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蒋学模《政治经济学教材》(第13版)习题详解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第8章 资本积累与国家的经济参与

8.1 复习笔记

一、国家经济参与的发展和原因 1.国家经济参与的发展

在二战后逐步形成了政府干预的体系,主要包括:国有经济部门,政府直接支出(财政政策),货币市场调节(货币政策)以及在社保、福利方面的社会政策。在某些时期资本主义国家还实施了经济计划化。

2.市场失灵与国家参与

(1)二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后,国家经济干预迅速发展的原因 ①市场机制存在内在缺陷,即所谓“市场失灵”问题;

②前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在30年代后的成就,对自由放任经济学提出了挑战; ③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为国家经济干预提供了理论及操作的指导;而国内政治发展也提供了加大国家经济作用的实现条件。

(2)市场失灵的概念

市场失灵是指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有些问题依靠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调节,是无法很好解决的。

(3)市场失灵的表现 ①市场功能有缺陷。它不易解决诸如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外部性、公共产品供给等问题。 ②市场竞争有失灵的情况。例如,市场自发的竞争可能导致垄断,从而导致效率的损失。 ③单靠市场不能完全实现公正的收入分配,容易引起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引发社会矛盾。

④因为市场调节是事后的调节,所以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 3.国家参与的思想和政治条件 (1)国家参与的思想条件 “凯恩斯革命”否定了过去那种迷信自由市场宏观调节功能的传统经济理论,论证了非充分就业条件下政府宏观干预的必要性。

(2)国家参与的政治条件

①20世纪30年代,当欧美资本主义经历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同时,以国有制和中央计划经济为特点的苏联却出现了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迅速建立起了以重工业为基础的较完整的产业体系。

②国家经济参与的加强,也与资本主义各国国内的政治形势有关。30年代大危机之后,大量失业的存在和生活的贫困使劳资关系趋于紧张,广大居民要求改善生活的愿望强烈。

二、国家经济参与的基本形式 1.资本主义国有经济

(1)资本主义国有经济的概念

资本主义国有经济是指资产阶级国家所有、并当作资本用于经营的国有财产,主要是国有银行、其他国有企业和国私合资企业中的国有资本。国有资本经营的通常有三种部门:一是基础设施和基本产业部门;二是自然垄断部门;三是提供重要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行业。

(2)资本主义国有经济形成的途径

资本主义国有经济是通过国有化和国家财政拨款新建两条途径形成的。 (3)国有企业对资本主义经济起着双重作用

①资产阶级国家可以直接控制国有企业并通过它影响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体系的重要基础,它奠定了若干基础部门的生产规模和技术基础,有利于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正常运行和私人资本利润的增加;

②加重了财政负担,本身又官僚主义严重,效率低下。 2.宏观政策调节的目标

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宏观经济调节的政策目标一般包括四项: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1)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是对30年代大危机中严重失业状态的社会反应。二战后,英美两国率先以法律形式规定谋求充分就业是政府的责任。此后,这一政策目标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得到确认。

(2)经济增长

按照现代经济增长论,由于人口(劳动力)的自然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可持续的充分就业必然要求相应的经济增长。同时,二战之后的一段时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增长对欧美各国形成巨大挑战,也激发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快速增长的追求。

(3)通货膨胀

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发症,即所谓滞胀。这时,通货膨胀取代失业成为发达国家面临的头号经济问题,控制通货膨胀成了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目标。

(4)国际收支平衡

二战之后国家贸易与资本流动持续迅速地发展,国际收支状况成了国民经济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

3.政府的财政调节 (1)财政调节的含义

财政政策的调节是指财政收入、支出以及公债的决策对经济的影响。 (2)国家财政收支变动会对再生产水平和国民收入总量发生一定影响

①如果政府增加支出,但未同时增加税收,这样就会出现财政赤字。假定社会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有多余生产资料、劳动力未利用),这样的赤字财政能增加社会总需求,提高就业和生产总水平。

