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名词解释
辩证法的五个范畴
1.原因与结果:
⑴涵义: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由一定现象而引起的现象。
⑵关系:a.在一定的关系上,二者的区分是确定的。b二者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关系。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c二者可以相互转化。在事物无限发展的链条中,相对于不同的关系而言,二者可以相互转化;原因和结果可以互为因果。d因果联系的复杂性,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同因异果,同果异因。
⑶启迪:a在认识上,承认因果关系的客观普遍性是进行科学研究,获得科学认识的重要前提。b在实践上,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总结实际经验做好工作,少犯错误。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可以科学的预见未来,增强工作的自觉性。
2.必然性和偶然性:
⑴涵义: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它是由事物内部根本矛盾引起的。偶然性是指客观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⑵关系:二者的区别:趋势不同,原因不同,作用不同。二者的相互统一:a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关系。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B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⑶启迪:a是科学认识和实践的基础。科学的任务就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b在实际工作中,要把计划和行动建立在客观必然性的基础中。C要重视和利用一切有利的偶然因素,促进事物的发展。
3.可能性与现实性:
⑴涵义:现实性是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种种联系的综合。可能性是包含在事物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⑵关系:二者是辩证的统一a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对立和排斥,可能性是一种潜在的趋势,它着眼于未来,预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前景;它们具有质的区,二者不能等同。b二者是统一互相依赖:可能性以现实性为基础,现实性是由可能性转条件下互相化而来的。
⑶启迪:a在实际工作中,制定计划,方案要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b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使好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
4.现象与本质:
⑴涵义: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表面特征之间的外部联系。它是人们凭借感官或仪器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外部形态。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是借助于人的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的事物内部矛盾。
⑵关系:a本质和现象的对立,二者的主要区别,现象是表面的,人的感官可以直接把握。而本质是内在的,只能通过抽象思维来把握。现象是个别的,片面的,而本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而本质则是稳定的b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从不同的侧面表现本质。
⑶启迪:在实际工作中要通过现象去认识本质,不要被假象所迷惑。
5. 内容与形式:
⑴涵义:内容是指构成一事物内在诸要素的总和。即事物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决定的事物的特征,成份,运动的过程,发展的趋势等的总和。形式是指把内在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和外在表现方式。有内在形式和外在形式。
⑵关系: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I.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a二者相互依赖,任何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b二者相互作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c二者相互转化,相对不同的范围和关系,内容和形式可以相互转化。同一内容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同一形式也可以表现或容纳不同的内容。II.内容和形式的区别,内容和形式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相互区别。a二者的特点不同,内容是活跃的,主动的,易变的;而形式是稳定的,在一定条件下形式相对不变。b在一定的关系上,内容和形式不能混淆。
⑶启迪:a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注意事物的内容,反对形式主义。b 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各种形式为内容服务,发展内容,繁荣形式。C要不断变革旧形式,创造新形式满足内容的发展。
辩证思维方法的类型
1.归纳与演绎:
(1)涵义:归纳和演绎是最初也是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归纳是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方法,即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的原理。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即从一般原理推论出个别结论。
(2)关系:归纳和演绎的客观基础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个性和共性、特殊和普遍的关系。归纳和演绎是方向相反的两种思维方法,但两者又是互相依赖、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归纳是演绎的基础,作为演绎出发点的一般原理往往是归纳得来的;演绎是归纳的前提,它为归纳提供理论指导和论证。在实际的思维过程中,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