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凡是化学反应条件是加热的就是吸热反应。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例如,用氯酸钾制氧气、碳还原氧化铜等条件虽然是加热或者高温但是均为地地道道的放热反应;
2.二氧化碳不能用排水发收集。其实,二氧化碳完全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而且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更为纯净,而且收集的速度也较快;
3.食用蔬菜瓜果可补所有的维生素。其实,这个观点是不准确的,例如维生素A是不存在植物体内的,只有动物体内才有,因为维生素A需在动物体内由胡萝卜素转化而来;
4.催化剂没有参与反应。其实,催化剂在这个反应过程中也参与反应,而且实际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原因会导致反应前后质量不一样。例如,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其反应机理很复杂,到现在也存在争论; 5.氢氧化钠和玻璃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也用玻璃瓶装
6.铁较易和酸反应。其实和酸容易反应的是铁碳合金,而非纯铁,纯铁和酸反应是很困难的;(光滑)
7.氧化铁很易和酸反应。其实,我们只有用新制氧化铁才能较容易和酸发生反应。而,氧化铁的种类也有多种,不同种类的氧化铁和酸反应的情况是不同的; 8.凡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这个观点很显然是错误的,例如氯化铝的共价性就很强了,还有氧化汞等等,这些均有分子构成而非有离子构成。
9.盐酸是HCl水溶液,常直接用HCl表示
10. “活性炭或炭黑或木炭或焦炭”中的“炭”字写成“碳”。 11.“致冷剂”中的“致”字写成“制”或“治”。
12. “水蒸气”中的“气”字写成“汽”。 13. 三、“发光”与“火焰”混用
物质燃烧时,一般都产生火焰或发光,但要注意正确区分二者,不要张冠李戴。
“发光”是指固体微粒被灼热的结果,说白了就是没有产生火苗。如下面实验现象描述:点燃镁带称为“耀眼的白光”,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称为“火星四射”。
“火焰”是气体燃烧时伴生的现象,即平常所说的“火苗”。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硫先汽化再燃烧,现象描述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称为“淡蓝色火焰”。
14、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微粒剖析: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可以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的性质是由构成它们的微粒的化学性质决定的。因此,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不仅有分子,还有原子和离子。分子只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5.化学变化中,离子是否可以再分。 16.碳酸钠为什么显碱性?OH—使得酚酞变红 17.C还原CuO为什么不能生成CO
18,关于化合价的定义 19分离KNO3 NaCl
20,混合物的概念:含有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物质的物质 2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离子呢? 22.ag物质加入bg水中 求质量分数 23.浓硫酸不用PH试纸 24.20号是怎么排?
笔者仔细分析了初三新教材和大纲,归纳出以下几方面初高中教材的“盲点”(即新的初中教材将知识降低要求或删减了,而高中教材又没有补充这部分内容,而高考考纲中须掌握的知识。) 1.化合价。
初中化学中介绍一些常见元素化合价,这些元素的化合价仅仅是它们的主要的化合价,部分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列出,如果简单认为这些元素只有表格中化合价,在解题时易造成思维定势。硫最高为+6价,最低为-2价,所以有 Na2S2O3、 FeS2中的硫元素化合价分别为+2、-1价,都不是常见化合价。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初中化学常识性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知识,我们要根据教材中原子结构示意图,总结出质子数为 1-18 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这样有助于学习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 3.酸、碱、盐的分类。
初中化学常识性介绍酸、碱、盐的含义,而没有对酸、碱、盐进行分类,特别要和学生讲清楚酸式盐与正盐的生成及酸式盐与正盐之间的转化。 4 启普发生器原理。
初中化学选学启普发生器原理和装置,而该装置原理或简易装置在高中多次用到,有必要了解其原理及适用条件。
(1)原理:利用压强原理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
(2)适用条件:用于该装置制取的气体同时符合下列三个条件:块状固体与液体反应(不能控制粉末状固体与溶液接触);反应在常温下进行(不需要加热);除气体外,产物可溶于水且放热较少(若产物微溶,可能堵塞溶液通道;放热多易使玻璃容器炸裂)。 5 氧化物的分类。
现在初中课本上根本就没有 氧化物的 概念,只需要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做实验自
己得出结论,用自己的语言来给氧化物下个定义。至于氧化物的分类更是只字未提.所以须向学生讲解清楚酸性 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定义。 6.差量法,极值法,十字交叉法
1.“化学反应”或“反应物”中的“应”字写成“映”。 2.“过滤”中的“滤”字右边部分写成“虚”。
3.“活性炭或炭黑或木炭或焦炭”中的“炭”字写成“碳”。 4.“酸碱指示剂”中的“剂”字写成“温度计”中的“计”。 5.“石蕊试液”中的“蕊”字写成“芯”。 6.“水槽”中的“槽”字写成“糟”。 7.“爆炸”中的“爆”字写成“暴”。 暴沸
8.“溶解.过滤.蒸发”中的“溶”字写成“容”或“熔”。 9.“酸碱中和反应”中的“和”字写成“合”。 10.“饱和溶液”中的“和”字写成“合”。 11.“元素”中的“元”字写成“原子”的“原”。 12.“置换反应”中的“置”字写成“质”或“直”。
13.“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中的“浑”字写成“混”。 14.“催化剂或催化作用”中的“催”字写成“崔”或“摧”。 15.“气体逸散”中的“逸”字写成“溢”。 16.“致冷剂”中的“致”字写成“制”或“治”。 17.“水蒸气”中的“气”字写成“汽”。 “汽水饮料”中的“汽”字写成“气”。 18.“酒精灯用灯帽盖灭”中的“帽”字写成“冒”。
19.“蒸馏水或蒸馏石油”中的“馏”字写成“溜”或“留”。
20.“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物质其中之一油脂”中的“脂”字写成“酯”。 21.“焦炭可以冶炼金属”中的“冶”字写成“治”。
22.“金属单质汞”中的“汞”字写成“贡”,“钠”写成“纳”。 23.“演示镁条燃烧实验时用坩埚钳”中的“埚”字写成“锅”。 24.“硝酸铵”中的“铵”字写成“氨气”的“氨”。 25.“质量守恒定律”中的“恒”字写成“衡”。 26. “铁架台”中“架”字写成“夹”。 27.“锥形瓶”中“锥”字写成“椎”或“雉”。 28.“熄灭酒精灯”中“熄”字写成“息”。 29.“金刚石”中“刚”字写成“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