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破解高考招生中的骗局-最新教育资料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破解高考招生中的骗局

【编者按】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后,广大学生和家长便要进入高招咨询、填报志愿环节,而一些高招骗子也开始蠢蠢欲动,趁机作案。近年来,利用高考招生进行诈骗的案件越来越多,而且行骗花样不断翻新,每年都有不少考生和家长上当受骗。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汇总近年来众多的高招诈骗案件,总结出骗子惯用的五类十余种骗局,提醒家长朋友提高警惕,同时请认真了解高校招生录取政策、规定及程序,正确对待子女上学问题,谨防上当。

每年高考前,教育部都要发出高考招生预警,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只有考生高考成绩达到录取批次和相应高校的分数要求,才有机会被录取,切勿心存侥幸,轻信不实传言,要明辨诈骗伎俩,通过正规渠道了解招生政策,通过指定方式查询确认录取结果,若有疑惑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核实,避免上当受骗。但是,高招诈骗案件每年都发生。骗子们精心策划的骗局主要有以下五大类:

骗局一:夸口有特殊渠道

2009年5月,北京警方破获一起诈骗案,两名骗子精心策划,谎称自己在中国音乐学院有特殊渠道,骗取一名考生家长信任,然后以疏通关系为由多次索要现金,共骗取11.5万元。该案件经媒体报道,引起轰动,不仅因为骗取的金额之大,而考生

家长轻信骗子长达两年之久更是让人匪夷所思。

为了把骗局做得逼真,有的骗子甚至租用高校校舍、学生公寓,堂而皇之地行骗。2006年,5名在校大学生在江西财经大学综合楼租到一间办公室,挂出“江西财经大学工程管理学院招生处”的牌子,并细致分工,让长相成熟者假扮院长助理,每天在办公室接待前来咨询的考生家长。他们伪造入学协议承诺书,骗得赃款共计27万余元。

承诺“花钱买分”是骗子们惯用的行骗手段。2010年,考生家长王某轻信一个自称在XX局,XX局有亲戚的老乡,花8万元买了8分,把儿子送入南京政治学院。等孩子拿着录取通知书去报到时才发现,录取通知书上还有四个小字:地方代培。想报到,还要交3万元的学费并签订代培协议。王某大呼上当,而那位神通广大的老乡早已携款逃之夭夭。

夸口有特殊渠道也是高招骗子常耍的把戏,他们或自称是某高校招生人员,或吹嘘自己神通广大,与高校领导有特殊关系,可以弄到“内部指标”、“机动名额”,可降分或优先录取考生,比如有办法让达到二本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重点院校,达到专科分数线的录取到本科院校,或者从普通专业调到热门专业,等等,诱骗考生及家长填报志愿,然后强调录取难度,索要高额活动经费。

事实上,在“阳光招生”的机制下,国家对于各省(市、自治区)招生计划有严格控制。省级招生办按规定公布招生计划,

所有录取均须按网上录取程序进行,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和“机动名额”。高招实现网上远程录取后,各省(市、自治区)招生办的电脑程序自动按考生志愿和分数由高往低排序,并按照各高校招生章程规定的投档比例向高校传送电子档案。不够投档线的考生,电子档案不可能传给学校。即使真是高校负责招生的人员,也没那么神通广大。即便录取环节中一些院校因报考人数不足,招不满学生,也会采取征求志愿或降分征求志愿等形式,及时通过媒体向符合条件的考生进行公开征询。

专家指出,家长想让孩子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心情可以理解,但一定要正视现实,切不可有投机取巧的侥幸心理,否则就会让骗子有可乘之机,结果不仅血汗钱打了水漂,还会耽误孩子的正常录取。

骗局二:混淆教育形式

2005年,“黑户校长诈骗案”轰动一时。骗子刘伟康在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镇马池口村开办了一所学校,并谎称该校系公办,毕业后可颁发毕业证书。他冒用首都联合职工大学和司法行政学院的名义招生,骗取4.9万余元,导致多名学生求学失败,最后他因诈骗罪被判处一年半徒刑。

