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056.组织机构变革下国土规划信息化顶层设计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组织机构变革下国土规划信息化顶层设计

陈志远,张卫霞,张鸿键摘要:信息化顶层设计是信息化建设从规划到实施的桥梁,是信息化实施的前提与依据,是提升组织机构管理效能,加快组织机构愿景落地实施的重要手段。当今时代,无论是地方实践还是国家政策导向,以国土规划职能合并重组为代表的组织机构变革已成为当前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机构变革给现有管理体制、配套机制带来巨大的挑战,更加凸显同步开展信息化顶层设计的重要性、现实性和紧迫性,本文基于多个国土规划信息化行业实践案例,梳理出一套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国土规划信息化顶层设计实施路径与成果体系,也为组织机构变革信息化建设提供的启发和借鉴。关键词:机构改革,顶层设计,国土规划信息化,国土规划业务一体化1引言

信息化顶层设计是从系统和全局的高度,围绕组织机构视野发展规划,分析机构的业务和信息化现状,结合信息化发展趋势,明确设计的一个整体方案,具体阐述组织机构的信息化5W问题(怎么做,谁来做,什么时间做、在哪做、效果如何)。信息化顶层设计是在愿景与实践之间的“蓝图”和“路线图”。因此,信息化顶层设计是实现组织机构愿景有效落实的必要手段。在社会发展和组织机构变革背景下,我国国土和规划管理部门的融合趋势日益明显,早在2015年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探索规划国土部门合一,北京、深圳市、广州市、上海市、武汉市在此前后纷纷开展了规划和国土两个职能部门合并的探索和实践。2018年3月,自然资源部成立整合了八部门职能将国土资源部的大部分职责与发改委、住建部、水利部等7个部门的空间规划、资源调查、确权登记等职责进行了整合[2]。不难发现,从中央到地方,推动国土规划合并是行政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在具体实践中,国土规划职能的合并,形成了标准不一、流程冗余、职能交叉、边界不清、错综复杂的业务体系,机构规模更加庞大,管理复杂度急剧上升。放管服改革背景下流程优化、协同高效、无缝衔接是机构变革的新要求。机构整合无疑打破了原有传统的信息化管理方式,迫切需要开展信息化顶层设计,通过系统论方法的运用,从全局的角度,对信息化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支撑并实现改革目标,提升国土规划管理效能。[1]

2研究思路与方法

2.1研究思路

机构变革后的国土规划信息化顶层设计既要“顶天”又要“立地”。顶天即高要求、高标准、宽视野的进行信息化统筹和指导;立地即通过具体的、可落地、可实施的信息化专题项目,按顶层设计要求逐步落地实现,并在实现过程中不断优化完善顶层设计。天与地之间通过经验借鉴、差距分析、路标规划等过程进行分解与承接。如图所示,在实施过程中既要在“顶”的层面分析战略目标、愿景,明确信息化顶层设计目标;又要从“底”的层面出发分析现状和诉求,同时开展相关领域先进案例进行对标分析,寻找差距,夯实信息化顶层设计基础;在上述基础上,采用体系的方法论进行顶层设计,开展总体策划方案编制,构建国土规划信息化总体发展“蓝图”;以“蓝图”为引导,通过五年规划或路标规划的编制,逐年度分解任务和建设内容,构建国土规划信息化实现“路线”;以“路线”为指引,结合当前信息化建设需求,开展信息化专题项目研究,辅助信息化项目落地实施。图1研究思路2.2研究方法

信息化顶层设计作为一种站在全局、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分析研究机构信息化建设的工程化方法,必须要有基础理论的支撑。国土规划信息化顶层设计,参考国内外国际主流的业务和系统分析方法,探索适合规划管理实际的一套信息化顶层设计研究方法。在具体工作中采用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在不同层级采用不同方法开展分析设计工作。图2研究方法自顶向下主要是采用企业总体架构(EA)方法从战略、愿景入手,重点分析业务架构体系、数据架构体系、应用架构体系、技术架构体系、基础设施架构体系和安全架构体系等内容;采用信息资源规划(IRP)方法,重点分析信息资源的生产、管理、应用及规划等;采用组件业务建模(CBM)方法,重点从战略、管理和执行层面多维度分析业务能力,从业务紧急度、业务效益和建设投入等多角度分析各业务应用的建设优先级,为信息化路标规划提供重要参考。自底向上方法主要是从具体业务分析入手,采用面向对象方法(OOAD)进行UML成果建模;采用数据流图(DFD)分析梳理得出实体-关系(ER)模型;采用面向服务的建模与架构(SOMA)方法,分析梳理得出服务资产体系,为后续的专题项目提供技术保障。[5]

