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下降;
10. 焊完的电杆其分段弯曲度均不得超过对应长度的千分之二。否则,应割断重新焊接。 4.0.5 施工完的电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电杆根部中心与线路中心线的横向位移:直线杆不得大于50毫米;转角杆应向外角侧预偏100毫米;
2. 导线紧好后,直线杆顶端在各方向的最大偏移不得超过杆长的二百分之一;转角杆应向外角中心线方向倾斜100~200毫米;终端杆不应向导线侧倾斜,应向拉线侧倾斜100~200毫米;分歧杆应向拉线侧倾斜100毫米;
3. 承力杆的挠度不应大于千分之三。
4.0.6 电杆基础应根据当地的运行经验、材料来源、地质情况等条件进行设计。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岩石做的底盘、卡盘和拉线盘,但安装要牢固可靠。
4.0.7 一般土质地区的电杆埋设深度不应小于表4.0.7所列数值。承受荷重大和特殊地段(如水田、泥塘、沼泽地带等松软土质)的电杆,应加深埋设,或增设卡盘、底盘加固,或浇制混凝土基础。
表4.0.7 电 杆 埋 设 深 度
杆 高(米) 埋 深(米) 7 1.4 8 1.5 9 1.6 10 1.7 11 1.8 12 1.9 13 2.0 15 2.3 18 2.3~3 注:卡盘应用专用金具与杆身联结牢固,直线杆应顺序的在线路左右两侧与线路平行的交替埋设,承力杆应埋设在承力侧且深度应埋设在自地面起至电杆埋设深度1/3处。
4.0.8 电杆基础的上拔倾复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1. 直线杆----------------------------------------1.5 2. 耐张杆----------------------------------------1.8 3. 转角终端杆------------------------------------2.0
4.0.9 钢筋混凝土基础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7;预制基础的混凝土标号不宜低于200号;采用岩石的底盘、卡盘、拉线盘、须做强度试验。其强度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1. 岩石底盘---------------------------------------3 2. 岩石卡盘---------------------------------------4 3. 岩石拉线盘-------------------------------------5
4.0.10 电杆、拉线基础与堤坝基础(按设计确定的)间距离,不应小于电杆基础埋设深度的2倍;电杆、拉线基础与沟渠边沿间距离,不应小于1米。小于1米时应有保护措施。
4.0.11 电杆基础的回填土应夯实,夯实遍数按土质、坑深而定,一般不少于三遍,松软土质还需增加夯实遍数;如坑内有水,应将水排出,然后填以干土或碎石;易被流水冲刷的基础,应采取防护措施(如设水围子时,其直径不应小于1米,其中填以石块)新埋设的电杆基础应做防沉台,台面应高出原地平面300毫米。
4.0.12 设有开关设备的电杆和特殊型电杆,可设固定爬梯。
4.0.13 新建线路及换后的新杆,应设置线路标志牌。线路标志牌的规格及设置位置按图4.0.13
规定;标志牌应设置于电杆的道路一侧。
图4.0.13
5 拉线、顶杆、与车档
5.1 拉 线
5.1.1 根据电杆的受力情况及地形、地物等具体条件确定拉线的形式,一般采用普通拉线、V型拉线、水平拉线、共同拉线、弓型拉线;拉线使用条件:
1. 普通拉线:终端杆、转角杆、分歧杆等处,电杆根部附近相当距离内,能设拉线地锚时;越野线路,每隔适当距离架设;
2. V型拉线:电杆较长,多层横担受力,且受力大或圾不均匀时,在张力合成点上下两处装设;
