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与实务》强化练习题1(复习课后请立即做一下本练习)
2009-12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法的正式意义上的渊源?( )
A、 行政法规
B、 特别行政区的法
C、 经国家批准承认参加的国际条约 D、 共产党的政策
2、某甲于2006年7月到某地办事,从此下落不明,其妻想要求法院宣告他失踪。根据民法规定,她必须要在她丈夫下落不明满( )年后才有权提出。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3、关于法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法人是一种具有独立的民事主体资格的组织 B、 法人是指代表单位行使职权的正职负责人 C、 法人是指具有法律地位的自然人
D、 法人一般而言就是指国营单位,而不包括非国有企业
4、甲在乙盗窃前答应帮助其销赃,乙实施了盗窃后将赃物交给了甲保管。甲、乙的行为( )。
A、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 B、构成销赃罪的共同犯罪 C、分别构成不同的犯罪 D、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5、甲在他15周岁生日那天,实施了一行为,后被法院判为有罪,这一行为可能是:( )
A、 盗窃了价值10万余元的财产 B、实施抢劫,劫得人民币500元 C、因过失伤害行为而导致他人死亡 D、实施故意伤害行为,致人轻伤 6、下列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的是:( )
A、剥夺政治权利 B、管制 C、没收财产 D、罚金
7、人民检察院认为或发现法院的一审判决或裁定确有错误,在法定期限内提请人民法院重新审理并予以纠正的行为,被称之为( )。
A、申诉 B、上诉
C、公诉 D、抗诉 8、庇护权在国际法上( )
A、是国家对本国公民的保护 B、是国家的权力 C、是个人的权利 D、是国家的义务
二、多项选择题(多选或少选均不给分) 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 法是由国家制定并认可的
C、 法是由国家制定的、而非认可的 D、 法是由国家认可的、而非制定的
2、我国行政法在内容与形式上具有以下特点:( )
1 / 19
A、 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B、 行政法的表现形式多样
C、 相对而言,行政法规范易于变动 D、 实体性规范和程序性规范交织在一起
3、以下哪些人属于我国监护制度中的被监护人?( )
A、 双目失明的成年残疾人 B、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C、 又聋又哑的成年残疾人 D、 正值17周岁的高中三年级学生
4、假设你的同事未经你同意,以你的名义向商店订购了一台你正急需的跑步健身器。某日,商店送货上门,并要求你支付货款。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你同事的这一行为未经你的授权,是无权代理,所以这个订购行为当然无效 B、 因为该健身器正是你急需的,你的同事是在好心帮你,所以,行为当然是有效的 C、 这一行为的有效与否,取决于你的追认或拒绝
D、 如果你对此一直未予以明确表态,则意味着你表示拒绝
5、小王新近在商店购买了一台彩电。在正常使用过程中,该彩电因质量问题而发生爆炸,小王因此遭受财产损失。小王十分气恼,一定要向商店讨个说法。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A、 商店如有过错就应承担责任,没有过错就不承担责任 B、 商店只有在无过错的前提下,才承担责任
C、 只要小王要求商店承担责任,商店无论有无过错,都要承担 D、 商店承担责任与否,不以自己有无过错为要件
6、张某实施了具有社会危害性的A行为,并造成了一定后果,社会影响较坏。但这一行为在我国刑法上没有明确规定,只有关于B罪的规定与A行为最为接近。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A、 对张某应该定罪,只要是对社会有危害的行为,就应该严厉处罚 B、 对张某应该定罪,即定为B罪,因为罪刑法定原则不禁止类推
C、 对张某不得定罪,因为这与“罪刑法定”这一刑法的基本原则相悖 D、 对张某不得定罪,因为他的行为没有触犯刑法。 7、关于两审终审制,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A、 两审终审制,是我国诉讼的基本制度 B、 一个案件经两级人民法院的审理即告终结 C、 任何案件必须经两级人民法院的审理才能终结
D、 被判处死刑的案件,其判决即使经过二审也还未生效,还必须经死刑复核程序 8、如一法国人在美国将一美国人杀死,后逃亡日本,应如何提出引渡请求? ( )。 A、法国可以向美国提出 B、美国可以向法国提出 C、法国可以向日本提出 D、美国可以向日本提出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内容的行为规范。 判断:( ) 理由:
2、王某翻墙来到邻居的阳台准备进入屋内偷窃,忽然听到屋里有响声,以为来了人,急忙逃走。实际上并没有人来,是风大引起的声音。可见,王某是自动中止了犯罪,属于犯罪中
2 / 19
止。 判断:( ) 理由:
3、依据刑法规定,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一律不得适用死刑。 判断:( ) 理由:
4、法院在审理一起民事案件中,一审判决被告甲败诉。甲不服,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依据“上诉不加刑”原则,二审法院不得以任何理由加重对原一审被告甲的处罚。 判断:( ) 理由:
5、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根据这一规定,可以认为,在人民法院依法确定某人有罪之前,他不应被认定为罪犯。 判断:( ) 理由:
四、案例分析
1、甲、乙两人均为23周岁,两人共租一房居住。几年下来,两人在许多事情上都形成了默契。一天,两人闲逛,见路边一商店。甲说:“这个小店一天也能进个千八百的。”乙立即明白了甲的意思,一脚踢开商店的门,闯进店内。甲也跟着进去,但两手一直插在裤袋里,在店里转悠。乙用一把剪刀架在店主的脖子上,迫其交出了店内的现金,共1800余元。得手后,二人遂逃走。
请问:甲、乙二人是否构成了共同犯罪?为什么?
