系 D.组织关系 【答案】C
【解析】人际关系:即人们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 心理契约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教授提出的一个名词。 心理契约:内隐的、不受法律保护,但有激励效果。如果不能满足人的内隐的愿望、期盼,人们就会产生不舒服感受。
心理契约是指存在于人们之间的一种不成文的约定。
法律契约:外显的、受法律保护的。由于员工不是法律专家,很容易签订不合理的合同或契约。
14.属于激发冲突的技术的是( )。 A.解决问题
B.任命吹毛求疵者 C.目标升级 D.资源开发 【答案】B
【解析】激发冲突的技术:运用沟通、引进外人、重新构建组织、任命一名吹毛求疵者或任命一名批评家。
预防冲突:加强信息公开分享;加强正式和非正式交流;开发资源;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分清责任和权利;建立崇尚合作的组织文化和群体风气。
15.把因需求不同而产生的组织成员的行为导向组织目标,这是领导的( )。 A.创新功能 B.激励功能 C.组织功能 D.服务功能 【答案】B
【解析】激励功能激励的目的是要调动组织中全体员工的积极性,通过领导的激励功能,可以把因需求不同而产生的组织成员的行为导向组织目标。
A、创新功能:创新作为领导活动的重要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领导方式的创新,二是组织成员的创新活动。
C、组织功能:贯穿于领导活动过程的始终。
D、服务功能:现代领导的基本功能之一。包括工作、心理咨询、信息服务。
16.组织中工作关系、人际关系和多种社会关系的中心是( )。 A.领导者 B.管理者 C.领导行为 D.领导效能 【答案】A 【解析】领导者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和集体。领导者是组织的“关键角色”,是领导行为过程的核心,也是组织中工作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多种社会关系的中心。
17.领导行为方格论中的“9一1型”领导是( )。 A.贫乏式领导 B.任务式领导
C.乡村俱乐部式领导 D.团队型领导 【答案】B
【解析】关心人关心生产
(1.1)型方式:无效管理表示对工作和人都极不关心,这种方式的领导者只做维持自己职务的最低限度的工作,也就是只要不出差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而称为“贫乏型的管理”。
(9.1)型方式:任务管理表示对工作极为关心,但忽略对人的关心,也就是不关心工作人员的需求和满足,并尽可能使后者不致干扰工作的进行。这种方式领导者拥有很大的权力,强调有效地控制下属,努力完成各项工作。因而为“独裁的、重任务型的管理”。
(1.9)型方式:俱乐部型管理表示对人极为关心,也就是关心工作人员的需求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