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寒牧区无芒雀麦和扁蓿豆混播人工草地栽培措施初探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寒牧区无芒雀麦和扁蓿豆混播人工草地栽培措施初探

丁生祥;郭连云;公保才让;金元锋;张富翔

【摘 要】采用3因素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高寒牧区无芒雀麦和扁蓿豆的混播技术.结果表明, 混播中扁蓿豆比例是影响牧草产量的主要因子,牧草产量与混播中扁蓿豆比例呈显著正相关(r=0.930 04); 播种行距是影响牧草产量的次要因子,牧草产量与播种行距也呈显著正相关(r=0.910 27 ).无芒雀麦和扁蓿豆混播人工草地的最佳扁蓿豆混播比例、EM微肥拌种浓度和播种行距分别为18%~22%、0.8%~1%和30~34cm.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7(035)004 【总页数】2页(P1019-1020)

【关键词】饱和D-最优设计;混播比例;播种行距;无芒雀麦;扁蓿豆;EM肥 【作 者】丁生祥;郭连云;公保才让;金元锋;张富翔

【作者单位】青海省同德县气象局,青海同德,813200;青海省海南州气象局,青海共和,813,000;青海省海南州草原工作站,青海共和,813000;青海省同德县气象局,青海同德,813200;青海省同德县气象局,青海同德,8132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农业科学

【文献来源】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journal-anhui-agricultural-sciences_thesis/020122279380.html

安徽农业科学 ,Joumalof AnhuiAgi . Sci.2007 ,35(4 】 :1019-1020责任编辑陈娟 责任校对 胡先祥高寒 牧 区 无 芒 雀 麦 和 扁 蓿 豆 混 播 人 工 草 地 栽 培 措 施 初 探丁生祥 1 , 郭 连云2 ,公保才 让3, 金元锋 1 , 张富 翔 1 ( 1 . 青海省同德县气象局 ,青海同德 813200 ; 2 .青海省海南州气象局 , 青海共和 813000 ;

3 .青海省海南州草原工作站 ,青海共和 813000)摘要采用 3 因素饱和 口最优设计方法,研究高寒牧区无芒雀麦扣扁蓿豆的混播技术。 结果表明 , 混播中扁蓿豆比例是影响牧草产量 的主要因子 ,牧草产量与混播中扁蓿豆比例呈显著正相关(r=0.93004) ; 播种行距是影响牧草产量的次要因子 ,牧草产量与播种行距也 呈显著正相关(r=0.91027)。 无芒雀麦和扁蓿豆混播人工草地的最佳扁蓿豆混播比例 、EM 微肥拌种浓度和播种行距分别 为 18%~22%、0.80/0~1% 和 30~34 cm.关键词饱和 n 最优设计 ; 混播比例 ; 播种行距; 无芒雀麦; 扁蓿豆 ; EM 肥中图分类号S 543+ .8 ; S541+ .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517 - 6611(20U7)04-01019- 舵青藏高原牧区属于气候寒冷 、牧草生长季短 、枯草期长 的牧业区 ,天然草地缺少豆科牧草 ,草群蛋 白质含量低。 生 产实践证明 ,多年生人工草地适宜于高寒地 区 “黑土滩 ” 生 境 ,草皮建植快 ,能长期利用不同禾豆混播组合的人工群落。扁蓿豆[1-4] 是一种生态适应性广 、抗旱抗寒、耐瘠薄、营养价 值较高的野生豆科牧草 ,对改 良天然草场 、建立人工草地 、增 加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氮素水平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牧草 混播优于单播 ,混播 的种类组成和 比例随地理环境不 同而 异。笔者探索高寒地区无芒雀麦和扁蓿豆人工混播栽培技术 ,以期为“黑土滩”建立高产 、 高效 、优质的人工草地 ,解决高寒地区草畜供求季节不平衡 ,保护草地资源和促进畜牧业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设在青海省 同德县 巴滩地区 ,该区属典

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 ,海拔 3300 m,气候冷凉干燥 ,年平 均气温 0.2 ℃左右 ,牧草生长期内≥0 ℃积温 1523.8 ℃ ,年均 降水量 440.4mm ,全年 日照时数 2720~2760h ,年太阳总辐射 量1.07 × l05kW/fr12 ,无绝对无霜期 ,土壤为栗钙土。 供试无芒雀麦 Bromusinermis引 自 青海省同德牧草 良种繁殖场 ; 扁蓿豆Melilotoidesnahenica 引 自内蒙古。 1.2 试验设计 采用 3 因素饱和 D .最优设计方案…,选择混播中扁蓿豆比例(xl) 、EM 微肥I5-6] 不同浓度拌种(X2) 、播 种行距(X3)3 个因素为决策变量 ,试验因素的设计水平及编码见表 1。 最终以产量为 目标函数进行综合分析 ,将 3 因素 分别安排在结构矩阵的 xI 、X2 、X3 列上 ,该列括号 内的数字 为编码值对应的 自然变量 ,进行试验时 , 以括号 内的数字实 施 ,具体组合方案见表 2 。 试验共设 11 个处理,随机排列 ,3 次重复 ,小区面积为 10.4II12 。 1.3项 目调查及数据分析 2004 年 3 月份对无芒雀麦和扁 蓿豆进行发芽试验 ,计算播种量和扁蓿豆的混播 比例。 5 月2日播种 ,当年不刈割不放牧 ,翌年 8 月 25 日进行取样测产 、 称鲜草重量 ,取样面积为 1m × 2m=21112,3 次重复。 试验所 得数据按饱和 D .最优设计的数据处理方法 ,建立二次多项式 回归数学模型 ,进行全因子模拟试验 ,对 目标函数进行分析。 共模拟出 11 个试验结果的预测值 y ,因饱和 D .最优设计的 总自由度与回归 自由度相等,故不能预计误差和进行方差分析。对试验结果的精确度只能用测定值和预测值间 的相关系数来验证。 表 l3因素试验设计编码水平因素水平编码置 混播中扁蓿豆X2EM微肥不同恐 播种行距 比例∥%浓度拌种∥%cm -2.10610 0.4 20 -0.75116.43 0.52 26.43 O !o O.8 30 O.751 23.57 1.1 33.57 2.106 1.2 40表 2 . 最优设计结构矩阵及试验结果试验号——结构矩阵试验结果蜀噩玛实测值 y//g/m2预测值 Y//g/m2 1 0(20) 0(0.8) 2.106(40) 1848.171 755.34 2 O(0.8) -2.106(20)1 410.96 1 635.63 3一 0.751(16.43)2.106(1.2) 0.751(33.57) 1443.711 513.85 4 2.106(30) 0.751(1.1) 2 129.49 2 173.29 5 0.751(23.57) -

高寒牧区无芒雀麦和扁蓿豆混播人工草地栽培措施初探

高寒牧区无芒雀麦和扁蓿豆混播人工草地栽培措施初探丁生祥;郭连云;公保才让;金元锋;张富翔【摘要】采用3因素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高寒牧区无芒雀麦和扁蓿豆的混播技术.结果表明,混播中扁蓿豆比例是影响牧草产量的主要因子,牧草产量与混播中扁蓿豆比例呈显著正相关(r=0.93004);播种行距是影响牧草产量的次要因子,牧草产量与播种行距也呈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ne3u6fdi26k2tg1xudp48fsc2a7k200rnb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