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础知识教学大纲(试行)
哲学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哲学基础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的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他们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和职业活动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1(教育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与他们关系密切的有关基础知识,初步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指导学生提高理性思维的能力,提高他们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判断是与非的能力,用正确的哲学观点指导自己学习和实践,提高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正确的哲学观点为指导,解决好如何做事、如何做人的现实问题;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确立正确的人生道路和人生目标。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哲学基础知识课介绍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哲学基础知识课的主要内容,懂得学习这门课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
(一)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的构成及本质,学会正确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自觉从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教学要求 认知
1(了解物质世界的构成。 2(识记物质的概念。 3(识记意识的概念。 4(识记宗教观念的本质。
5(理解自然界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性。 6(理解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7(理解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和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 性。 运用
1(举例说明人们只朽尊重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才能有效地利用自然、改造门然。
2(分析错误意识产生的根源,说明意识反映世界的复杂性。 3(在实践中体验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世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1)世界构成及其本质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构成了整个物质世界。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自然界、人类社会都是客观的
人类改造门然的活动使自然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始终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社会的发展遵循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客观的。
(3)人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
人足特殊的和高级的物质形式;人自身能力的发挥取决于对自身物质潜能(体能和智能)的开发以及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人的活动受门然界的制约,人们利用门然、改造自然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
人的活动受社会的制约,客观存在的物质资料牛产方式是每一代人生产和生活的出发点。
人的活动受自身条件的制约,人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既从外部世界的客观实际出发,也从自身条件的客观实际出发。
2(人的能动性及其后果 (1)人的能动性
具有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
人的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表现为“想”和“做”。
意识是客观存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使人得到真知;但是人的头脑也会虚幻和歪曲地反映客观世界,如各种谬误和迷信观念。
(2)人的能动性的两种后果
用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就能在改革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促进事物的发展。
用错误的意识指导行动,就会在实践中失败,阻碍事物的发展,造成对客观事物的破坏。
(3)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认识客观规律,利用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违反客观规律就要受到惩罚。
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消极坐等、无所作为是不对的;否认客观规律性,不顾客观事实、客观条件主观蛮干也是不对的。
3(正确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1)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条件和环境。 人类既要改造自然又要爱护自然。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同自然界和谐相处,才能使现代文明得以存在和发展。 青年学生必须牢固树立爱护自然、爱护环境的观念。 (2)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
个人依赖于社会,受社会的制约;个人又可以能动地作用于社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青年学生要学会客观地看待社会现实,从社会的实际出发,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达到主观符合客观,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
青年学生要牢固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辩证的统一。
(二)用联系、发展和矛盾和观点看问题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世界上的事物都址普遍联系的、变化发展的;懂得事物就是对立统一,就是矛盾,矛盾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用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正确对待内闪和外因,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认清重点和主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要求 认知
1(了解联系的涵义。 2(了解发展的涵义。 3(识记矛盾的涵义。
4(理解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5(理解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6(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运用
1(举例说明“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2(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一两个事物是否属于新事物。
3(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教学内容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脱离同其他事物的联系而孤立存在,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事物内部以及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又是具体的。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