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30分)如图所示,一根长为l的细刚性轻杆的两端分别连结小球a和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1和 mb. 杆可绕距a球为l处的水平定轴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初始时杆处于竖直位置.小球b几
4乎接触桌面.在杆的右边水平桌面上,紧挨着细杆放着一个
a F 质量为m的立方体匀质物块,图中ABCD为过立方体中心且
与细杆共面的截面.现用一水平恒力F作用于a球上,使之
O 绕O轴逆时针转动,求当a转过角时小球b速度的大
小.设在此过程中立方体物块没有发生转动,且小球b与立方体物块始终接触没有分离.不计一切摩擦.
B C
b A D B B 九、(30分)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金属细圆环半径为a,A 竖直放置的金属细圆柱(其半径比a小得多)的端面与金属a O 圆环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内,圆柱的细轴通过圆环的中心d O.一质量为m,电阻为R的均匀导体细棒被圆环和细圆柱端面支撑,棒的一端有一小孔套在细轴O上,另一端A可绕e 轴线沿圆环作圆周运动,棒与圆环的摩擦系数为.圆环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Kr、方向竖直向上的恒定磁场中,
式中K为大于零的常量,r为场点到轴线的距离.金属细圆柱与圆环用导线ed连接.不计棒与轴及与细圆柱端面的摩擦,也不计细圆柱、圆环及导线的电阻和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问沿垂直于棒的方向以多大的水平外力作用于棒的A端才能使棒以角速度 匀速转动. 注:?x?Δx??x3?3x2Δx?3x?Δx???Δx?
323
第2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参考解答
一、 国际物理(或世界物理). 相对论;光的量子性
评分标准:本题10分.第1小问4分.第2小问6分(填写任意两项爱因斯坦的成果只要正确都给6分).
二、找个地方把弹簧测力计悬挂好,取一段细线做成一环,挂在
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让直尺穿在细环中,环与直尺的接触点就
是直尺的悬挂点,它将尺分为长短不等的两段.用细线栓住木块
G 挂在直尺较短的一段上,细心调节直尺悬挂点及木块悬挂点的位
x1 0 置,使直尺平衡在水平位置(为提高测量精度,尽量使二悬挂点
x2 M 相距远些),如图所示.设木块质量为m,直尺质量为M.记下二悬挂点在直尺上的读数x1、x2,弹簧测力计读数G.由平衡条件
m 和图中所设的直尺零刻度线的位置有
(1) (m?M)g?G
(1)、(2)式联立可得
?l?mg(x2?x1)?Mg??x2?
?2?(2)
m?G?l?2x2?
g?l?2x1?(3)
M?2G?x2?x1? g?l?2x1?(4)
评分标准:本题17分.
正确画出装置示意图给5分.(1)式、(2)式各4分,(3)式、(4)式各2分. 三、
S?M S O N r
S? M S ??2R ??2R R ??O O r N 图1
图2
自S作球的切线
,并画出S经管壁反射形成的虚像点S?,及由S?画出球面的切线S?N,如
图1所示,由图可看出,只要S?M和S?N之间有一夹角,则筒壁对从S 向右的光线的反射光线就有一部分进入球的右方,不会完全落在球上被吸收.
由图可看出,如果r的大小恰能使S?N与S?M重合,如图2,则r就是题所要求的筒的内半
径的最大值.这时SM 与MN的交点到球心的距离MO就是所要求的筒的半径r.由图2可得
r?由几何关系可知
由(1)、(2)式得
评分标准:本题18分.
给出必要的说明占8分,求出r 占10分.
四、由巴耳末—里德伯公式
RR?cos?1?sinsin???R2R?
(2)
r?23R 3(3)
11?) 22?kn可知赖曼系波长最长的光是氢原子由n = 2→ k = 1跃迁时发出的,其波长的倒数
1?R(
对应的光子能量为
1?12?3R 4(1)
E12?hc1?12?3Rhc 4(2)
式中h为普朗克常量.巴耳末系波长最短的光是氢原子由n = ∞→ k = 2跃迁时发出的,其波长的倒数
1?2??R 4(3)
对应的光子能量
E2??Rhc 4(4)
用A表示该金属的逸出功,则eU1和eU2分别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得 解得
3Rhc?eU1?A 4Rhc?eU2?A 4eA?(U1?3U2)
22e(U1?U2) h?Rc(5) (6)
(7) (8)
评分标准:本题20分.
(1)式3分,(2)式2分, (3)式3分,(4)式2分, (5)、 (6)式各3分, (7)、(8)式各2分.
五、设A与B碰撞前A的速度为v0,碰后A与B的速度分别为v1与V1,由动量守恒及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由此解得
mv0?mv1?kmV1
(1) (2)
11122mv0?mv1?kmV12 222v1??(k?1)v0 k?12V1?v0
k?1(3) (4)
为使A能回到坡上,要求v1<0,这导致k>1;为使A从坡上滑下后再能追上B,应有?v1?V1,即(k?1)?2,这导致k?3,于是,为使第二次碰撞能发生,要求
k > 3 (5) 对于第二次碰撞,令v2和V2分别表示碰后A和B的速度,同样由动量守恒及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由此解得
m(?v1)?kmV1?mv2?kmV2
1111222mv1?kmV?mv?kmV22 12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