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案例一 《伦敦时报》的降价效果分析
案例来源: Edwin.Mansfield 著,王志伟等译,管理经济学(第3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7。
学习目的:本案例涉及企业经营策略、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本案例的学习,力图使学员学会在实际决策中运用弹性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并进一步加深对弹性理论及其应用技巧的认识和理解。
学习方式与要求: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课下形成分析报告,或以小组为单位形成分析报告。
课堂讨论时间:1学时。 案例内容:
《伦敦时报》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1993年9月,其价格从45便士下降到了30便士,而其竞争对手的价格都没有改变,《伦敦时报》和其他竞争对手在1993年8月和1994年1月的销售量如下:
伦敦时报 每日电讯 独立报 守护人 问题:
1. 分析伦敦时报的降价效果。
2. 伦敦时报的编辑毕德指出:降价导致了报纸发行量的增加,使报纸成为对广告商有吸引力的工具。如果真的如此,降价是有利可图的吗? 3. 分析竞争对手所受到的影响及其可能采取的策略。
1993.8 355 1024 398 325 1994.1 518 997 402 277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案例二 顺达公司的成本函数
案例来源:陈章武,《管理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学习目的:本案例涉及企业经营策略、数量模型构建、生产决策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本案例的学习,力图使学员学会在实际生产决策中运用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的分析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分析方法的理解及其运用技巧。 学习方式与要求: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课下形成分析报告。 课堂讨论时间:0.5-1学时。 案例内容:
顺达公司是一家计算器组装公司,购进全套的计算器散件,组装成计算器在市场上出售。近年来,计算器的价格一直稳定在60元/台,下表是顺达公司1994年投入和产出的基本数据。 产 量 投入劳动 投入散件 用 电 量 使 用 设 备 (Q) (L) (X) (Y) (K) 1 450 749 530 750 550 2 325 505 412 543 410 3 513 831 607 851 720 4 642 953 711 1177 830 5 765 1078 855 1458 910 6 812 1119 915 1559 950 7 974 1398 1203 1837 1210 8 1117 1710 1602 2253 1600 9 1237 2012 1897 2578 1980 10 1054 1552 1490 2003 1510 11 877 1189 1004 1687 1080 12 913 1254 1087 1785 1150 雇佣劳动实行计时工资制,每小时6元,每套散件的价格是25元,耗电按每度0.6元缴纳, 月 份 所用设备按每小时3元提取折旧,同时顺达公司每月还投入固定成本10000元,支付各项经常性费用。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测得企业的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分别为: Q=84+0.15L+0.013X+0.443Y+0.12K R2=0.994 TVC=1672+55.38Q-0.053Q2+4.2×10-5Q3 R2=0.99 TC=11672+55.38Q-0.053Q2+4.2×10-5Q3
假若你是顺达公司的经理,面对如此的经营状况,应该采取何种经营策略?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案例三 国际石油卡特尔:OPEC
案例来源:麦圭根等著,李国津译:【管理经济学:应用、战略与策略】,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学习目的:本案例涉及国际经济、市场结构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本案例的学习,使学员了解现实中的卡特尔组织是如何制定价格和分配产量的,它与理论模型有哪些相似处和不同点,进一步加深对寡头垄断市场模型的理解和认识。
学习方式与要求: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课下搜集补充资料,形成分析报告。 课堂讨论时间:1学时。 案例内容: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是一个由主要石油生产国组成的集团。成员国包括阿尔及利亚、厄瓜多尔、加蓬、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利比亚、卡塔尔、尼日利亚、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委内瑞拉。欧佩克是由五大石油生产国于1960年创建的,当时这些国家正在经历因一些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定价结果引发的石油收益下降,这些国际大石油公司早在1947年就成立了一个叫ARAMC0的勘探开发中东石油油田的合资项目。国际石油公司在那时生产和销售全世界石油中的大部分,石油价格和向产油国支付的税收和开采费都是由它们确定的。根据ARAMC0协议,东道国按照事先决定的条款逐步购买油田,直到1972年结束购买。
根据欧佩克1968年文件制定的长期目标,成员国政府应该:(1)决定石油价格;(2)拥有和控制他们的石油资源;第一个目标于1973年实现,当时欧佩克国家已经能够单方面提高石油的价格。1973年底到1974年期间,欧佩克把石油价格提高了四倍,从每桶3美元提高到12美元。1975年欧佩克生产了全世界石油供应量的55%,占有世界市场中石油贸易量的80%以上。第二个目标涉及政府的所有权和控制力,在大多数欧佩克国家中已经部分或全部实现,方法就是通过接管石油公司的经营权和国有化。
欧佩克制定石油价格,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一个卡特尔组织。价格要在欧佩克国家石油部长的定期会议上决定。沙特阿拉伯是最有影响的欧佩克成员国,因为它的生产规模巨大,几乎占欧佩克总产量的一半。所有的价格决策都要经过石油部长的投票并要求意见一致。不过在80年代初,欧佩克成员无法达成统一价格。不同生产国家之间的石油基准价格从每桶32到36美元,而实际价格在32到41美元之间。波斯湾沿岸保守的石油生产者(如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拥有的 储量预期可以延续到21世纪,他们力求把价格保持在这个范围的下限上,以延迟对替代燃料的开发。其他石油储量较少的国家(如利比亚和伊朗)和阿尔及利亚一起把他们的油价定在这个范围的上限上,为的是在他们的石油枯竭之前能得到最大的收益。
与许多其他卡特尔组织不同,欧佩克直到现在一直不制定生产配额和在成员国之间分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