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胖、吴晓波、咪蒙…知识付费激荡三年,大江大河之下轻舟焉存?01.平地起惊雷
2012年12月21日,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当天,罗振宇以《末日启示:向死而生》为题,携个人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登陆优酷。大家都觉得这个胖子不仅会讲有趣的故事,还总能说出让人耳目一新的道理,由此迅速走红网络,获得大量粉丝的支持。
2013年8月9日,《罗辑思维》推出“史上最无理”的付费会员制,5000个200元的发起会员,500个1200元的铁杆会员。当所有人都认为罗振宇“疯了”的时候,全部会员6小时售罄。《罗辑思维》通过社群付费,成功获取160万元。这个结果让罗胖也觉得意外,他在一次演讲中感慨:“妈的,我要对社会负起点责任了。”
《罗辑思维》的成功,犹如一场惊雷,惊醒了那些在寻找方向的创业者们,一场新的风暴已经开始酝酿。
02.春笋满林生
2016年,在清明时节纷纷细雨的浇灌下,值乎、问咖、分答、知乎Live、得到《李翔商业内参》、喜马拉雅FM《好好说话》等知识付费产品相继推出,恰如“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分答42天获1000万授权用户、100万付费用户;
得到《李翔商业内参》10天突破4万用户订阅量,获800万销售额;喜马拉雅FM《好好说话》第一天就售出25731套,销售额突破500万;吴晓波频道《每天听见吴晓波》5个月售出超10万份,获1800万营收;……
一个个惊人的数据拉开了“知识付费元年”的序幕。
2017年1月12日,网易云课堂、中国大学MOOC和网易公开课联合果壳网MOOC学院共同发布了《2016知识青年报告》,其中有几组数据值得我们注意:知识青年90后占比接近70%,成为绝对的主力人群。
2015年仅有26%的知识青年为在线学习付费,而2016年就高涨至70%。
超过四分之三的知识青年愿意为好的内容付费。
大多数的知识青年学习付费的动机是为了升职加薪,在工作上更上一层楼。
知识青年为在线学习付费的数额相对平均,80后付费水平最高。
从以上几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知识付费行业的蓬勃发展,无论是用户观念和规模,还是内容产出,2016年都实现了巨大的跨越。
简单的数据下其实隐藏着更深层的逻辑。略知通过复盘,揭露出背后的真相:90后多为在校大学生和初入职场人士,面对即将毕业求职、生活质量或是上升空间的焦虑,知识付费产品的井喷,让他们接触到了更有价值的内容,或是新的思维,或是更高效的工作方式,并从中受益,但也因消费水平有限,所以只能“浅尝辄止”。
以此来看,“焦虑”似乎成为产生“知识付费”行为的原动力。
03.江入大荒流
2017年,知识付费在越过高山之后一泻千里,奔腾的浪潮一浪大过一浪。率先的发力的得到上线付费专栏《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订阅用户突破20万;喜马拉雅第二届“123知识狂欢节”创下1.96亿销售额。
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媒体平台加入了这场奔腾的江水之中:36氪的付费专栏“开氪”,豆瓣的知识付费栏目“豆瓣时间”,十点读书的知识服务项目“十点课堂”,蜻蜓FM、荔枝微课、千聊等音视频产品也自成一派。
自媒体人也犹如“百家争鸣”。曾经红极一时的“毒鸡汤教主”咪蒙,推出付费音频《咪蒙教你月薪5万》4天售出10万份,头条广告高达80万一篇。
2017年1月9日,微信小程序上线,为知识付费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入口。依托于微信小程序的知识付费工具型产品小鹅通、略知也相继上线,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搭上激流中的千帆。
喜马拉雅副总裁周晓晗透露:“用户每天的收听高峰集中在三大情景,分别为早晚通勤、午休和晚上入眠之前。”在不断加快步伐的钢筋水泥之中,“碎片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