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广东音乐风格钢琴曲的艺术背景和艺术价值]
洛可可风格女装
[摘 要]广东音乐是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中极具艺术特色的地方乐种,著名作曲家陈培勋先生以广东音乐为素材创作的钢琴曲堪称粤调钢琴曲的精华。本文以其中三首钢琴曲《卖杂货》、《平湖秋月》、《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作为研究对象,多方面对陈培勋钢琴作品的艺术背景和艺术价值进行分析,以期对钢琴演奏和教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广东音乐风格 钢琴曲 艺术背景 艺术价值 陈培勋,广西合浦人。出生于香港,先后在上海和香港学习钢琴、管风琴和作曲技法。1949年后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教授。陈培勋先生从小对广东音乐耳濡目染,他创作的钢琴曲堪称粤调钢琴曲的精华,钢琴曲《旱天雷》、《平湖秋月》等是陈培勋根据同名的广东音乐、城市小调为范本创作的作品。《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更是陈培勋先生重要的钢琴作品之一。上述作品都是以广东音乐的器乐曲为背景的,广东音乐则是来自民间,有丰富的民族民间艺术底蕴,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精品。陈培勋先生的作品在钢琴界极具影响力,为我国钢琴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艺术价值和文化背景是音乐工
第 1 页 共 1 页
作者探寻和挖掘的艺术瑰宝,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对此加以研究并将其发扬光大。
由于《旱天雷》、《平湖秋月》等作品在改编成钢琴曲之前已经作为广东音乐的器乐作品广为流行,人们对其委婉、流畅的格调和旋律已经非常熟悉,所以这些作品改编成钢琴曲之后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教学和音乐会演奏的最佳曲目。这些作品的改编,使广东音乐明朗乐观、优美流畅、婉转动人的音乐气质在钢琴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反映出作曲家陈培勋先生独特的审美趣味和艺术素质,表现出他对祖国的热爱,对艺术锲而不舍的追求。
一、 城市小调钢琴曲《卖杂货》
钢琴曲《卖杂货》是陈培勋先生根据江南同名小曲《卖杂货》和粤剧小曲《梳妆台》作为主题旋律创作而成。该曲诙谐幽默,抒情而轻松,刻画了一个远在异乡为了生计而不停奔波、走街串户的货郎,及其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及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热烈的追求。众多古典钢琴曲都冠以“命运”、“悲怆”、“暴风雨”等等的标题,用以标注其作品的思想内容的不同凡响,这些标题使这些不同凡响的伟大作品显得更加宏伟、极具思想性。而陈培勋先生却在这些不同凡响之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音乐世界,即中国民族传统的音乐文化领域。他给自己的钢琴作品冠以普通常见、浅显易懂的题目“卖杂货”。作曲家恰如其分地用音乐的旋律,把勤奋、忙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广东杂货
第 1 页 共 1 页
商的身影表现出来。钢琴曲《卖杂货》的主题是在不紧不慢中表现一种劳作的过程,在体味辛苦的同时也享受着收获的喜悦。
《卖杂货》的主部主题是在表现平民生活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从主题开始之后,经过六小节,在低音部奏出了与主部主题基本相同的副部旋律,用音乐的表现技法,准确地表现了事物的思想,同时也体现出作曲家对生活深入的体验和精准的把握。表现音乐的形式千变万化,作曲家陈培勋先生注重把握音乐体裁和音乐形象,把描写平民形象的钢琴作品推到一个高潮。
陈培勋先生刻意去表现“卖杂货”商人的生活,而这种表现极其准确、到位。作品在运用西洋钢琴作品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之外,还大胆采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手法,特别是广东音乐的表现手法,通过变奏、对比、重复、展延及扩充等手段对作品进行全方位的诠释,表现出作曲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创作能力,以及对广东音乐这种地方曲种的深刻理解,从而对这种地方艺术形式发扬光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无独有偶,欧洲现代先锋派音乐的很多钢琴作品都是以平民的形象为主题而创作的。如:戴维·赫勒韦尔的钢琴曲《斯拉夫之恋》、《做苦工》、《小蓝恰恰》等都是表现平民劳作、娱乐等生活的作品。由此可见,音乐作品表现平民的题材是有源之水,永不枯竭。
二、广东音乐改编的钢琴曲《平湖秋月》
第 1 页 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