2、请根据有关法律规定,结合以下案例,完成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案例分析评论。 (要求:观点明确,依据成分,用语规范,表述流畅)
1997年初,在A市发生了一起特大强奸、杀人碎尸案。88天之后,警方宣布,“犯罪嫌疑人张庆伟已经抓获归案,该案水落石出”。继而,张庆伟被法院判为无期徒刑。然而,5年之后,张庆伟却被无罪释放。有关情况如下:
1997年初,A市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市的恶性案件。1999年2月11日,A市中级人民法院对A市人民检察院指控张庆伟强奸、故意杀人一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被告人张庆伟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9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张庆伟不服提出上诉。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该案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上诉人证言前后变化较大,决定撤销A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审刑事判决,发回A市中级人民法院重新审理。经过再次审理,2001年12月25日,A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张庆伟犯故意杀人罪,但认定张庆伟与姜某发生的性行为构成强奸罪,以此判处其有期徒刑9年。张庆伟及家人提出,这起案件与杀人案完全无关,那是1994年张与女朋友谈恋爱时发生的事儿,发生性行为时女友表示同意,怎么能说是强奸呢?为此,张庆伟再次提出上诉。2002年7月3日,省高级人民法院针对强奸一案,再次做出终审裁定,认为张庆伟犯强奸罪的证据不足,撤销A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的有期徒刑9年的判决。就这样,张庆伟最终被无罪释放。
张庆伟现年44岁。这几年来,一直是张庆伟的姐姐张桂华为他奔走打这场官司。张桂华说:“为了这事我妈天天哭,后来眼睛还瞎了。2001年春节的前一天,我妈到看守所看望弟弟,回来第二天就病逝了。家里的两幢房子也变卖了,筹集了几万块钱专门给弟弟打官司。”张庆伟的儿子当年只有11岁,为这事,孩子一上学,同学们便嘲笑他是小杀人犯,
3 / 19
后来孩子也辍学了。5年来,张庆伟的家人一直坚信他是无辜的。张庆伟被释放后,张庆伟向有关部门提出130万元的索赔,前不久,张庆伟从A市中级人民法院和检察院分别领到了51125元的赔偿。 张庆伟的姐姐表示,赔偿金额太少,他们将继续向有关部门提出赔偿申请。
请结合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和国家赔偿制度,就此案例进行分析和评论。
《法律基础与实务》强化练习答案
2009-12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A 4、A 5、B 6、B 7、D 8、B 二、多项选择题
1、BCD 2、ABCD 3、BD 4、CD 5、CD 6、CD 7、ABD 8、CD 三、辨析题 1、判断:Χ
理由: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行为规范,它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2、判断:Χ
理由:王某是盗窃罪的未遂形态。虽然表面上看,王某是自己停止了犯罪,但实际上他并非出于自愿。王某停止犯罪是被迫的,没有自动性。因而,王某是盗窃罪的未遂形态,而不是中止形态。 3、判断:Χ
理由:根据刑法的规定,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4、判断:Χ 理由:“上诉不加刑”原则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不适用于民事案件。在该民事案件中,二审法院对案件的审理不适用“上诉不加刑”原则 5、判断:(√)
理由:根据该原则,确定被告人有罪的权力只能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未经依法判决,人民法院不得确定任何人有罪。换言之,在被依法确定有罪之前,任何人都不应被视作罪犯。
四、案例分析(每题17分,共34分) 第一题:
(1)甲、乙二人构成了抢劫罪的共同犯罪(3分)。
(2)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犯罪人具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并按照分工实施犯罪行为(4分)。
(3)甲、乙虽未明显预谋,但二人在许多问题上均形成了默契。甲说了一句话“这个小店一天也能进个千八百的。”乙即明白了。此时二人就已在主观上形成了共同犯罪故意。(3分)同时,甲、乙都年已23周岁,具备完全的刑事责任能力(2分)。此后,二人又相互配合,强行闯入商店,用暴力劫得1800余元,后又一起逃走,所以二人实施的是共同抢劫行为,(3分)。
(4)综上所述,甲、乙依据抢劫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构成了抢劫罪的共同犯罪。(2分)
4 / 19
第二题(评分要点):
1、 阐述刑事诉讼法关于上诉的规定(4分)和上诉不加刑的规定及意义(4分);
2、 阐述“重证据,轻口供”的法律原则: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因证据不足不
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它是现代法治国家在处理疑案时所普遍采用的一项司法原则。 (3分) 3、 简单评述国家赔偿制度的意义。(3分) 4、 表述较为规范、流畅的,酌情给分。(3分)
(此题主要看考生是否能从案例中找出法律问题的关键所在,或症结所在,并进行适当的分析和评论,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务问题。所以,也完全可以从其它角度进行评价,只要言之有据。)
《法律基础与实务》期末强化练习2(考前二周请做)
2009-12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法是调整( )的行为规范。
A.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B. 人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
C.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自然关系 D. 自然关系之间
2.法是以( )为内容的行为规范。
A、国家意志性 B、权利义务 C、国家强制力 D、社会关系 3.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部成文宪法是:( )
A、法国宪法 B、美国宪法 C、英国宪法 D、俄国宪法
4、我国公民在选举权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年满( )。
A、 16周岁 B、15周岁 C、20周岁 D、18周岁
5.在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
A、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B、各级国家审判机关 C、各级国家检察机关
D、全国人大及地方各级人大
6.张某于2004年5月离家到某地进货,从此杳无音讯。张妻多番查找,均无结果。根据我国民法的规定,张妻可以在张某下落不明满( )年后,有权向法院提出宣告张某死亡。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7.为了担保债权的实现,合同一方当事人在合同成立时或合同履行前,按照合同标的额的一定比例,预先给付对方一定数额的货币,一旦有一方因不履行合同而违约,其罚则效力即予体现。这种担保方式指的是( )。
A、预付款 B、违约金
5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