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派还是工业派
[摘要 ]教师个人的教育哲学,尽管很少体系化,但却 在深刻
影响着教师的行为表现。个人的教育哲学如此重要, 但是要发展出一套经过审慎反省的教育哲学,是十分困难的。
通过转述民国学者的一篇文章,介绍了农业派教育哲学和工 业派教育哲学。这是用教育比喻的方式,来概括的两大教育 基本观念。参考这个理论划分,有助于前线教师反思自己的 教育哲学。
[关键词 ]教育哲学农业派工业派在一篇名为《教育哲学
的历史哲学》的文章中,邱椿概括了两种教育哲学观,分别 命名为农业派的教育哲学和工业派的教育哲学。这篇文章, 旁征博引、学贯中西,又兼论理清晰,实在是有助于我们反 省个人教育哲学的一份难得的佳作,有向读者作介绍的价值。
并且,从我的本心来说,也希望从事生态道德教育的教师, 可以借助于这篇文章,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哲学,看看我们 的教育观念是不是和正在从事的事业相匹配。
农业派的教育哲学,将儿童的发育比作种子的生根发芽, 将学校比作花园,将课程教材比作土壤肥料,将教育历程比 作养育花木的历程,将教师比作花匠园丁,主张教育要顺应 本性,相信教育不是万能的。工业派的教育哲学,将儿童比
作原料,将儿童的本能比作原料的可塑性,将儿童的发育比 作利用原料的制造加工,将学校比作工厂,将课程教材比作 机器煤炭,将教育历程比作工业品的生产过程,将教师比作 工人,将毕业生比作产品,相信教育是万能的。
农业派和工业派的教育哲学,以隐喻的形式,大量存在
于日常谈论教育的语言当中 。譬如,我们说请人“栽培” 是说请人多提供便利。我们说某人是个好“苗子”
,是说某
人根骨清奇,有可造之资。就连我们平常说的“培养” ,也 是说教育过程就像种树养草一样。其他诸如读书“种子”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等说法,都带有农业派教育哲学 的色彩。又如,我们说“塑造”良好的品性,是说个人品性 可以如泥胎木偶那样做出来。我们说某人是众人学习的好
模范”,是说这人的品性就是个模子,可以让我们生搬硬 套。就连我们平常所说的“雕琢” ,也是说教育过程就像巨 木、巨石的加工过程一般。 其他诸如 “磨砺”“陶铸”“锻炼” 等说法,都带有工业派教育哲学的色彩。
、农业派教育哲学的主张
农业派教育哲学的主张,可以概括为四点:儿童本性良
善,因此教育要注重环境选择、顺应天性、避免对人的过度 干预。
1. 植物有欣欣向荣的本性,联想到教育上就是强调儿童
也有向善的本性。 《孟子 ?告子上》上说: “恻隐之心,人皆
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 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
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
有之也。” 这是经常被引用的议论人性本善的言论了。 这“四 端”提供了教育的可能性 ,教师应注意善加保存。
2. 植物的荣枯有赖于外部环境,联想到教育上就是强调
环境对于儿童教养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教育不是直接改造 儿童,而是通过外部环境间接施加影响。 《孟子 ?告子上》上 说:“牛 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
为美乎?”这句话的意思说,本性虽好,如果遭遇恶劣的环 境,也难以保存。这就像“牛山之木”一样,因为被人旦旦 而伐,结果难以保持其本性了。要注意,这里的“环境” 所以重要,是因为不良环境会败坏天性。这种对“环境” 理解,不同于工业派。
3. 植物的生长需要培土灌溉,余下就看植物自身了,
想到教育上就是强调顺应天性、 开发潜能。《孟子 ?公孙丑上》 记录了揠苗助长的故事: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 益而舍之者, 不耘苗者也; 助之长者, 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 而又害之。”这段话是说教育上顺应天性的重要。不干预不
对,干预过多也不对。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上说“橐 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王守
仁的《传习录》上说: “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