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居住区内部道路的功能要求大致可分为以下儿方而:居住区日常生活方而的 交通活动,是主要的,也是大量的;通行清除垃圾、递送邮件等市政公用车辆; 居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和工厂的货运车辆通行;满足铺设各种工程管线的需要; 道路的走向和线型是组织居住区建筑群体景观的重要手段,也是居民相互交往的 重要场所。
37. 根据功能要求和居住区规模的大小,居住区道路一般可分为三级或四级:第 一级 居住区级道路;第二级 居住小区级道路;第三级 住宅纟0.团级道 路;第四级 宅间小路。
38. 居住区内动态交通组织可分为:人车分行的道路系统;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 和人车共存的道路系统三种基本形式。
39. 居住区内静态交通组织是指各类交通工具的存放方式,一般应以方便、经济、 安全为原则,釆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置方式,并根据居住区的不同情况可采 用室内、室外、半地下室或地下室等多种存车方式。
40. 居住区绿地的功能:改善小气候;净化空气;遮阳;隔声;防风、防尘;杀 菌、防病;提供室外活动场地、美化居住环境。
41. 居住区绿地系统的组成:公共绿地;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附属绿地;宅旁和 庭院绿地;街道绿地。
42. 居住区外部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整体性;生态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 性;地方性;大量性;经济性。
43. 居住区用地范围的确定:居住区以道路为界时,如属城市干道或公路,则以 道路红线为界,如属居住区干道时,以道路中心线为界;与其他用地相邻时,以 用地边界线为界;同天然障碍物或人丁障碍物相比邻时,以障碍物地点边线为界; 居住区内的非居住用地或居住区级以上的公共建筑用地应扣除。
44?城市旧居住区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复杂性;长期性和阶段性; 综合性。
45. 根据改建地区的具体条件和改建需耍可分为局部改建、道路沿线改建和成片 集中改建等几种方式。
46. 旧居住区的调查研究包括以下儿个方面:土地施工线状;建筑现状;人口构 成;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市政公用设施现状;丁厂的生产情况;地区内大气被污 染情况、噪声状况、原有保留住宅的日照和通风条件等;建设资金来源;行政区 划现状。
第十章 城市公共空间
1. 市公共空间: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FI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 2. 市公共空间由建筑物、道路、广场、绿地与地面环境设施等要素构成。
3. 据设计对象的用地范围和功能特征,城市设计可以分为下列类型:城市总体 空间设计;城市开发区设计;城市中心设计;城市广场设计;城市干道和商业街 设计;城市居住区设计;城市园林绿地设计;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城市旧区保护 与更新设计;大学校园及科技研究园设计;博览屮心设计;建设项冃的细部空间 设计。 第十一章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
1?文物保护单位的利用原则:利用与维护相结合;应尽可能按具原有功能来利 用;应和恢复与营造文物及具周I韦I地段的活力相结合。
2. 文物保护单位的利用方式一般可分以下四种:继续原有的用途;改变原有的 用途;留作城市的空间标志;
3. 城市更新的方式:重建或再开发;整建;维护。
4. 一个城市的城市规划体系包括法规、规划行政和规划运作三个组成部分。其 中规划法规是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为规划行政和规划运作提供法定依据和 法定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