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真题六及答案5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32 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参考解析:此观点错误.(1)德育过程就是学生思想品德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提高的 过程.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道德 情感是学生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道德意志是调节学生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水平的标志.(2)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德育 过程一般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 又具有多种开端,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开端.(3)作为一名教师,应意识到品德的构成要 素具有多种开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23.参考解析:正确.“教育性教学”是德国近代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来的.他认为,教 育以道德的养成为最高目的,教育必须形成学生一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使之成为“完善”的人,而要达到这 一目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手段还是教学.要进行道德教育就必须进行教学,不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就无从实施道 德品格的教育.知识和道德具有内在的直接的联系.基于这种思考,他明确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原则. 24.参考解析:题干观点是错误的.要使短时记忆转向长时记忆需要通过复述,短时记忆保持时间较短,容量有限, 储存时间一般不会超
过 1 分钟,容量为 7±2 个组块.如果长时间得不到复述,则就会再次进入瞬时记忆,最终遗 忘.因此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是复述,而不是想象.所以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25.参考解析:题干观点是错误的.(1)负强化是撤销厌恶刺激的过程,本质是增加某种期望行为出现的概率.(2) 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本质是减少不良行为出现的概率.因此,题干的说法是错 误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 26.参考解析: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有四方面: (1)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 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 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3)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 (4)劳动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 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27.参考解析:1.了解和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建立成长档案;4.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5.协调 各种教育影响;6.操行评定;7.班主任计划与总结;8.个别教育工作. 28.参考解析:知识观: (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2)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
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不能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 创造. (3)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 建构主义学习观: (1)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2)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建构主义学生观: (1)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 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2)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 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 (3)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 29.参考解析:(1)依从——从众,服从,顺从 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2)认同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 仿.(3)内化 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在内化阶段, 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8 分,共 36 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参考解析:该市教育局的做法不利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 面全面发展.该校在实施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制定以学生学业成绩,升学率为主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