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中外早期的管理思想 第二节 科学管理的兴起 第三节 行为科学的产生 第四节 管理理论的丛林 第五节 管理理论新发展 第六节 全球化管理
第一节 中外早起的管理思想 一、管理实践(管理活动)、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关系:
1、 管理活动是管理思想的根基,管理思想来自管理活动中的经验;
2、 管理思想是管理理论的基础,管理理论是管理思想的提炼、概括和升华,是较成熟、系
统化程度较高的管理思想,但并非所有管理思想都是管理理论,管理理论对管理活动有指导意义,同时又要经受管理活动的检验。 二、外国早期的管理思想 泰罗 科学管理思想
1、 亚当*斯密 劳动分工 经济人 观点 《国富论》 “自由经济之祖” 2、 马萨堵塞车祸事件 所有权 经营权 分离
3、 罗伯特*欧文的管理思想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 职业管理节 “人事管理之父” 4、 查尔斯*巴贝奇 的 作业研究 和 报酬制度
5、 丹尼尔*麦卡勒姆 的 管理制度 建立严密而明确的规章制度 6、 亨利*汤 的 收益分配制度 和 法尔西 的 奖金方案 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的特点:
1、 管理的重点是解决分工与协作问题; 2、 由资本家直接担任企业管理者; 3、 靠个人经验从事生产和管理 第二节 科学管理的兴起
古典管理理论 “经济人” 为 假设 以 物 为 中心。 认为经济利益时驱动员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动力。
研究方法上侧重于从 静态的观点 分析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 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思想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 “科学管理理论之父” 《计件工资制》 《车间管理》 《科学管理原理》奠定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石。
4个实验:工时研究实验 搬运生铁块实验 铁锹实验 金属切割实验 (一)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
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 提高劳动生产率 (1) 工作定额 (2) 标准化
(3) 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4) 差别计件工资制
(5) 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取代经验工作方法,提出了管理的例外原则,实行职能工长制,提倡开展一场心理革命。
(二)对科学管理理论(泰罗制)的评价
主要贡献:
1、 以工厂内部的生产管理为主要内容; 2、 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中心;
3、 重点放在工作方法、工作条件、工作定额的标准化和科学化上。 缺陷:
1、 视人为“机械人”“经济人” (三)泰罗的追随者
弗兰克*杰布雷斯夫妇 弗兰克*杰布雷斯 “动作研究之父” 莉莲*杰布雷斯 “管理第一夫人”
甘特 “甘特图” “计件奖励工资制” 二、法约尔等人的过程管理与组织理论 (一) 法约尔及其管理过程理论
亨利*法约尔 法国 “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5+6+14
五大职能 六大基本活动 14条原则 企业的基本活动: 1、 技术活动 2、 商业活动 3、 财务活动 4、 安全活动 5、 会计活动 6、 管理活动
管理的5种职能:
计划 组织 指挥 协调 控制
组织 指建立企业的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 指挥 指使企业人员发挥作用
协调 指企业人员团结一致,使企业中的所有活动和努力统一和谐。 控制 指保证企业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制定的计划和所下达的命令。 管理的14条原则: 1、 分工
2、 权利与责任 3、 纪律 4、 统一命令 5、 统一领导
6、 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 7、 人员的报酬要公平 8、 集权 9、 等级链 10、 秩序 11、 平等 12、 人员保持稳定 13、 主动性 14、 集体精神
(二)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马克斯*韦伯 德国 “组织理论之父” 《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特点:
1、 存在明确的分工
2、 按等级原则对各种公职或职位进行法定安排,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指挥链或等级系统。 3、 根据经过正式考试或交易培训而获得技术资格来选拔员工,并完全按照职务的要求来任
用。
4、 除个别需要通过选拔产生的公职意外,所有担任公职的人都应该是任命的。 5、 行政管理人员是“专职的”管理人员,领取固定的“薪金”,有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 6、 行政管理人员只是其中的工作人员。
7、 行政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的纪律、规则和办事程序。
8、 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理性准则为指导,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 韦伯 权威论 分为三类: 1、理性——合法的权威 2、传统的权威 3、个人崇拜式权威 (三)巴纳德的贡献
