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震颤能自愈吗?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运动障碍性疾病,震颤是唯一的表现形式。患者主要表现为手抖、头抖,偶尔有患者会出现腿抖的情况。当情绪比较放松的时候症状表现不明显,在紧张、激动、做精细活、或用力的时候抖动的比较明显。
从西医角度来看,特发性震颤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遗传基因、环境因素均可引起特发性震颤。
其基本病主要是由于脑部的小脑、脑丘和脑干的不正常的信号传递导致。具体的致病原因目前还不确切,约有30%~50%的患者有家族遗传史,且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是也有些患者是没有家族遗传史的。
特发性震颤在中医上属于“颤证”的范畴。颤证的主要发病原因有:肝风内动、肝郁气滞、气血亏虚等情况。在《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讲到“诸风掉眩,皆属于风”意为:颤证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阴液亏虚,肝阴、肝血不足,肝风内动出现了阴不制阳的表现。
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表明特发性震颤是一种疾病,是身体出现了问题,所以并不会自愈。如果不加以治疗的话只会越来越严重。
西医方面由于目前并不知道到特发性震颤的病机病理,所以,在用药的时候常常会用一些镇静、营养神经、控制心率的药物进行控制,有点的话就是见效快,吃完20分钟左右就可以看到比较明显的效果。缺点的话也很明显,因为不知道病机病理所以就对药物的依赖性比较强,需要长期服用,可这一类的药物长期服用对身体的副作用有特别大,所以,并不建议长期服用。
中医方面在治疗过程中主要是滋补肝肾、气血双补,从而使得经脉能够等到阴液、气、血的正常濡养,当经脉得到正常濡养之后也就不会抖动了,即达到熄风止痉的目的。又因为这种疾病的时间往往都比较长,也就常常伴有血瘀和痰瘀,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也就需要佐以活血化瘀化痰的药物。
百草熄风饮从中医的基础理论入手结合多年来的临床经验将将“颤证”的治疗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步,先控制病情不继续发展,避免了病情持续发展带来的危害。避免引发焦虑症、抑郁症、书写困难,喉肌受累影响正常说话和发音
第二步,调节脏腑功能循环机制运行,药物持续作用修复损伤的脏腑功能,使之逐步恢复至正常工作运转。消除已经产生的并发症,提高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和免疫能力。
第三步,药物渗透全身,排除体内的风、邪、湿、毒将身体内部的不利因素排出体外,固本培元,滋养精髓,防止病情再次发展和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