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教学目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第一课时)
1、会写“脊、锦”等7个生字,会认“莞、姹”等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脊梁、花团锦簇”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一、结合学案,进行评议。(3—5分钟) (一)选字组词。
栽 载 裁 ( )树 记( ) ( )纸
( )减 ( )种 三年五( )
刚 纲 钢 ( )才 ( )强 ( )要 提( ) ( )材 ( )板 (二)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1、临:(1)到,来 (2)挨着,靠近 (3)照着字、画模仿 (1)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 (2)家家户户,喜事临门。( ) 2、汇:(1)河流聚集在一起 (2)聚集在一起的东西 (3)聚合 (4)由甲地把款项寄到乙地 (5)指外汇
(1)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 ) (2)这本书的词汇非常丰富。( ) 二、导入(1分钟)
说到德国,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一个爱花的民族。德国人养花与众不同。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深受感动,写下一篇精美的短文(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题目中有一对反义词,很有意思,注意读好,一齐再读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随着季老的介绍去欣赏德国独特的民族风情。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特别提醒“姹”“莞”的读音。 2、说说自己已经理解的词语或者还不懂的词语。
3、浏览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去写的?
(作者回忆自己在德国留学期间,德国人与众不同的养花方式。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去写的。)
4、德国是一个有魅力的国度,有迷人的蓝色多瑙河,有梦幻般的莱茵河畔,有神秘的黑森林……我们一起观看一组德国的风光图片,说说你对德国的印象吧。
5、文章哪一句话最能概括季老先生心中对德国的印象?请用双横线画出来。 6、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板书) 7、质疑:对于季老先生这样的评价,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预设: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 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为什么说是奇特的民族? 四、再读课文,感受语言之美。
1、再读课文,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五、达标测评
大书一、二、三、四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2、3、4自然段,并能有感情地朗读,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和风俗特点。
2、能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境界。 3、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学习重难点:
1、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和风俗特点。
再返德国 走在德国,
满眼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这──
多么令人赏心悦目! 这──
多么奇丽的景色! 走在德国, 感受到的是,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境界! 这──
多么奇特的民族! 走在德国,
让季羡林先生回忆起── 留德十年的求学足迹! 这──
怎能不令他思绪万千?
(播放《阳关三叠》的曲子)
四、练习背诵第三段(5分钟) A组选两句来背。 BC组能背多少就背多少。 五、练笔(9分钟)
A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利人利己的处世哲学。课文中所说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具体指的是 ,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如:
BC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有优秀的品质,运用具体的事例说明一个人的一种优秀品质,运用适当的描写和修辞手法,表达真情实感。 六、达标测评
1、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适当运用课文语言:
(1)假如我们来到德国,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五十年后,我又到了德国,我发现很多东西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当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___________________ ,是的,__________________始终没有变。 2、根据句子填上适当的词语。
出租或出借房屋的人(相对“房客”而言)。( ) 形容微笑的样子(多指女性)。( ) 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 形容各种好看的花娇艳绚丽。( )
【板书设计】
25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多么奇丽的景色! 多么奇特的民族!
花团锦簇 人人为我
姹紫嫣红 我为人人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公开课)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