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九、最低一层控矿坑道向下外推控制的、推断的资源储量问题
最低一层坑道向下外推资源量问题是按原国储〔1991〕164号文要求进行的。在这里谈此问题主要作为一项规定请大家掌握。叙述164号文过程中,只不过将原文中C级、D级储量变换成新的对应的“控制的”(332)、“推断的”(333)的资源量类别即可。
国储〔1991〕164号文明确:一种情况是最低一层坑道向下(沿矿体倾斜方向)当有“控制的”工程间距钻孔见矿时(图中zk1、zk2孔),坑道与zk1、zk2工程间圈算为控制的(332)资源储量(如图a)。
. . . . .
. . . .
第二种情况是当“控制的”工程间距钻孔(zk1、zk2)未见矿时,工程间不能圈连332资源量,只能按“控制的”工程间距(332)的四分之一值自最低一层控矿坑道沿矿体倾向下推圈连332资源量(如b图)。
第三种情况是当坑道下有“推断的”(333)工程间距钻孔见矿时,自坑道向下按“控制的”(332)工程间距四分之一值平推圈连(332)资源量,余下部分为(333)资源量(如图C)。
. . . . .
. . . .
第四种情况是:当333工程间距钻孔(zk3、zk4)未见矿时,自坑道向下按“推断的”(333)工程间距的四分之一值平推圈连333资源量(见图D)。另外,在矿体走向上,在沿脉坑道边缘穿脉巷道外有“控制的”(332)钻孔见矿时,工程间圈连(332)资源量(见图E)。
除上述,对盲矿体头部最高一层控矿坑道出现上述情况时,可按同一方法处理。 上述最低一层坑道及最高一层控矿坑道矿体下推、上推点均是沿矿倾斜方向外推距离,非地质块段法投影面上的外推距离。
十、特高品位确定与处理
为降低资源储量误差,减少矿山生产风险,对出现的特高品位样应预处理。当出现特高品位样品时,首先应对副样作第二次(检)重复分析;当二次分析结果在允许误差围,用第一次分析结果。结合矿床地质特征的复杂程度,结合探采对比时对特高品位的处理经验,提出当样品分析结果高出矿体平均品位的6-8倍时,确定为特高品位。当矿体品位变化系数较大时,采用上限值,反之取下限值。
对特高品位处理时,其影响围不宜过大,应依特高品位所影响的块段及控矿工程(当矿体厚度较大时)围较适当。具体处理时,应以特高品位影响的块段或单工程,进行包括特高品位在的块段或单工程的平均品位计算,以此平均品位代替原特高品位值。嗣后,再续求块段或单工程的平均品位,作为资源储量估算时的品位参数依据。但对相邻剖面或几条剖面有工程控制的富矿条,且对应程度较高,这是不能按特高品位对待与处理,应予单独圈连和计算。
十一、矿体圈定中的“穿靴戴帽”问题
所谓“穿鞋戴帽”是指使用矿床工业指标在控矿工程中圈连矿体时,对矿体中部品位较高而将矿体上下边部的低品位矿(单样来衡量)带入工业矿体(大于最低工业
. . . . .
. . . .
