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或者从锻炼道德意志开始,或者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开始,进而实现学生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和谐发展。(3分) 五、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述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
答:(1)教育使人发现人的生命价值、主体地位、人格尊严。(3分) (2)教育使人的潜能得以发掘。(3分) (3)教育使人的身体和精神力量得以发挥。(3分) (4)教育促进人的个性发展。(3分) (5)阐述全面、系统具有独到见解。(3分) 2.联系实际分析学校内部环境对学生品德的影响。
答:(1)例举和分析学校自然与物质环境、人文与社会环境对学生品德发展变化的影响。(5分) (2)例举和分析学校教育及学校自发环境对学生品德发展变化的影响。(5分) (3)例举和分析学校内部环境对学生品德发展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5分) (4)其他分析维度,酌情加分,但全题总得分不得超过15分。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彭老师正在给小学三年级学生上阅读课。忽然,有学生兴奋地喊起来:“哇,好大的一只鸟啊!”学生们一下子都把目光移向了窗外,好奇地问:“在哪儿啊?”显然,他们的注意力已转到了教室外面那只大鸟上。彭老师见机一动,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急切地问:“在哪里呢?”“在那里!:’彭老师顺着孩子们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有一只漂亮的大鸟。大鸟受了惊扰,飞走了。学生们快快地回到座位,意犹未尽。彭老师见状打开了话题:“孩子们,你们为什么那么喜欢这只乌啊?”“因为很少见。”“它长得很大。”“它长着银灰色的羽毛,很美丽??”孩子们争先恐后,说个不停,顿时又变得兴趣盎然了。下课铃声响了,彭老师笑咪咪地对学生们说:“今天晚上的抄写作业取消了,回家以后每人写一篇短文,描述你们看到的那只大鸟,并把自己看鸟的心情写进去。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去查查相关资料,明天在课上我们一起交流。”
试用相关教育理论评析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理念。 参考答案:
31
(1)这本来是一堂阅读课,由于大鸟干扰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彭老师见机行事,顺势改变课堂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却收到了另一种教学效果。学生围绕大鸟饶有兴趣地开展活动,在观察、听说、写作等方面得到了一次难得的训炼,而这此.晗恰指向学生语文能力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5分) 考生进一步作出类似下述评论的,酌情加分,但关于教学目标评论的总得分不得超过5分:尽管如此,彭老师应该适可而止。学生查找资料后的交流活动,宜在科学之类课程或课外活动中延伸,不应再占用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她和学生要完成语文课程规定的教学任务。 (2)彭老师立足于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持续发展,及时地调整教学安排。大鸟飞经教室窗口,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本是影响课堂教学的消极因素,彭老师不拘泥于预设的教学方案,因势利导,适时地改变教学内容和进程,不但化解了这一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且巧妙地将它转化成了具有积极作用的课程资源。(5分) (3)这堂课体现出现代教学的一些新理念:首先,彭老师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没有限制学生观鸟的行为;其次,彭老师对学生观鸟活动进行了引导,并且组织成了有意义的语文学习活动,恰当地发挥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学生“争先恐后,说个不停”,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地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5分)
32
2005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DADAC BBBCD 1.隋唐以后兴起的科举考试制度废除于(1905年) A.1898年 B.1902年 C.1912年 D.1905年
2.卢梭的作品《爱弥尔—教育论》阐述了(自然主义)教育学说。 A.自然主义 B.国家注意 C.实用主义 D.科学主义 3.直接制约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A.生产力水平 B.科学技术 C.文化传统 D.政治经济制度
4.在个体身心发展动力的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的乐观主义是(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A.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B.外铄论 C.内发论 D.一般发展论
5.19世纪中叶,提出“什么知识是最有价值”问题,并大力倡导科学课程的英国教育学家是(斯宾塞)
A.洛克 B.赫胥黎 C.斯宾塞 D.达尔文
6.教师演示各种实物,运用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是(演示法)。
A.实验法 B.演示法 C.参观法 D.实习作业法 7.教学中两种基本的学习方式是(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A.集体学习和个体学习 B.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C.模仿学习和探索学习 D.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8.杜威集中探讨道德教育问题的一本书是(《教育中的道德原理》) A.《道德教育论》 B.《教育中的道德原理》 C.《学校与社会》 D.《民主主义与教育》
9.儿童的道德判断主要是由于社会学习和榜样的影响造成的,提出这一观点的作者是(班杜拉)
A.杜威 B.柯尔伯格 C.班杜拉 D.卢梭
10.柯尔伯格认为,当儿童习惯于遵从教师或父母权威的时候,说明他处在道德发展的(第四阶段)
33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
2.道德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道德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3.根据班级活动的时间分布,可以分成日常性班级活动和阶段性班级活动两大类。
4.现代教学策略的核心问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5.关于潜伏在课程研究的萌芽时期,在杜威所讲的“附带学习”、克伯屈的“附学习”中就已有所涉及。
三、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苏格拉底问答法:苏格拉底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叫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2. 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相对应的一类课程。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从相邻相近的几门科学中选取内容并将这些内容相互融合,构成课程。 3. 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和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它伴随品德认识而产生发展并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 4. 教学模式: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模型。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具体化和教学经验概括化的中介。 5. 道德内化:指由道德价值观、道德规范化为道德行为习惯,这是从“纪律”发展到“自主”的过程,亦即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 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 终身教育即成人教育或职业教育
答:错误(2分)。终身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体化,而不是单纯地强调成人教育或职业教育(3分)。 34
2. 课程标准就是课程计划
答:错误(2分)。课程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设计或总体规划,而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3分)。 3. 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
答:正确(2分)。相对性评价区别于绝对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优劣进行的评价。(3分) 4. 苏霍姆林斯基反对把学生单纯当作装“德性的口袋”,简单化地强行往这个口袋里填装、灌输道德概念。
答:错误(2分)。这是柯尔伯格的观点,不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3分) 5. 在班级活动中,自我教育的重心在班集体层次上。
答:正确(2分)。原因在于班主任应当为班集体寻找发展的新目标,提出实现目标的方案和措施。只有提高班级活动的质量,才能通过集体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3分) 五、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合作学习的内涵、功能及实施要求。
答:合作学习是一种社会性学习,是师生共同构建学习主体的过程。(3分) 功能:一是促进学生认识发展;二是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4分) 实施要求:首先,任务有一定难度;二是处理好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三是强调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质量;四是适时引进竞争机制及激励性评价;五是小组研讨的民主性和超越性(每一要点1分,共5分)。联系实际(酌情加1—3分)。 2. 请分析社会实践活动的类型及其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
答:社会实践活动的类型:第一类是学生参加的劳动(工农业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劳动、自我服务性劳动);第二类是勤工俭学活动;第三类是社会政治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活动、拥军拥属活动、社会调查活动、参观访问活动)。(6分)功能: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民情国情,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情感,树立社会责任感,提高实际工作的能力(9分)。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