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专篇
目录
第1节— 概述 1. 建筑概况
2. 消防设计的目标和策略
第2节—建筑布局和布置
1. 危险场所和其他特别用途场所的设置位置 2. 建筑的防火间距 3. 建筑的消防车道
第3节—建筑防火设计 1. 建筑构件防火 2. 防火分区 3. 中庭分隔 4. 防烟分区
第4节—疏散要求 1. 综述
2. 疏散宽度计算
第5节—室内消防通道 1. 消防电梯和楼梯 2. 消防控制室通道
第6节—电气消防设计
1.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及应急广播措施 2. 消防电源
第7节—给排水消防设计
第8节—暖通消防设计
第一节: 概述
一、建筑概况
1、位置与规模
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规定:本项目的建筑高度大于50 米,每层建筑面积大于1000 ㎡,属一类高层综合楼,耐火等级一级。
2、 项目的高度和面积:
该大厦主楼地上部分共36层,屋面标高156.5米,主楼与裙房相连接,裙房5层,一层为酒店大堂、全日餐厅,二层设置中餐厅,三层设置宴会厅,四层为清真餐厅及酒吧会所,五层设置泳池、健身俱乐部、酒吧;建筑地上部分的总面积62868 ㎡。主楼6层为行政办公、水疗SPA,8-22层,24-27层为酒店客房区域,28层为行政酒廊及行政标间;29-35层为套房;28及32层顶设有屋顶平台,可以俯瞰兰州全貌及黄河风景。
建筑地下部分:大楼地下部分设有2层。地下1层为酒店后勤用房、卸货区、设备用房和出入大厦的设施。
地下2层为机械汽车库和设备用房;车库共可提供约90个汽车车位。
1层: 主要为商场、办公区、全日餐厅和酒店的入口大厅; 2层:主要为中餐厅,包厢和相关的辅助设施; 3层:主要为宴会厅,会议室和相关的辅助设施;
4层,主要为清真餐厅,酒吧会所和相关的辅助设施; 5层:主要为健身俱乐部,泳池和酒吧会所; 6层:为行政办公,水疗SPA; 8-22层,24-27层为酒店客房区域, 28层为行政酒廊及行政标间; 29-35层为套房;
7层23层设计为设备层和火灾避难区域。
二、消防设计的目标和策略
消防安全设计的目标是使该建筑的消防安全水平与当前国内、国际酒店管理集团认可的消防安全标准和其他相似的超高层建筑的安全水平相一致。整体的消防策略是基于下列设计原则和目标:
1. 控制火灾及其影响 2. 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
3. 降低建筑及其内部组件的损失。 4. 保障消防人员的火灾扑救
基于这些原则,下列特征将在设计中予以落实: 1. 将火灾控制在一个防火分区或一个楼层内 a. 采用非燃烧体,具有耐火性的建筑构件; b. 内部装修限制可燃物的使用;
c. 设置水源充足的自动喷淋灭火系统进行全面保护;
d. 设置室内消火栓、消防电梯、排烟系统和消防人员通信系统来保障消防灭火人员的安全。 2. 人员疏散的组织
a. 设置火灾报警系统及时通知室内人员进行疏散. b. 设置足够宽度和布置合理的疏散楼梯;
c. 保证建筑内的疏散楼梯围护构件具有耐火性; d. 疏散楼梯及前室设置加压送风; e. 避难区域设置防火保护和加压送风;
f. 设置2部具有应急电源保障的消防电梯供消防灭火人员使用。 3. 消防扑救设施
a. 设置消防控制中心.