②如果政府支出不变,税收减少,可刺激私人投资,增加商品供应。

③如果政府支出和税收同量增加,实行平衡财政,这时国家干预经济的效果,一方面要看增税的负担主要是落在企业身上还是落在居民身上;另一方面还要看增加的财政支出主要用在什么方面,不同的收支组合会带来不同的经济效果。

(3)乘数原理

政府支出代表对物品与劳动力的需求,劳动力增加的收入将部分地转为消费,增加对消费品部门A的需求,由此劳动消费品部门A的产出规模扩大;再次,消费品部门A劳动力增加了收入,又要部分地转为消费需求B,再一次地引致B部门的生产与工人收入的增加,如此等等。结果,政府新增财政支出对国民收入的效应就包括:财政支出增量本身和这笔财政支出引致的消费需求与消费品部门收入之系列增加量。增加一笔财政支出,由此引起的国民收人增加量并不仅限于这笔初始财政支出量,而是初始支出量的若干倍,这就是“乘数原理”。

(4)自动稳定器的概念

自动稳定器是指由于其内在的体制原因,财政制度本身具有某种熨平经济周期的作用,即使税率与政府支出不变,财政制度本身会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自动调整税收与转移支付,从而对冲与缓和经济波动,增强经济运行的稳定性。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5)自动稳定器发挥作用的机制 ①税收的自动变化

当经济扩张时,生产、就业与收入增加,税收相应增加;同时,由于税率是累进的,税收增长率便超过收入增长率,居民可支配收入也相应减少,因此,遏制总需求扩张与经济过热。当经济衰退时,情况刚好反过来。

②政府转移支付

政府转移支付具有和税收相同的作用:萧条到来时,失业增加自然引致社保与福利类支出增加,由此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总需求;反之则反是。

4.政府的货币调节 (1)货币调节的含义

货币调节是指政府控制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利率,通过利率进一步影响投资,最终达到影响总需求和社会再生产水平的效果。

(2)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分为两个阶段 ①“货币供给量→利率”。因为利率是由货币的供求决定的,当货币的需求既定时,政府增加货币供应量,就会使货币供大于求,引起利率降低。

②“利率→投资”。对于产业资本家来说,利息是他进行生产的一种费用,是他的生产成本。利率降低意味着企业家利润率升高,利润率升高可能使投资增加;反之,货币供给减少则会使利率上升,进而投资减少。

(3)货币调节的手段 ①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公开买卖政府债券,影响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导致货币供应量变化,从而影响生产、就业与物价。当经济不振时,中央银行在市场买进财政部发行的政府债券,增加商业银行系统的货币,并引起债券价格上升。货币量增加与债券价格上涨的结果,则是利率下跌,从而促进投资与需求扩大,带动生产、就业与物价的增长。

②调整贴现率

贴现率是指央行向商业银行买入期票的折扣率或者发行贷款的利率。通过调整贴现率,央行可以限制或鼓励商业银行借款,从而影响货币存量和利率,影响人们对宏观经济走势的预期。

③改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影响商业银行存款中有多大比例可用于放贷。央行通过改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便可影响商业银行的可贷放货币量,从而影响就业与物价。

5.收入政策

(1)收入政策的含义

收入政策是指通过政策措施对工资和物价进行目标性干预的政策,它影响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收入分解为工资与利润的比例。

(2)收入政策的形式 ①协商与劝说,即通过协商,借助道义的力量劝说企业资方与工会同时自觉限制各自所要求的物价与工资的提高。

②实施行政管制,企业与工会关于提高物价与工资的要求必须得到政府主管物价工资的部门批准。

③劝说与管制混合,即把上述两种方法联合使用。 6.经济计划与产业政策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1)经济计划的内容

①中期和长期的经济预测是计划工作的基础。除了官方的技术机构以外,资本主义国家还有许多民间研究机构在从事经济预测,预测内容包括生产潜力、科技发展、投资与消费、增长速度与结构变动等方面。