[4]

[3]

3实践探索与成果

将上述信息化顶层设计方法,应用于国土规划部门信息化顶层设计项目中,具体实践与成果如下所述:3.1明晰战略定职责--战略与职能分析

组织机构发展战略是引导业务和信息化发展的航向标,机构的职责和人员职能机构皆以战略目标为引导。组织机构变革下国土规划组织机构的发展战略显得尤为重要。故此,信息化顶层设计首要任务是通过整体调研,明晰发展战略,开展国土规划战略与职能分析,明确主要职责。根据顶层设计的目标,以三定方案及组织职能愿景为核心,以职能定位、组织配套为核心,结合整体调研,采用CBM方法,从战略引导、控制、执行三个维度分析国土规划部门所涉及的业务职能,从业务用途、活动、资源、治理模式和业务服务5个方面描述业务组件,从而梳理形成国土、规划业务部门的职能域图,形成部门职责的分层分级展现,实现机构、职责和人员调整与全局战略目标对齐。图3职能域分析上图是对规划这一职能从战略、管理、执行三个层面进行分解,分析其主要职能关系和具体内容,并就主要业务活动进行抽象,而非照搬现有机构设置,逐渐明晰组织职能要求,有助于业务架构优化。3.2摸清家底理现状--业务及信息化分析

万丈高楼平地起,组织机构的业务与信息化现状是信息化顶层设计的基础。此阶段采用问卷调查、访谈、专题会议等多种形式,从业务及信息化两个条线同步开展调研,理清国土规划业务及信息化现状,分析现状问题及优化需求。业务层面侧重于业务事项、事项类型、设定依据、法定办结时限、结果名称、结果样本、申请材料、办理流程、办理形式、审查标准、通办范围等方面开展详细调研。信息化层面通常以单业务为颗粒度信息化支撑情况,针对该业务所基于的标准规范、应用系统、数据资源、安全要求、基础设施进行分项调研,最后对组织内信息化管理、运维进行调研,从多层次、多角度摸查用户业务及信息化现状,最终梳理形成业务及信息化现状调研分析报告。3.3汇集案例供参考——信息化评价与差距分析3.3.1

信息化成熟度评价

依据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政务管理特性,对政务信息化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分析和阶段划分,可用于诊断当前信息化所处的成熟度。(如图5)。图4政务信息化成熟度模型为了客观地评价国土规划信息化成熟度,构建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从信息化应用深度、广度和智能度三个维度进行评估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如图6所示),其中应用深度通过硬件水平、软件水平、应用水平、人机关系等指标进行评价;应用广度通过业务流程覆盖度、管理覆盖度等指标进行评价;信息化智能度通过决策支持方法层级进行评价。最终基于模型及信息化综合评价结果确定当前用户的信息化成熟度。图5信息化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3.3.2信息化差距分析

以组织信息化关注度及弱点为导向,结合主流IT技术发展趋势,通过对标国内外领先国土规划信息化的行业同类案例,厘清用户信息化发展的差距,结合业务战略目标寻找突破口,提出针对性的发展方向和建议。

056.组织机构变革下国土规划信息化顶层设计 - 图文

组织机构变革下国土规划信息化顶层设计陈志远,张卫霞,张鸿键摘要:信息化顶层设计是信息化建设从规划到实施的桥梁,是信息化实施的前提与依据,是提升组织机构管理效能,加快组织机构愿景落地实施的重要手段。当今时代,无论是地方实践还是国家政策导向,以国土规划职能合并重组为代表的组织机构变革已成为当前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机构变革给现有管理体制、配套机制带来巨大的挑战,更加凸显同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nve10k5x19lpyv23wwc1symv1joq10076o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