b. 为消防人员设置了消防设施远程启动按钮;
c. 设置2部消防电梯可将消防灭火人员送抵塔楼顶部;
d. 在消防控制中心和相关房间/区域之间设置双向的消防电话系统; 4. 对烟气扩散的管理
a. 避难区域设置防火保护和加压送风;
b. 塔楼酒店和办公区的走廊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c. 消防电梯前室设置加压送风系统; d. 中庭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e. 停车库设置了机械排烟系统。 三、适用法规建筑按以下法规进行设计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2005)
?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J 50067-97 ?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84-(2005)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J 50116-98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2-95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 50222-95 ?《锅炉房设计规范》 GB 50041-92
第二节: 建筑布局和布置
一、 危险场所和其他特别用途场所的设置:
建筑内危险场所和其他特别用途场所的设置和分隔要求按照《高规》的要求设计。危险场所的设置要求如表2.1.1
表 危险场所的设置要求 危险区域 设置要求 -单台锅炉的最大蒸发量: 4T/h -不得设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临 -与其他区域进行2 小时耐火分隔 -设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 锅炉房 -靠外墙部位 -设置直接的对外的安全出口 -设置喷溢、泄漏的围护设施 -设置火灾报警系统 -设置泄压口 -与其他区域进行2h 耐火分隔 柴油发 -日用油箱间采用3 h 耐火分隔 电机房 -设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 -设置火灾报警系统 -设置灭火系统 燃油储罐 -储罐总储量不应超过60m3 -与高层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小于40 米(储罐直埋时,防火间距可减半,为不小于20 米)
二、建筑防火间距
本工程东侧、南侧均为城市道路,西侧为广场,北侧距大剧院16.4米,符合消防规范的要求。
三、建筑的消防车道
本工程东、南为市政道路,基地内消防车道环通,车道宽度及转弯半径符合消防规范。塔楼的西侧设置消防登高场地。
为了便于消防队的进入和扑救,该建筑设计了多个进入大楼的入口和消防电梯。高层建筑消防灭火依靠利用消防控制中心、消防电梯和室内消火栓等设施进行主动灭火和内部扑救。外部的救援力量将保证室内的消防供水。消防控制中心位于主楼一层西北角,可以从室外直接进入该消控中心,
第三节: 建筑防火设计
一、 建筑构件防火
《高规》规定了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等级。本建筑构件的耐火等级按一级耐火等级要求设计。建筑的主要构件为非燃具有包敷混凝土材料的耐火钢结构地面,内部隔墙为混凝土或石材,石膏材料构件。
建筑各类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符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版),表3.0.2的要求。
二、 防火分区的划分
国家规范《高规》规定:高层建筑内应采用耐火极限3小时的防火墙等防火分隔设施划分防火分区。当设置了自动灭火系统时,一类高层建筑的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2000㎡。
1.裙房1~五层每层设2个防火分区,分别采用防火墙、甲级防火门及耐火极限大于3小时的防火卷帘进行分隔,每个防火分区面积小于2000㎡,各有2个安全疏散口,疏散距离及疏散宽度满足规范要求。详见计算表格。