②选择经济发展的总目标并确定和力图协调各项具体目标,由技术业务机构把这些目标分解成相应的经济计量模型。

③选择实现计划目标的政策和手段。计划化的这几个方面的相互衔接,直接关系着计划的效能。

(2)经济计划的手段

①国家直接的经济活动,即国有企业的生产,国家从事的投资和国家消费; ②国家的经济杠杆调节,即财政、货币和收入政策。 (3)产业政策的概念

产业政策是指国家可以通过对不同部门的投资实行有区别的税收、津贴、信贷政策,去鼓励投资到某些部门而抑制对另一些部门的投资。

三、国家参与的后果与政府管理 1.经济周期的新特点

(1)二战后至60年代末,约25年中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特点 ①各主要国家的再生产周期存在不平衡发展,有些国家很少发生经济危机,这和战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同步性是不同的。

②再生产周期变形,危机时间缩短,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的区别不太明显,同时,危机在深度、广度上都不像30年代大危机那样严重。

③再生产周期中的生产增长时期(复苏和高涨阶段),很明显地超过生产下降和停滞时期(危机和萧条),危机时期的生产停滞和下降相当轻微。

(2)进入70年代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特点

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大幅下降,失业率猛增,同时通货膨胀率也急剧上升。由于这种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同时发生的现象是过去闻所未闻的,西方经济学界专门发明了“滞胀”一词,用于描述这一新现象。

2.菲利浦斯曲线

(1)菲利浦斯曲线的概念

菲利浦斯曲线是指对经济学家菲利浦斯(A.W.Phillips)所发现的失业与通胀之间的实证关系的概括。1958年,菲利浦斯发表论文,对英国1861—1957年近一百年间的统计数据分析后发现,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反向关系:低失业率时总是有高货币工资增长率,反之则反是。菲利浦斯发现的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可以转换成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此消彼长关系,表达在图形上,便是菲利浦斯曲线。见下图: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2)菲利浦斯曲线的意义

菲利浦斯曲线所表示的替代关系是对历史上市场经济自发结果的回顾性总结。如果政府人为干预这一关系,那么,这种替代关系就不一定存在了。

3.政府调节与政府失灵

大政府产生的政府失灵问题,大致可从两个层次加以说明: (1)政府决策与利益集团的竞争 国家经济决策的形成,更多是受到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与妥协之影响,而宏观经济运行的客观需要倒不见得起太大作用。

(2)政策实施与行政科层的官僚主义

行政部门追求部门预算增加与部门任务的易于完成,官员个人追求职位晋升或为日后个人发展打好台阶,是较为常见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各式各样的官僚主义便发展起来了。

8.2 课后习题详解

1.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国家参与经济是怎样发展起来的?有哪些调节手段? 答:(1)国家参与经济的发展

①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在资本主义早期就已存在。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迫使垄断资本再次求助于国家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家的经济干预有了新的广泛发展。

②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有些问题,依靠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调节,是无法很好解决的。所以,在生产力社会化发展条件下市场失灵具有更大破坏性这一事实,是国家经济干预得以发展的客观动因。

③国家参与的思想条件和政治条件。20世纪30年代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兴起和当时的国际政治发展,为国家大规模介入经济生活提供了直接驱动力量。此外,国家经济参与的加强,也与资本主义国内的政治形式相关。30年代大危机后,劳资关系日益紧张,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资产阶级有必要加强国家参与以缓和矛盾。

(2)国家参与经济的调节手段,主要是国有经济与政策调节 ①通过国有经济参与经济调节

资本主义国有经济是资产阶级国家所有、并当作资本用于经营的国有财产。国家可以直接控制国有企业并通过它影响非国有企业,从而奠定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这将有利于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和私人资本利润的增加。当然,国有企业也有官僚主义严重、效率低下的问题,所以有时又会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

②国家的政策调节主要有: a.财政政策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蒋学模《政治经济学教材》(第13版)习题详解

Borntowin经济学考研交流群<<<点击加入第8章资本积累与国家的经济参与8.1复习笔记一、国家经济参与的发展和原因1.国家经济参与的发展在二战后逐步形成了政府干预的体系,主要包括:国有经济部门,政府直接支出(财政政策),货币市场调节(货币政策)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nbtb8ncku3gzjv6v8o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