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 教材分析 这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节的内容,此节的内容是从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来继续深化同学们对于本章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理解与运用,从知识的深浅度来说,属于中高等程度。矿产资源是工业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在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德国鲁尔区提供了一个成功的事例。通过本节对德国鲁尔区经济的繁荣到衰落再到的新的崛起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分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将所学理论知识用来来指导实践,促进工业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条件和工业部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明确工业生产也应因地制宜。
2.掌握传统的鲁尔工业区优越的区位条件,了解它的衰落原因及其综合整治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学生阅读教材,指导学生分析图文资料,结合地图分析矿产资源与工业部门之间的
联系。
2.通过联系实际,了解当地传统工业发展状况,为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应有哪些改善措施。
3.设置问题,课堂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鲁尔区的发展变化,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传统工业区的改造,适应世界发展潮流。 2.中国已经“入世”,我们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我国传统工业今后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3、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明白可持续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甚至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鲁尔区工业衰落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教学难点】
应用鲁尔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可供借鉴的经验。 3、四季的形成。 ◆ ◆ 课前准备 ◆ 由于本节内容多,概括性强,涉及面广。教学过程中,应该紧紧围绕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开发教学资源。运用课件辅助教学,以展示景观图片、地理图表、地理学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为手段,实现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德国是发达国家,其实德国更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不像我们想象中的工业都伴随着灰尘浓烟滚滚,德国从北部到南部,从工矿到乡村,所经之处景色迷人,空气清新,这是如何做到的呢?为了实现我们本章学习的重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本节要学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成功的德国鲁尔区无疑为最好的例子。
【讲授新课】
传统工业区,如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等,一般都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
◆ 教学过程 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传统工业区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尤其是70年代以来,开始出现衰落,有些工业区后来经过长期的改造历程后,现在又成为一颗备受众人关注的新星。
鲁尔区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它形成于19世纪中叶,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的地区,区内煤藏丰富,水陆交通运输便利,工厂林立,城市栉比、人口稠密,集中了全国大部分煤炭、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工业,电力、石油提炼、电子、军火等工业亦占重要地位,是以采煤、钢铁、机器制造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区,是德国和西欧地区乃至世界的重要工业区。鲁尔区的工业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战后又在原联邦德国经济恢复和经济起飞中发挥过重大作用。
1. 鲁尔区区域概况
位于德国西部,处于莱茵河、鲁尔河和利珀河之间。
2. 煤炭与鲁尔区的繁荣 3. 煤炭与鲁尔区的衰落:
采煤业的衰落;钢铁工业的衰落;生产结构单一;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环境污染严重
4. 鲁尔区的新发展:
发展科技,繁荣经济;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引进和发展新兴工业及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对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活动探究:
1. 学生讨论分析东三省主要工业部门发展的资源条件
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是煤、铁、石油、天然气;原有的工业基础比较好,交通便利,农业也比较发达。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钢铁、机械、石油、化工、建材、煤炭等重工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
2.学生讨论,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三省经济在全国地位下降的原因。
自然资源短缺和锐减(尤其是煤和木材) ;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的矛盾(轻工业,包括木材、造纸、棉纺等。重工业,包括,采掘业、金属加工等,都是资源型工业,随着资源的枯竭,经济发展受到限制);匮乏的资金和相对落后的技术;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适应能力较弱。
【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 教学反思 在本节内容的讲课中,同学们可能会对于重点的把握不够,而导致传统工业区的改造过
程中观念的转变及应用鲁尔区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可供借鉴的经验会有一定难度,那就需要多进行具体事例的分析,比如给学生布置课后练习课后调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