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吸虫 第五节 日本血吸虫
一、 学时分配:2学时。 二、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
1、寄生人体的种类:我国常见的种类——日本血吸虫。 2、日本血吸虫成虫主要形态特点及与其他吸虫的主要区别。 3、日本血吸虫虫卵及尾蚴的特点。
4、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部位、虫卵去路、中间宿主、感染方式。 5、日本血吸虫虫卵的致病机理。
6、血吸虫病的各种病原学学诊断方法的原理、意义。 【熟悉】
1、童虫在人体内的移行。
2、虫卵肉芽肿的致病作用、引起的主要临床症状、急性期、慢性期。 3、血吸虫感染中伴随免疫的特点。 4、血吸虫病的流行分布与环节。 5、血吸虫病的防治原则。 【了解】
1、虫体在钉螺体内的发育。 2、尾蚴性皮炎。
3、血吸虫感染中免疫逃避的机理。
4、血吸虫病的各种免疫学诊断方法的原理、意义。 5、钉螺孳生地类型。 6、综合性防治措施的意义。
三、主要教学内容
裂体吸虫隶属于裂体科裂体属,成虫寄生于人及其他哺乳动物的静脉血管内,亦称血吸虫或住血吸虫。寄生人体的血吸虫以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引起的血吸虫病流行范围最广,危害最大。此外,还有间插血吸虫、湄公血吸虫和马来血吸虫寄生人体的报道。
血吸虫病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在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即通常所说的血吸虫病。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在形态、生理和生活史等方面和其他人体吸虫有不同特点: 1.雌雄异体
2.成虫在血管(肠系膜静脉或膀胱静脉丛)寄生,虫卵从粪或尿中排出 3.尾蚴尾部分叉,在水中经皮肤侵入宿主 4.生活史中无雷蚴和囊蚴阶段
一、形态
1.成虫:雌雄异体,虫体呈圆柱形,口、腹吸盘位于虫体前端。
(1)雄虫:乳白色,长10-20㎜,宽0.5-0.55㎜,背腹扁平,自腹吸盘以下虫体两侧向腹面卷曲形成的沟槽称为抱雌沟。
(2)雌虫:前细后粗。虫体长20-25㎜,宽0.1-0.3㎜,,腹吸盘大于口吸盘,但不及雄虫明显。虫体因肠管内含较多红细胞消化后残留物而呈灰褐色。雌虫常居留于抱雌沟内,与雄虫呈合抱状态。
(3)消化系统:包括口、食道和肠管。肠在腹吸盘后分为两支,延至虫体中部之后汇合成单一盲管。
(4)生殖系统:雄虫由睾丸、输出管、输精管、贮精囊、生殖孔组成。睾丸一般七个,串珠状排列,每个睾丸发出一输出管,汇于输精管,向前通于贮精囊,生殖孔开口于腹吸盘后方。雌虫生殖系统包括椭圆形卵巢一个,位于虫体中部,由卵巢发出一输卵管,向前与卵黄管汇合于卵模,子宫开口于腹吸盘后方生殖孔,内含虫卵。
(5)排泄系统:由焰细胞、毛细管、集合管、排泄管、及排泄孔组成。 2.虫卵:大小平均为89μm×67μm,椭圆形,淡黄色,卵壳较薄,无卵盖。卵壳一侧有一小棘,。成熟虫卵内含一毛蚴。
3.毛蚴:梨形或长椭圆形,左右对称,周身被有纤毛,为其运动器官。 5.尾蚴:属叉尾型,分体部和尾部,尾部又分尾干和尾叉。体部长筒形,无眼点,口吸盘位于前端,腹吸盘较小,位于体后1/4处,腹吸盘周围有5对左右对称的单细胞腺体,称为钻腺。
二、生活史
血吸虫的生活史包括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和成虫等阶段。终宿主为人或其他哺乳动物,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感染阶段为尾蚴,人因接触含有尾蚴的水而经皮肤感染。
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或多种哺乳动物的门脉-肠系膜精脉系统,雌虫产卵于肠粘膜下层静脉末梢内,一部分卵经肠壁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入水后卵内毛蚴孵出并能侵入钉螺体内,经母胞蚴、子胞蚴的无性繁殖阶段发育成尾蚴,尾蚴逸出螺体并在水的表层运动,当终宿主接触含尾蚴的水(疫水)时可钻入宿主皮肤并脱去体部的皮层和尾部转化为童虫。穿入静脉或淋巴管的童虫随血液或淋巴液到右心、肺,再到左心运送到全身。大部分童虫再进入小静脉随血流进入肝内门静脉,虫体在此停留一段时间并继续发育,雌、雄合抱移行到门脉——肠系膜静脉寄居逐渐发育成熟并交配产卵。通常在人体感染30天后可在粪便中检货虫卵。每条雌虫日产卵量为10,000-30,000个。成虫在人体内的寿命一般为2-5年。
血吸虫发育各期的生物学
1.成虫产卵及卵的排出:日本血吸虫在肠粘膜下层的静脉末梢交配产卵,每条雌虫日产卵量可达300-3000个,所产的卵大部分沉积在壁血管中,仅小部分因毛蚴分泌物对血管壁的破坏作用和肠的蠕动及腹内压的增加而随破溃的组织落入肠腔并随粪便排出体外。不能排出的虫卵沉积在局部组织内逐渐死亡钙化。 2.毛蚴的孵化
3.血吸虫在螺体内的发育和无性繁殖:毛蚴通过其前端顶突的吸附作用和顶腺分泌的蛋白酶以及毛蚴的交替伸缩运动钻入螺体。随后毛蚴体表纤毛和外膜消失逐渐发育成母胞蚴,母胞蚴体内的胚细胞增殖、分裂成若干小团形成子胞蚴。子胞蚴在螺体内移行并分裂发育成尾蚴。一个毛蚴经此增殖可产生成千上万条尾蚴。
4.在终宿主体内的移行、发育和有性生殖:人体因接触含有尾蚴的疫水而经皮肤感染。虫体钻入终宿主皮肤后发育成童虫,进入静脉或淋巴管,随血流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