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防与预警 1.1 .1危险源监控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人员管理
人员的控制首先是加强教育培训,做到人员安全,其次是操作安全。
2.管理控制
可采取以下的管理措施,对危险源实行控制: (1)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 (2)明确责任、定期检查 (3)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 (4)抓好信息反馈,及时整改隐患 1.1 .2各种事故的预防措施
(一)生产车间的安全管理预防措施
1. 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
度和操作规程;
2. 加强日常安全检查,做好各项安全用电的管理,及时做好电器设备的检查维护和定期保养工作,使电器设备能保持良好安全正常状态;
3. 车间内必须保持清洁干净,对在操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废料必须及时做好清理,特别要做好每天下班前的清洁清理工作。人离必须切断电源、气源;
1. 生产车间内要合理堆放生产材料或产品(半成品),运输车仔不得乱置乱放,必须保持车间里的通道、安全出口等通道畅通无阻;
5. 配置足够的灭火器材及消防设施,保证“拉得出,用得上”;
6. 加强对员工的各项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7. 生产车间人员使用机械,电器设备时要先检查其设备运转是否正常,如发现不正常等现象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有关部门人员进行维修。严禁机电设备带病运行,一切电
器设备的安装,维修必须由持有效资格证的人员进行;
8. 加强对日常生产的安全检查,对发现的不安全隐患应立即进行整改处理,消除隐患;
9. 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应定期检查及检修所有的设备管道和密封装置,防止设备带病运转而造成管道或设备泄漏、液体挥发,造成易燃液体与空气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加强生产场所的通风,防止易燃易爆混合物积聚。
(二) 防触电及电气火灾事故的预防措施
1)建立健全安全用电管理制度,对电气设备及时检查检修,保持电机等接地或接零设施完好;手持或移动电动工具要有漏电保护装置,电工作业工具完整好用,无缺损;严格执行电气作业有关安全规程,电气设备检查检修时,要严格执行作业票制度;进行电气维修作业时,必须严格执行拉闸、断电、挂牌、接地、联锁等电力安全规章制度,防止误操作造成触电伤害。电工、电焊工必须经培训合格,持特殊工种作业许可证上岗。
2)加强变配电室的管理,变、配电所必须有专人负责。
设防雷、防静电和电气设备保护接地(零)装置,定期测量接地电阻。定期检测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电阻,检修后绝缘电阻测试合格方可投入运行。检修、试验或运行中的电气设备,要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在易发生触电危险的场所,设遮栏并悬挂警示牌。 (三)灭火处理措施
1)当车间内的电器线路,电器设备起火并未引燃附近可燃物时,发现人应在起火的初期尽快关闭电源开关,切断电源,并同时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扑救,如火已引烧了附近的其它可燃物时除以上处理外还可在确认切断了电源的情况下用消防水枪进行灭火扑救及阻止火势蔓延扩大; 2)当车间内除电器设备及化工油类外的其它可燃物着火燃烧时,发现人应在起火的初期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扑救或视当时实际情况用水进行扑救;
1.2 预警行动 1.2.1 预警级别
依据本单位安全隐患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发展情况和紧迫性等因素,由低到高划分为黄色、红色两个预警级别。
1、黄色预警: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发布黄色预警。 (1)有发生二起轻伤工伤事故时;
(2)发生一起较小机械电器设备突发事故时。
2、红色预警: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发布红色预警。 (1)连续发生多起轻伤工伤事故时;
(2)发生一起较大机械电器设备突发事故时。 1.2.2 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故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等。主要发布途径有短信息、互联网、内部有线和无线通信手段等。
1.2.3 预警的发布与解除
1、黄色预警红色预警:由企业应急救援小组发布和解除。
1.3 信息报告处置
1、所属车间班组发生一般事故应在半小时内用电话或直接上报厂部
2、所属车间班组发生较大突发事故时应立即上报厂部,厂部接报后反应采取相应措施并同时上报区安监等相关部门。
3、在处理突发事故时,应先对危险目标(事故现场)迅速作出潜在危险的估计,对发生的事故根据其性质及造成的破坏危害程度确定向何部门报警请求支援。火警拨打119报警,医疗抢救拨打120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