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韩春辉
【摘 要】[摘要]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S组及依达拉奉组,制备SD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依达拉奉组在造模后即刻和12h分别给予依达拉奉腹腔注射,假手术组和NS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比较3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SOD、MD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NS组与依达拉奉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74±0.56)、(1.38±0.22)分均明显升高(P<0.05),而与NS组比较,依达拉奉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则明显下降(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NS组与依达拉奉组SOD活性分别为(113.29±7.61)、(144.93±10.48)U/mL明显下降(P<0.05),而与NS组相比较,依达拉奉组SOD活性明显增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NS组与依达拉奉组MDA水平分别为(3.71± 1.24)、(2.25±0.98)nmol/mL明显升高(P<0.05),而与NS组相比较,依达拉奉组MDA水平明显下降。结论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期刊名称】中外医疗 【年(卷),期】2015(000)015 【总页数】2
【关键词】[关键词] 依达拉奉;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自由基的连锁反应是脑缺血的核心病理环节,过多的自由基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占据极其重要地位,可加重脑缺血损伤而导致神经功能损害[1]。依达拉奉是一种由日本Mitsubishi-Tokyo公司研制开发的新型自由
基清除剂,其血脑屏障通透性高,可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等来发挥强大的脑缺血保护作用,目前认为依达拉奉的作用机制极为复杂,很多机制仍未完全阐明[2]。该研究选取2012年6月—2013年2月间健康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抗自由基损伤方面来初步探讨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为该药物在脑缺血治疗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共36只,体重250~300 g。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为假手术组、NS组及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注射液由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提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试剂盒均由上海杰美基因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1.2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
采用Longa线栓法[3]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先以10%水合氯醛(0.35ml/100g)腹腔注射麻醉,再参照Longa的大鼠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阻塞大脑中动脉,2 h后拔出线栓实现再灌注。假手术组除了不插入线栓外,其他操作均相同。依达拉奉组分别在再灌注即刻以及再灌注后12 h给予依达拉奉(3 mg/kg)腹腔内注射,假手术组与NS组均在相同时间给予等量0.9%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 1.3 观察项目
再灌注后24 h对大鼠神经行为进行观察,参照Longa等[3]制定的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神经功能缺失为0分;不能完全伸展对侧前爪为1分;爬行时出现对侧转圈为2分;行走时出现对侧倾倒为3分;意识丧失,无法自行行走为4分。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后断头取脑,将脑组织剪碎后匀浆,匀浆液离心去上清液,根据试剂盒说明书严格操作,分别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SOD与MDA含量。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 t检验或者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水准 α= 0.05,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与假手术组比较,NS组与依达拉奉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而与NS组比较,依达拉奉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则明显下降(P<0.05),见表1。
2.2 SOD与MDA含量比较
与假手术组比较,NS组与依达拉奉组SOD活性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NS组相比较,依达拉奉组SOD活性明显增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NS组与依达拉奉组MDA水平明显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NS组相比较,依达拉奉组MDA水平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脑缺血时在局部血管闭塞后,在周围缺血半暗带区由于存在侧枝循环,因此仍有大量可存活的神经元存在,因此需尽快恢复血供以保护和促进这些认可存活的神经元,但同时闭塞的脑血管再通后可能会进一步加重缺血所致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