2.塔楼为一个防火分区,面积小于2000㎡,设有2个安全疏散口,疏散距离及疏散宽度满足规范要求。 3.地下一层设6个防火分区,分别采用防火墙、甲级防火门进行分隔,每个防火分区面积小于1000㎡,各有1个直接对外的安全疏散口和通向相临防火分区的安全疏散口;疏散距离及疏散宽度满足规范要求。锅炉房有直接通向室外的疏散口,泄爆口开向地下庭院。
4.地下二层设有3个防火分区,分别采用防火墙、甲级防火门进行分隔。车库防火分区面积小于4000㎡,其他防火分区面积小于1000㎡。疏散距离及疏散宽度满足规范要求。
三、 中庭的分隔
裙房中庭采用防火卷帘,及内侧加喷淋保护的方式进行防火分隔保护。中庭区域设置了机械排烟系统。
四、 防烟分区
防烟分区在主、副塔楼及地下各层区域,其净高均低于6 米,故防烟分区按500 平方米进行划分。采用实体隔墙、挡烟垂壁、顶棚下突出不小于500mm 的梁作为防烟分隔设施。每个防烟分区将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第四节: 疏散要求
一、综述
出口的宽度、位置和数量均满足规范的要求。通过疏散楼梯可以建筑设计的安全达到第7、23的避难层和32层的避难屋面,以及直接疏散到室外地面。底层疏散楼梯,采用扩大前室的做法,直通室外。通往前室的防火门采用甲级防火门。
避难层设置参下表: 层次 服务面积㎡ 人员面积 计算的总人需要的避难设计的避难是否满 指标 数 面积 面积 足要求 ㎡/人 (按5人/1㎡) ㎡ L7 1695X15= 1367 274 378 是 避难层 25425 L23 20340 1094 219 378 是 避难层
酒店的疏散楼梯采用避难层或避难区进行功能和疏散楼梯进行分段和分隔。本项目在第32层设置通往屋面室外的避难区,并利用避难区屋面的疏散楼梯进行人员疏散的做法。
建筑的疏散要求见下表 4.1.1 :
疏散要素 法规要求
出口数量 每个防火分区最少设置两个安全出口. 当房间小于60 m2,可设一个安全出口,门宽不得小于 900 mm. 位于走道尽头的房间面积小于75 m2,可设一个门,门净宽≧1.4m 地下室房间小于50 m2且人数小于15 人,可设一个出口. 安全出口 两个安全出口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5.0 米. 间距 疏散距离 房间内: 15 米走道 : 40 米 袋形走道 20 米 疏散宽度 走道净宽: 1m/100 人楼梯及前室门: 1m/100 人密集场所走道: 0.8m/100 人指标 且不小于1 米每个出口平均疏散人数不得超过250 人地下室疏散宽度1m/100 人 最小疏散 走道净宽: 1.3 m , 当走道单面布房; 1.4 m , 当走道两侧布房; 1.4 m , 当宽度 有台阶处疏散楼梯净宽: 最小1.2 m 室外出口 最小 宽度 建筑设计中的人员荷载取值参照国内相似建筑的取值标准。人员荷载取值见下表 4.1.2。(参见附录2:疏散楼梯宽度的计算。
表 4.1.2 – 人员面积指标
场所 面积指标 办公 ㎡ /人 酒店客房 ㎡ /人 宴会厅/会议室 ㎡ /人 餐厅 ㎡ /人 仓储区域 30 ㎡ /人 豪华餐厅、包房 ㎡ /人 厨房 ㎡ /人 设备/技术区域 30 ㎡ /人
二、疏散宽度计算
计算 总人楼层 功 能 人员面积人数 数 需要的疏设计 房间内使指标㎡/散宽度(按疏散是否满足楼层总疏1m/100人) 宽度 散宽度要求 用面积㎡ 人 m 中餐厅 250 179 2 厨房 308 17 424 是 包厢 2200 228 会议 433 240 3 宴会厅 600 450 698 是 厨房 150 8 清真餐厅 285 114 4 清真厨房 175 10 400 是 酒吧会所 690 276 酒吧会所 424 170 5 游泳池 790 5 158 439 健身房 160 58 是 游戏 148 53 水疗SPA 10间 2人/间 20 6 行政办公 500 54 74 是 办公 248 26 \\ 酒店标准层 1695 91 91 是
第五节: 室内消防通道
一、 消防电梯和楼梯
主楼塔楼设计了2部消防电梯,每部消防电梯、合用前室、疏散楼梯间都设计了机械加压送风设施。每个前室面积都超过了10㎡。消防电梯的机房和井坑都设计了防水措施。
二、 进入消防控制中心的通道
主消防控制中心(1#)位于主楼一层西北侧,可直接从室外进入该消控中心。
所有的控制室都采用了耐火等级达到2 小时的建筑构件与其他部位隔开,并设置了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每个控制室设计了以下主要控制功能: ? 火灾报警系统, ? 公共广播系统, ? 排烟口控制系统.