巴纳德 《经理人员的职能》 经理人员的主要职能:
1、 建立并维护一个信息系统;
2、 使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能做出贡献; 3、 明确组织的目标
巴纳德 把 组织 分为 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所具备的三个条件: 1、 明确的目标 2、 协作的意愿 3、 良好的沟通
巴纳德的这一理论(经理人员的职能、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为以后的“社会系统学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节 行为科学的产生
早期被称为“人际关系学说”,以后发展为“行为科学”,既“组织行为理论”。 梅奥 的 霍桑试验
《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 霍桑试验:
1、 工作场所照明试验 2、 继电器装配室的试验 3、 大规模访谈
4、 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
梅奥认为 提高生产率 的 主要途径 是 提高工人的满足度。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
1、 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 2、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 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第四节 管理理论丛林
有关人的需求、动机和激励的 马斯洛 的 需要层次理论
赫茨伯格 的 双因素理论 弗鲁姆 的 期望理论
同企业有关的所谓“人性”问题的理论 麦格雷戈 XY理论 法约尔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孔茨 和 奥康奈尔 《管理学》 管理过程系统
巴纳德 正式的组织所具备的的条件:共同的目标、协作的愿景、良好的沟通。社会系统学派
西蒙 决策理论学派
约翰逊 卡斯特 罗森茨韦克 《系统理论与管理》 系统理论学派 企业作为一个系统包括:技术手段和经营管理方法。 企业作为一个系统分为6个要素:
1、 人 2、 物资 3、 设备 4、 财 5、 任务 6、 信息
特里斯特 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德鲁克 斯隆 福特 经验主义学派 伍德沃德 劳伦斯 权变理论
核心 力图研究组织与环境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量的关系类型和机构类型。 数学模型与程序系统 管理科学学派 第五节 管理理论新发展 一、企业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的目的:
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使企业做到可持续发展。 战略管理的核心:
是对企业现在和未来的整体效益活动实行全局性管理。 战略管理的特点: 1、 系统性 2、 长远预见性 3、 对外抗争性 4、 灵活应变性 二、精益思想 精益思想:
是根据用户需求定义企业价值,按照价值流组织全部生产活动,使要保留下来的各个活动流动起来,让用户的需要拉动产品的生产,而不是把产品硬推给客户,暴露出价值流中所隐藏的muda(消耗了资源而不创造价值的一切人类活动),不断完善,达到尽善尽美。 三、全面质量管理
戴明 和 朱兰 “质量管理之父” 全面质量管理的本质:
是由顾客需求和期望驱动企业不断改善的管理理念。 全面质量管理主要包括5个要点: 1、 关注顾客
2、 注重持续改善 3、 关注流程 4、 精确测量 5、 授权与员工 四、业务流程再造
哈默 钱皮 《再造公司》
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提升企业竞争力。 企业流程再造的基本内容:
首先,以企业生产作业或服务作业的流程为审视对象,从多个角度重新审视其功能、作用、效率、成本、速度、可靠性、准确性,找出其不合理的因素。 然后,以效率和效益为中心对作业流程和服务流程进行重新构造,以达到业绩上质的飞跃和突破。
企业流程再造强调以顾客为导向和服务至上的理念。 企业流程再造的根本目标是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根本目标是建立顾客满意的工作流程。 五、核心能力理论
普拉哈拉德 哈梅尔 《公司的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
是指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六、学习型组织
罗宾斯 《组织行为学》中指出:“全面质量管理的80年代的潮流,企业流程再造是90年代的潮流,学习型组织成为跨世纪的组织。”
彼得*圣吉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学习型组织:
是指具有持续不段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学习型组织的特征: 1、 领导力 2、 组织文化 3、 组织设计 4、 信息共享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1、 超越自我 2、 改变心智模式 3、 建立共同愿景 4、 团队学习 5、 系统思考
第六节 全球化与管理 一、全球化的内涵
1、 世界成面上的全球化
2、 国家或地区层面上的全球化 3、 产业层面上的全球化 4、 企业层面上的全球化 二、全球化与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