此类骗局并不鲜见。有的不法教育机构为利益所驱使,不惜用“挂羊头卖狗肉”的丑恶伎俩,假借高校名义招生,其实不过是高校下属的一个分部或者培训点。

行骗过程中,骗子们往往以“扩招”、“自主招生”、“定

向招生”等形式来误导考生和家长,让他们以为可以在分数不够的情况下被学校录取。骗子混淆教育性质,以“包分配”、“教育部注册”、“国家承认学历”等吸引考生就读,其实质往往是自考辅导班或者成人教育,甚至仅仅是职业培训。考生进入该校,实际走的不是国家正规院校统招的录取程序,而是高校自行招收的自考助学班或成人高考补习班,毕业后由学校单独颁发毕业证书,但国家不承认学历,除非学生在入学后参加国家统一的自学考试,全部课程合格后申请国家承认学历的自考文凭。一些所谓的“入学=就业+高薪”承诺,实质是自考和技术证书培训相结合的职业培训机构在招生。有的标明“全日制”,其实质是全日制的自考辅导班,有的是成人高考助学班,先把考生招收入校,再让他们参加次年的成人高考取得学籍。

专家提醒家长,教育部严禁高校通过虚假宣传、混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违规承诺等方式吸引甚至欺骗考生入学。近年来,普通高校自主权逐步放大,但“扩招”、“自主招生”、“定向招生”等招生方式都由教育部备案并制定有严格录取政策。 如果考生拿到的不是国家承认学历的普通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入学后也不会通过教育部门的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更拿不到普通高校的毕业证书。所以,填报志愿前,考生和家长一定要仔细查阅目标高校《招生章程》中的校址(有无分校)、层次(本科、高职或专科)、办学类型(如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公办或民办高等学校、独立学院、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技术

学校等)、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等信息。收到录取通知书后,要详细核查上面所属学校,是属于自考还是成人高等教育性质,及时识破混淆概念的欺骗手段。 骗局三:谎称特殊招生

2005年6月,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特大招生诈骗案。骗子王茂林、陈新以可以搞到某高校自主招生指标的名义,伪造高校印章、录取通知书和收款收据等,招聘员工,住进该高校附近的高级宾馆,明目张胆地开始招生。他们哄骗考生和家长,按每名考生5万元的标准收费,共牟利647万元。

专家介绍,自主招生是2003年以来选拔拔尖创新人才的一种招生方式,且要求严格,绝非花钱就能搞到指标。被自主招生录取的考生,不仅要在高考前通过学校组织的测试,还必须参加高考,且成绩必须达到考生所在省的重点大学分数线。 除了自主招生,骗子们还在打定向招生的主意。他们宣称自己可以为考生补办定向报名手续,安排增补定向招生计划等,公开叫价,收取“定向费”,诈取钱财。

2006年,网上的招生信息让人难辨真假。一家“招生代理公司”在网站上自称主营业务是“北京及全国公办大学计划外和优秀民办大学招生咨询,委托定向招生,优秀教育项目推广,发展下级加盟商”,并承诺“只要考过400分,交20万就能上清华大学”。媒体曝光此事之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招生办负责人均予以否认。清华大学招生办在接受

破解高考招生中的骗局-最新教育资料

破解高考招生中的骗局【编者按】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后,广大学生和家长便要进入高招咨询、填报志愿环节,而一些高招骗子也开始蠢蠢欲动,趁机作案。近年来,利用高考招生进行诈骗的案件越来越多,而且行骗花样不断翻新,每年都有不少考生和家长上当受骗。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汇总近年来众多的高招诈骗案件,总结出骗子惯用的五类十余种骗局,提醒家长朋友提高警惕,同时请认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mlmz9sc7s862m61dk4v721et5ixw1005l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