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抑郁症高发率的体育运动对策研究
摘要:针对高校学生抑郁症高发率的现象,实证调查结果表明,体育运动能从增强体质以弱化生物致病因素和改进自我认知以强化社会环境适应能力两个方面提高高校学生的抗抑郁效果,已有的其它相关研究亦支持该结果,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将体育运动作为高校学生抑郁症高发率的重要有效应对策略的具体建议和实施细节,最后是结合国内外动态的相关展望。
关键词:高校学生; 抑郁症; 高发率; 体育运动; 对策
一、高校学生抑郁症高发率的现状
高校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既具有文化层次高、创新意识强、更愿意尝试和接受新生事物等特点。又存在社会经验较少、抗挫折、抗打击的心理承受能力低等不足,还担负着未来社会家庭的多重责任,因此成为抑郁症高发的特殊社会群体。根据WayneA.Dixon andJonK.Reid 2000年的研究,美国高校学生群体临床抑郁症患病率可能是同龄普通人口和已工作人口的两倍。另据美国高校健康协会的调查。15%的高校学生被确诊患有抑郁症。2006年12月北京市团市委和北京市学联发布了《首都大学生发展报告》,公布了2006年9月份的一项调研数据,估算北京地区大学生抑郁症患病率达到了23.66%。同样在广州,由广东省情调查研究中心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发布的报告显示,近4成的广州大学生感觉压力过大,广州高校的大学生群体中患有以抑郁症为主的心理疾病的比例在20%~30%左右。《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14%的大学生出现过抑郁症状,17%的人有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若以16%~25%抑郁症个体最终自杀成功的比率推算,可能主动放弃自己生命的大学生人数令人不寒而栗,抑郁症已成为大学校园的一大杀手。
二、高校学生抑郁症高发率的体育运动应对策略
1.体质和自我认知分别是高校学生抑郁症高发的生物内因和社会心理内因
抑郁症临床表现随病情轻重程度而有较大不同,但其总体的临床症状一般发生在人的四个常见功能领域:情感、认知、身体和行为,并伴有情绪困扰的主要特点。抑郁症的典型症状包括食欲、体重、睡眠和精神活动的变化;精力下降;无用感和内疚感;难于思考、专注或作出决定;经常有死亡和自杀意念,缺乏愉悦,或对曾经一度被视为愉快的活动丧失兴趣,伴随着远离社会活动。抑郁症还有可能引发免疫功能下降和缺乏疾病恢复能力的不良健康后果。
在抑郁症的致病因素中,除了遗传因素外,主要为生物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近年来,专业工作者以现代医学的系统方法,从神经病理解剖、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学、神经生理等角度对抑郁症致病的生物因素进行研究并取得不少进展;也从环境因素下的生活事件与环境应激事件和人格因素,心理学理论下的精神分析、学习、认知和行为模式等维度开展社会心理致病因素探讨并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