第六节: 电气消防设计
一、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及应急广播措施
1. 本工程设置火灾报警系统。属特级保护对象,在一层设置消防控制中心。基本产品选用总线制报警系统及相应产品。
2. 每层设置楼层显示器、手动报警按钮、声光报警。感烟探测器分布在宾馆客房(根据酒店管理集团意见感烟探测器带报警底座),各技术用房、餐厅、办公室、电梯厅、避难层、走道等场所。感温探测器分布在锅炉房、厨房、发电机房、停车场等场所。
3. 火灾报警系统具有自动灭火与联动控制功能。火警发生后,消防中心在接到管道压力信号或手动自动报警信号后,能自动(或手动)启动相关区域的喷淋泵,消火栓泵,同时切除有关区域非消防电源,接通警报装置及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标志灯,启动正压风机及排烟风机,开启自动排烟窗,启闭有关阀门,启动防火卷帘,强制电梯降至首层。消防水泵、防烟和排烟风机的控制设备当采用总线编码模块控制时,还应在消防控制室设置手动直接控制装置。火警发生后,本系统应通过相关接口向安保、门禁、停车等系统发出信号,根据授权强制打开疏散出口等。
4. 设有消防紧急广播系统及消防专用通信系统,在火灾情况下通过公共广播系统开通相关区域的紧急广播,同时使该区域的警铃动作。
5.在消防控制中心设置消防专用电话总机,相应有关机房设置消防专用电话分机。 6.消防控制中心将设置显示各部电梯运行状态的模拟盘。
7.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的布线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阻燃型或耐火型线缆敷设在防火桥架内或穿金属管暗敷,如必须明敷时,应在金属管上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二、 消防电源
1.消防用电设备(包消火栓泵、喷淋泵、增压泵、防排烟风机、正压送风机、消防报警设备、应急照明等)、客梯、通信机房、安保中心等用电均采用双电源供电。
2. 消防负荷供电电缆均采用矿物绝缘电缆。
3. 公共区域及重要机房、泵房均设置事故照明,走廊、各疏散口及疏散通道设带诱导标志的应急疏散照明。在本展览中心地上建筑部分设置有集中控制型消防应急灯具系统,系统符合《GB17945-2000》消防应急灯具国家标准。
4.本工程火灾报警系统属特级保护对象应设置防火剩余电流动作报警系统。
第七节: 给排水消防设计
1.供水水源
酒店室外消防用水由酒店广场北侧绿化带内和酒店东侧绿化带内(业主提供)的二路市政给水管网供水,给水进户管管径为DN200。室内消防用水由设置在地下二层的容积为600立方米消防水池(分两格)内的水体供水。为保证供水安全可靠,基地内室内外消防供水管呈环状布置。
2. 消防设施配置和用水量 序号消防给水系统类型 消防用水量 火灾延续时间 一次灭火用水量 1 室外消火栓 30L/s 3h 324m3 2 室内消火栓 40L/s 3h 432m3 3 自动喷水 35L/s 1h 126m3 4 自动扫描射水高空水炮 10L/s 1h 36m3 5 水喷雾 35L/s 63m3 6 消防总用水量 30L/s+40L/s+35L/s=105L/s 备注:自动扫描射水高空水炮用来替代自动喷淋。 消防总用水量约为:105 L/s;消防水池有效容积约为:600 m3
(分两格);消防水池及消防加压泵等设备设置在地下二层设备机房内。
3. 室外消火栓系统
酒店的外围沿四周道路边间距不大于120米设置室外埋地式消火栓对建筑物进行保护,每个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大于150米,室外消火栓采用低压消防给水系统,室外消火栓利用市政给水管网水压直接供水。
4. 室内消火栓系统
酒店在楼梯出入处、楼梯前室、走道和明显易于取用的地点设置DN65室内消火栓对每个楼层进行保护,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其系统由消防水池、室内消火栓加压泵、室内消火栓和消防高位水箱等设备组成(为保证初期火灾消防用水的需求,在酒店顶层最高处设置18立方米不锈钢消防高位贮水箱)。室内消火栓布置保证同层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水枪充实水柱长度大于13米。最高处消火栓压力不足之处设置增压泵增压。室内消火栓采用钢制成型消火栓软管卷盘灭火器组合箱,内配DN65消火栓一只、DN19水枪一支、口径为DN65长度为25米消防水带一根、栓口直径为DN25的消防软管卷盘(胶带内径不小于19mm,长度不大于30m,水枪喷嘴口径不小于6mm)、启泵和报警按钮各一付以及5Kg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2具。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可调式减压阀进行竖向分区,使分区最低处静水压力不超过,在局部压力超过的层面的消火栓处设置减压孔板。消火栓系统竖向均布置成环状,并采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以保证检修时的消防供水要求。