品位)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实际工作中较泛见。在圈定工业矿体时,若单工程中矿体上下边部遇到连续有多个大于边界品位而低于最低工业品位的样品时,一般只允许带入相当于“夹石厚度”以的低品位样品圈入工业矿体中,其余的低品位样品可单独圈连;不得将连续超过“夹石厚度”的低品位矿带入和圈入工业矿体中。在圈连矿体时,对于厚度大且又连片的低品位样品应单独圈连低品位矿并单独计算其资源量。
十二、岩金地质勘查中探矿手段的使用
原岩金矿地质勘探规中规定:C级或C级以上储量,原则上采用坑、钻工程结合探求。一般做法是:
第Ⅱ勘探类型:应用坑道工程探求B级储量;探求C级储量一般以钻探为主,以坑道作为检验手段。第Ⅲ勘探类型:C级储量一般以坑道与钻探结合探求。第Ⅳ勘探类型:C级储量一般以坑道为主,稳定的矿床,毗邻坑道的一排钻孔可求C级储量。
新规勘查类型划分为Ⅰ类(简单型),相当于原Ⅰ+Ⅱ类;Ⅱ类(中等型)相当于原Ⅲ类、Ⅲ类(复杂型)相当于原 Ⅳ+Ⅴ类。
岩金矿地质勘查中,当钻探所获地质成果与坑探验证成果相近,则不强求一定要投入较多的坑探工程,可以钻探为主配合坑探进行。坑探应以脉为主;当沿脉坑道未能揭露矿体全厚时,应以相应间距的穿脉工程配合进行。
十三、勘查阶段与地质可靠程度的关系
勘查阶段在新规中已明确为预查、普查、详查和勘探四个阶段。各不同勘查阶段工作的目的任务、勘查研究程度、控制程度、工作质量要求、可行性评价、资源储量分类、资源储量估算在分矿种规中已进行了细化,作为实际勘查工作中执行的标准。
地质可靠程度在规中划分为预测的、推断的、控制的、探明的四个类别(级别)。 勘查阶段与地质可靠程度的关系,应该说,勘查阶段是过程,地质可靠程度是结果;同时,勘查四阶段与四种地质可靠程度总体上存在着依次对应关系,即“探明的”是勘探阶段必须具有的地质可靠程度资源量类别;依次类推,详查和普查阶段则分别应具有“控制的”和“推断的”地质可靠程度资源量类别。但,勘查阶段在围上是对勘查
. . . . .
. . . .
区而言,具有一定的面积性;而地质可靠程度则由勘查区“局部性”的矿体(块段)资源储量所限制,故二者又不能完全一一对应。即一个特定的地质勘查阶段可有几种不同的地质可靠程度的资源储量类别。勘探阶段报告可提交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不同地质可靠程度的资源储量类别;详查报告可提交控制的+推断的资源储量类别;普查阶段提交推断的+预测的资源储量类别。
十四、工程控制程度与地质可靠程度的关系
工程控制程度与地质可靠程度的关系是因果关系。有不同工程控制程度(同时,要考虑地质研究程度、开采技术条件查明程度、可选冶性能研究程度等因素)可相应确定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和预测的四种地质可靠程度资源量类别。
“探明的”资源量类别,必须在“控制的”工程间距基础上经加密采样工程所圈定;控制的资源储量类别则必须有相应间距的系统采样工程所圈定;推断的资源储量则是根据矿体特征,用有限的工程适当控制,无网度概念。对沉积矿床中厚度、品位较稳定的分布面积较大的层状矿体可采用2~3倍“控制的”工程间距揭穿矿层;普查阶段探矿工程应具备相对的均匀性,并注意与后续详查阶段工作的衔接。
探明的资源储量类别是在控制的工程间距基础上经加密工程所圈定,矿体的连续性是肯定的,并排除了多解性;控制的资源储量类别是有系统工程所圈定,矿体的连续性已基本确定;推断的资源量则是有限工程所圈定,矿体连续性是推断的;预测的资源量是由极少量工程验证,无需确定工程间距,它属于未查明的潜在资源,矿体连续性是预测的。关于矿产勘查阶段,工程控制程度与地质可靠程度及其他方面工作容与要求,可见矿产勘查各阶段目的任务简表(下表):
矿产勘查个阶段目的任务简表
阶段任务 围 潜力较区 方 法 类比,野外观测 . . . . .
预 查 据前人资料选区 普查 详 查 勘 探 经预查圈定的矿化普查后经概略研究已知有价值矿区,经后圈出的相差区 详查圈出的勘探区 综合研究,与已知地质、物探、化探、采用各种方法手段 应用各种勘查手段遥感等 和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