3. 水平拉线:为了不妨碍交通,拉线需横越道路时使用;
4. 共同拉线:直线杆在线路方向存在不平衡张力,且不能架设普遍拉线时,可在杆间设共同拉线;
5. 弓形拉线:于道路狭窄地带,不能装设普遍拉线时,使用弓形拉线。
5.1.2 拉线应用镀锌钢绞线制做。拉线截面应根据使用拉力决定,一般可按导线根数和表5.1.2-1
选取,线路转角杆的合力拉线,还须考虑转角系数(表5.1.2-2),但拉线最小截面不应小于25平方毫米。
表5.1.2 -1 根导线所需拉线(钢绞线)截面 (平方毫米)
导线型号 LGJ-25 35 50 70 95 120 150 185 240 LJ-35 50 70 拉 线 角 度 30° 11.4 11.6 15.2 21.2 26.6 32.5 33.5 40.0 52 7.1 10.1 13.2 45° 8 8.2 10.7 14.9 18.8 23.0 23.7 28.4 36.8 5.0 7.2 9.3 60° 6.6 6.7 8.7 12.2 19.3 15.3 18.8 23.1 30.0 4.1 5.83 7.6 导线型号 LJ-95 120 150 185 240 LJ-16 25 35 50 70 95 30° 14.9 20.2 25.3 29.1 37.7 8.4 13.1 15.4 16.7 23.1 24.9 拉 线 角 度 45° 10.6 14.2 17.9 20.6 26.7 6.0 9.3 10.8 11.6 16.4 17.6 60° 8.6 11.7 14.5 16.8 21.6 4.8 7.6 8.9 9.5 13.3 14.4 注:1. 导线拉力根据本规程弛度表。
2.拉线的安全系数为2,在盐碱地区或需提高拉线强度时应另行计算。
表5.1.2-2 拉线的线路转角系数
线 路 转 角 度 系 数
5.1.3 拉线底把应采用热镀锌拉线棒,按使用拉力选取见表5.1.3,安全系数不小于3,最小直径不应小于16毫米。
表5.1.3 拉 线 配 用 标 准
5° 10° 15° 0.26 20° 0.347 25° 0.43 30° 0.52 35° 0.6 40° 45° 50° 0.087 0.174 0.684 0.765 0.845 拉线 使用 拉力 (吨) 1 1.5 2 4 5 6 元 棒 钢 直 拉 径 线 (毫米) φ16 φ16 φ19 φ22 φ25 φ25 拉线材料 镀锌钢绞 线 (毫米) 25 35 50 70 100 100 地锚 混凝土拉线盘 (毫米)* Ⅰ型200×300×600 Ⅱ型200×400×800 Ⅱ型200×400×800 Ⅲ型200×500×1,000 Ⅳ型200×600×1,200 Ⅵ型200×600×1,200 埋设 深度 (毫米) 1,200 1,300 型 号 拉线绝缘子 规格 (长径×短径) 90×80 90×80 110×100 110×100 150×130 150×130 J-2(小型) J-2(小型) 1,500 J-4.5(中型) 1,700 2,000 2,000 J-4.5 J-9(大型) J-9 注:如用条石做拉线盘应采用坚硬的花岗岩(以深处岩层为准)并应做强度试验(极限抗弯强度不低于70公斤/平方厘米,极限抗弯强度应不低于300公斤/平方厘米。
5.1.4 严重腐蚀地区的拉线棒应采取防护措施:
1. 防护部位:自地下500毫米至地上200毫米处; 2. 措施:涂沥青;缠麻袋片两层,再刷防腐油。
5.1.5 拉线的连接金具一般采用楔型线夹,UT型线夹或钢卡子;拉线上把采用楔式线夹,下把采用UT线夹, ;线夹舌板与拉线的接触应紧密无缝, 线夹的凸肚应在尾线侧,拉线的弯曲部分不应有明显的松股,有松股不超过1mm缝隙 ;UT线夹上帽向钢绞线端头方向200mm处开始绑扎(10#铁线),绑扎10道,拧3个花小辫,绑线应严密,最宽处缝隙不超过1mm, 余线剪去,留头长度50mm, 余头不得有破股。
5.1.6 拉线如从导线之间穿过时,应装设拉线绝缘子,在断拉线的情况下,拉线绝缘子距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