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变革时代的产业发展新范式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变革时代的产业发展新范式

引言:产业工作为何越来越难?

在改革开放第一个四十年,中国是一个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后发国家,在彼时的“大脑-躯干-四肢”全球产业分工中基本上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环节,在制造业全球化、服务业全球化过程中,中国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服务外包等,形成了外向型工业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由小变大。这期间,由于作为后发国家,其产业的学习成本、创新成本实际上由发达国家所承担,中国地方政府借助“出口带动、划地成园、规模制造、招商引资”的园区发展模式以及“大产业、大平台、大企业、大项目”的产业模式,迅速加速工业化进程,并抓住产业技术革命契机实现了高新技术产业的“跟跑、并跑向领跑”方向发展。这期间,中国自上而下的政府凭借强大的产业组织动员能力以及强力的经济调控掌控能力,带动了经济快速增长和发展。然而,伴随科技革命越变越快、产业发展规律走向跨界融合、经济形态从工业经济加快向创新经济转变、全球经济中心和经济中心双重位移以及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发展变化、中国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区际竞争走向新阶段等因素影响,“大破大立”的变革性逐步彰显,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产业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对于具有不同产业发展阶段、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的城

— 1 —

市或地区而言,需要进一步把握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地区爆发成长发展关键、新经济时代产业思维本质、产业转型升级原理、产业发展规划方向等,进而在产业组织创新、产业管理范式创新、产业政策创新、产业促进工作等方面,能够居正出奇、有的放矢、开放创新。

一、如何看待新兴产业的发展?

一般而言,产业发展重在把握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判断与发展规律,只有把握了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推进产业发展。在这里,主要包括如何看待全球经济的形态演变、新兴产业的生成机制、新兴产业的发展范式、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产业体系的选择机制、创新驱动的革命因素、政府作用的市场边界、资源要素的全球配置、创新中枢的平台作用、区域创新的文化氛围等十大认识。

(一)全球经济的形态演变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伴随产业价值链的分解、融合以跨界,一方面大量低碳、智能、幸福导向的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另一方面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使得全球经济形态由以规模经济和成本优势为特征的工业经济转向创新经济(产业)为主导,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清洁技术等驱动产业发展的新经济时代。所谓“新经济”,本质是一种消费反向决定生产的、生产消费两边通吃的、打破产业界限的经济形态及其

— 2 —

发展范式,具有鲜明的人本经济、服务经济、生态经济色彩;它源自工业经济和现代服务业,是对工业经济、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和超越,而不是其替代和对立。

(二)新兴产业的生成机制

主要包括四大机制,一是重大技术突破催生的新兴产业,如物联网与下一代互联网、第五代移动通信、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生物芯片、新材料与纳米技术等;二是产业融合发展与价值链分解产生的新业态,如移动支付、商旅管理、云教育、研发外包等;三是内需市场扩容和消费结构升级相关的高增长行业,如健康管理、文化娱乐、智能消费等。四是生活理念和方式变革(支撑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替代性技术和新兴产业),如低碳能源、高效节能、环保技术、碳排放权交易、合同能源管理等。

(三)新兴产业的发展格局

在过去,我们都讲一产、二产、三产,甚至四产,但在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条件下,我们更需要强调一维产业、二维产业、三维产业。当前,一维的传统产业再推倒重建,二维的互联网产业发展格局已经被瓜分完毕,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三维、四维产业加速重构。从互联网经济到数字经济,几乎就是从二维的“互联网+”到三维的“数字化×”、再到四维的“智能化÷”。这个二维产业的“加法”,就是从物理空间到虚拟空间,打破企业经营发展的时空局限;这个三维产业的“乘法”,就是

— 3 —

从各类信息流到数据流,实现数据的资产化;这个四维产业的“除法”,就是从智慧感知到智能感应,不局限于“知”,还在于“应”。

(四)新兴产业的发展定律

无论是过去的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创新经济、创意经济,以及当前的智能经济、平台经济、数字经济、分享经济等,在创新经济形态不断演进中,科技创新和经济全球化共同构成其双轮驱动发展机制。而其持续发展则以“创业-孵化-集群”为基本范式,创业是其产生和发展的源动力、孵化是其成长的生物学机制、集群则是其最终呈现出的生态学形态。新兴产业的发展,在于围绕明确的新兴产业方向,依赖创新创业人才的核心组织作用,有科技金融的杠杆撬动,有质优平台载体的承载,有专业科技服务的支撑,有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的保障,有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五)新兴产业的选择机制

一般而言,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体系的形成主要有三条路径:一是市场机制的选择主导,主要适用于自由市场经济体;二是政府的布局引导主导,主要适用于政府主导型经济体;三是市场机制选择与政府前瞻布局相结合,广泛应用于转轨经济体或新兴经济体。但对于新兴产业发展而言,往往适宜于市场机制选择与政府前瞻布局相结合的机制。也就是说,一方面在市场机制形成新兴产业发展源头的基础上加强引导扶持;另一方面,政府从围绕“建链、强链、补链”等区域产业战略需求,前瞻布局新兴产业领域。

— 4 —

(六)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

技术试错、企业试错、产业试错、产业集群以及区域试错作为新兴产业发展基本规律,在产业成长生命周期上得以具体体现。当一个产业出现了大量种子期企业时,就形成了一个行业或产业的技术试错;当涌现出大量初创期企业时,侧重企业试错——选择不同的技术路线或商业模式实施技术转化;而当培育出大量成长期企业则加快产业层级的试错,一批选择同一技术路线且处于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企业结成产业技术联盟,并将其所选的技术演变为产业联盟的技术标准;到了产业发展成熟期,将出现产业高度集聚、价值链条完善、企业协同发展、服务体系完备的产业集群;而在这个过程中,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区域试错,则为新兴产业发展形成一个完整的创新生态环境。

(七)新兴产业的革命因素

在工业时代,批量化生产及供给是主要的生产消费模式,从市场供给的源头抓投资项目就抓住了产业发展的关键,与之伴随的,便是“人跟着要素走”或“人跟着资本走”的机制。但进入新经济时代后,生产消费模式越来越个性化、定制化和人性化,创意创新创业人才作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思想创新的核心载体,成为新经济最具有创造力和革命性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创新驱动的本质就是人的价值驱动,就需要以人为核心的资源配置机制、体制机制创新和环境氛围营造。

(八)政府作用的市场边界

— 5 —

变革时代的产业发展新范式

变革时代的产业发展新范式引言:产业工作为何越来越难?在改革开放第一个四十年,中国是一个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后发国家,在彼时的“大脑-躯干-四肢”全球产业分工中基本上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环节,在制造业全球化、服务业全球化过程中,中国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服务外包等,形成了外向型工业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由小变大。这期间,由于作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o8o64ahfr3qhtz4wh2h1h1yk7phau00sg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