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考试重点
环境质量(Environmental Quality):是一种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适宜程度的标志,环评中需要评价环境质量的优劣。
环境影响评价定义:从环境保护角度,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环境质量给予定性和定量的说明与描述,评估质量的优劣,预测环境质量的发展趋势和评价人类活动(包括政治、法令在内)环境影响的学科,是认识和研究环境的一种科学方法。
环境系统(Environmental System):环境要素构成环境的结构单元,环境结构单元又构成环境系统,系统范围可分为全球性和局部性。(比较环境系统和生态系统)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及资源的使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等)。
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自然环境特点、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及社会经济状况等)。
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法定保护对象、环境保护规划等)。
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1、工程概况2、施工规划 3、生态环境影响源强分析4、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5、替代方案
现状调查方法:搜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法。
现状调查内容:自然环境调查(地质环境调查、大气环境调查、水环境调查、土壤环境调查、生物环境调查),社会经济环境调查(人口调查、经济结构调
查、能源结构调查、工业调查、农牧渔业调查、交通运输调查、科技调查),人体健康调查(基础资料、死亡回顾调查、健康状况)。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划分: 评价工作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评价工作分级判据 Pmax≥80,且D10%≥5km 其他 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Pmax最大地面质量浓度占标率,D10%此种污染物的地面质量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X 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km矩形区域。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对于以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评价范围可设定为线源中心两侧各200m的范围。
水环境指数法:1单项水质因子评价;2内梅罗(N. L. Nemerow)污染指数;W值水质评价方法。
水环境影响评价完全混合模型:
C=(CpQp+ChQh)/( Qp+Qh)
式中 , C ——废水与河水混合后的浓度,mg/L;
Cp ——河流上游某污染物的浓度,mg/L;
Qp——河流上游的流量,m3/s;
Ch——排放口处污染物的浓度,mg/L;
Qh——排放口处的污水量,m3/s。
水环境影响评价一维稳态水质模型:
(1)一维稳态水质模型
式中,K1—污染物降解的速率常数,单位:1/d或1/h
D—弥散系数
(2)忽略纵向弥散的一维稳态水质模型
此种水质模型的微分方程中(D=0),故:
(x/υ= t)
噪声评价量:
(1)等效连续A声级Leq
用噪声能量按时间平均方法来评价噪声对人影响
Le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