5.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酒店的地下室车库、客房、走道、餐厅、多功能厅、会所、健身中心等和其它公共活动场所均设置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进行保护,自动喷水系统采用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当发生火灾时,由闭式喷头探测火灾,水流指示器报告起火区域,湿式报警阀组的压力开关启动供水泵,其系统由消防水池、自动喷水加压泵、湿式报警阀组、水流指示器、闭式喷头和消防高位水箱等设备组成,其设计参数为:
火灾危险等级 喷水强度 作用面积 备注 酒店中庭(净空<12米) 6L/min·㎡ 260㎡ K=80,喷头最大间距3m 地下车库 中危险二级 8L/min·㎡ 160㎡ K=80 餐厅等其他部位 中危险一级 6L/min·㎡ 160㎡ K=80 在每个楼层或每个防火分区均设有水流指示器。系统采用玻璃球喷头,其动作温度为68℃,其中厨房、锅炉房采用动作温度为93℃的喷头。公共娱乐场所采用快速响应喷头。
在设备间内设置湿式报警阀组,每个报警阀组控制的喷头数量不超过800个;每个报警阀组供水的最高、最低位置的喷头高程差不大于50米。
屋顶机房内设置喷淋系统局部增压设施以保证最不利点喷头的工作压力不小于5米。
6. 自动扫描射水高空水炮灭火系统
酒店中庭(高度约15米)采用自动扫描射水高空水炮(替代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进行保护,其系统(全称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消防给水系统)由消防水池、高空水炮加压泵、水流指示器、电磁阀、自动扫描射水高空水炮、红外探测组件和消防高位水箱等设备组成,其设计参数为:
火灾危险等级 喷头设置方式 喷头布置 设计同时开启喷头数 设计流量 中危险一级
行:1行 ;列:2列 2个 2个 10 L/s 7.柴油发电机房采用水喷雾灭火系统进行保护,设计喷雾强度采用20L/min·㎡,持续喷雾时间采用,喷头工作压力采用。共设置1套雨淋报警阀组进行保护。
8.距离室外消火栓15~40米处设置DN150消防水泵接合器6套,供消防车往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供水。
9. 在各机房、电气房、库房、走道以及有固定人员值班的场所设置手提式灭火器,变电所采用手推式灭火器,其类型采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一般场所按A类火灾种类设计,其灭火器配置设计参数为: 火灾危险等级 最大保护距离 灭火器最低配置基准 严重危险级
立方米钢筋混凝土消防水池(分两格)和消防水泵等设备设置于地下二层设备机房内;18立方米不锈钢高位消防水箱设置于最高层处机房内;重要的电气机房采用气体灭火系统。
手提式 15m 手推式 30m 最小配置灭火器级别 3A 最大保护面积 50 ㎡/A 第八节: 暖通消防设计
1. 本工程设有消防控制中心,用于酒店火灾时作出反应:显示、报警和控制。
2. 火灾时,消防控制中心自动停止空调设备和与消防无关的通风机的运行,并根据火灾信号控制各类防排烟风机、补风设备等设施的启用。
3. 当火灾确认后,同一排烟系统中着火防烟分区的排烟口或自动排烟阀呈开启状态,其他防烟分区的排烟阀或排烟口呈关闭状态。
4. 地下车库排烟系统与平时通风系统兼用,排烟量为6次换气次数,补风量为5次换气次数。排烟风机与排风风机兼用,补风风机与送风风机兼用。 5. 燃气锅炉房的事故排风机接入应急电源。
6. 设气体灭火的重要机房,在完成气体灭火后进行机械排风,排风口设在房间下部,排风量不小于5次换气次数。
7. 地下室各功能房及内走道均按要求设机械排烟系统。 8. 裙房各区域均按要求分别设机械排烟系统,自然补风。 9. 酒店客房区域内走道按要求设机械排烟系统。
10. 消防楼梯间、消防楼梯前室及合用前室分别按要求设正压送风系统。 11. 封闭避难间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12. 所有穿越防火分区的楼板、隔墙处的送、回、新、排风管均设有70℃防火阀,并加设柔性非燃烧材料防火封堵。
13. 所有厨房排油烟管穿越防火分区的楼板、隔墙处均设有150℃防火阀。
14. 竖风道与各层水平支风管连接处均设有防火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