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知人论世 “象”“境”并重
[新题体验] 2020年山东高考模拟卷出人意料地考查了现代诗歌,标志着高考命题指挥棒的转向,即由原来的“考什么学什么”转变为“学什么考什么”。其实,现代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类文本,一直在之前的《考试大纲》规定的考查范围之内,只是近年没有考查而已。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
现代诗歌的特点是形式比较自由,内涵开放,意象经营重于修辞,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现代诗歌的分类有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基本的有以下几种: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
1
结构形式分为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出现的重要的诗歌流派有尝试派、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派、湖畔诗派、象征诗派、现代派、七月派、九叶诗派等。
(2020·山东模拟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
刈禾女之歌 辛 笛 大城外是山 山外是我的家 我记起家中长案上的水瓶 我记起门下车水的深深的井 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 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 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
在雨里生长 如今我来日光下收获 我想告诉给姊妹们 我是原野上的主人 风吹过镰刀下 也吹过我的头巾 在麦浪里 我看不见自己 蓝的天空有白云 是一队队飞腾的马 你听 风与云 在我的镰刀之下 奔骤而来 一九三七年四月三十日
在苏格兰高原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城外是山/山外是我的家”,既点出抒情主人公的出身背景,也含有城市与乡
2
野的对比。
B.“我想告诉给姊妹们/我是原野上的主人”,写刈禾女收获时的心理活动,表达她对拥有原野感到欣喜。
C.“风吹过镰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写刈禾女劳作时的欢快,也写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
D.“在麦浪里/我看不见自己”,是从宏阔的视野观看原野,着意写刈禾女在面对原野时的渺小感。
解析:选D。“着意写刈禾女在面对原野时的渺小感”错。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歌前四行,从“大城”“山”转向“水瓶”“井”,节奏也变得舒缓,这种变化带有情感倾向。
B.“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在雨里生长”,是静与动、空间与时间的结合,这是该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C.“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以抒情的笔触表达了刈禾女愉悦的心情。
D.“你听 风与云/在我的镰刀之下/奔骤而来”,通过使用祈使语气和加快节奏,增强了抒情效果。
解析:选B。没有“静与动、空间与时间的结合”,也不是“该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3.“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中的“空而常满”如何理解?
答: 答案:①“水瓶”和“井”空而常满,刈禾女的内心也空而常满;②“空而常满”指“我”的内心空阔,却十分充盈,感到满足;③具有思辨性和哲理性。(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4.诗歌从刈禾女的角度抒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
3
答案:①可直陈内心,并将眼前所见与个人记忆结合起来,让刈禾女的形象更为丰满;②通过刈禾女情绪的起伏变化,形成内在的韵律感;③充分调动个人感官,多角度呈现人与原野的关系;④从“我”的角度抒情,“我”既指刈禾女,部分地方也可指诗人,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针对提升一 缘景析情,由象索意
——分析现代诗歌的形象和情感
分析诗歌的形象和情感,既是理解鉴赏的基础,也是高考的重要命题点。
诗人通过塑造独特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情感,其形象类型通常为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或景物形象。通过感知作者对所塑造形象的描绘,深刻理解形象的内涵,能够领会诗歌所抒发的情感。
诗歌的本质在于抒发感情,诗歌的巨大艺术魅力也在于此。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需要准确把握诗歌描写的内涵,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从而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
诗歌是作者对一定时代生活的态度及认知,因此,阅读诗歌,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表达的内容以及作者表现出的思想感情。
提升角度一 捕捉意象,领略意境——突破形象分析两题型
[明方法·迷途指津]
【智能素养】
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1.人物形象一般指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一般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4
【答题指津】
一般从三个方面来考查诗歌的形象:(1)分析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2)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3)揭示形象的深层意义。
(一)鉴赏人物、物象型 1.提问方式:
(1)这首诗歌刻画了一个什么形象?
(2)这首诗歌中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分析步骤:
(1)找出描写人物或物象的有关诗句,分析形象,识别性质。 (2)概括描述形象特征。
(3)知人论世,结合诗歌主旨分析形象的意义。 3.答题步骤:
(1)描绘诗歌中人物或物象的形象。
(2)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并给予一个准确的定位。 (3)归纳形象寄托的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二)鉴赏景象型 1.提问方式:
(1)这首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分析步骤:
(1)找出描写景象的有关诗句,抓住主要景物。 (2)概括景象营造的氛围。 (3)结合诗歌意境分析作者情感。 3.答题步骤:
(1)描绘诗歌中展示的图景画面。抓住主要的景物,用描写方式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原诗,二要想象合理,三要语言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的词语(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冷、清新明丽等)概括,准确体现景象的特点、情调。
(3)分析作者借助景象抒发的情感。切忌空洞,要具体。答出“为什么”或“如何表现的”。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