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3合1练七
(25分钟 108分) 第1组(36分)
1.(2024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冲刺模拟四,1)下列有关“骨架(或支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信息传递有关 B.多聚体的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C.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原核细胞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 D.DNA分子中的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答案:D
解析: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A项正确;多聚体的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B项正确;原核细胞的细胞膜结构与真核细胞相似,都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而且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具有流动性,C项正确;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D项错误。
2.科学家从线粒体中分离出一种可溶性蛋白质,并且发现该物质(简称F)不仅在能量储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还是形成ATP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酶的复合体。生化实验还证实,当某些物质存在时,F还可以把ATP缓慢水解为ADP和磷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F水解ATP的过程可能需要其他物质共同参与 B.物质F同时具有类似于ATP水解酶及ATP合成酶的活性 C.线粒体中若缺少物质F,ADP可能无法与磷酸结合形成ATP D.线粒体中形成ATP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源于葡萄糖的分解 答案:D
解析:由题干可知,在某些物质存在时,F还可以把ATP缓慢水解为ADP和磷酸,A项正确;题干信息显示:F是形成ATP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酶的复合体,且F可以把ATP缓慢水解为ADP和磷酸,故F同时具有类似于ATP水解酶及ATP合成酶的活性,B项正确;由于F是形成ATP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酶的复合体,线粒体中若缺少它,ADP可能无法与磷酸结合形成ATP,C项正确;线粒体中形成ATP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丙酮酸的分解和[H]和氧气的结合,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分解,D项错误。 3.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髄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肢体疼痛,发生瘫痪。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染脊髓中的传出神经元。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细胞后,脊髓灰质炎病毒可在宿主细胞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 B.浆细胞在受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直接刺激后,可产生能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C.脊髓灰质炎患者的某些非条件反射可能消失,但通常不会出现感觉障碍 D.脊髄灰质炎病毒属于寄生生物,呼吸类型为无氧呼吸 答案:C
1
解析:脊髓灰质炎病毒吸附在宿主细胞表面后,将遗传物质注入受体细胞,蛋白质外壳留在受体细胞外部,不属于被动运输,A项错误;浆细胞不能直接识别脊髓灰质炎病毒,B项错误;传出神经元受损,效应器不能发生反应,某些非条件反射可能消失,但传入神经元正常,仍可在大脑皮层形成感觉,C项正确;脊髄灰质炎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单独不表现生命现象,没有呼吸作用,D项错误。 4.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的成分、理化性质及其稳态的调节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麦芽糖属于小分子物质,可存在于该“媒介”中 B.该“媒介”的稳态指的是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 C.调节该“媒介”稳态的系统是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 D.该“媒介”pH的稳定与HC答案:D
解析:内环境是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麦芽糖是植物二糖,而植物二糖必须在人体消化道内分解成单糖才能被机体吸收,故内环境中没有麦芽糖,A项错误。内环境的稳态指的是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B项错误。调节内环境稳态的系统有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C项错误。内环境的pH保持相对稳定与HC5.下列关于种群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应高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而死亡率则相反
B.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中的雄性个体主要是通过改变种群年龄结构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时,当标志物易脱落或颜色过于鲜艳时均会增大误差 D.自然环境中增加某种群的天敌数量不影响该种群的K值 答案:C
解析: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但两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大小无法比较,A项错误;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中的雄性个体主要是通过改变种群性别比例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B项错误;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计算公式是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当标志物易脱落或颜色过于鲜艳时均会影响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导致误差增大,C项正确;一个种群的K值不是恒定不变的,自然环境中增加某种群的天敌数量会导致该种群的K值减小,D项错误。
6.下图甲中4号为某遗传病患者,对1、2、3、4进行关于该病的基因检测,并将各自含有的该致病基因或正常基因(数字代表长度)用相应技术分离,结果如下图乙(字母对应图甲中的不同个体)。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和HP
等离子有关,D项正确。
和HP
等离子有关
A.通过比较甲、乙两图,4号个体患红绿色盲症
B.系谱图中3号个体的基因型与1、2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2
C.等位基因的区别不只是碱基序列不同,还可以是基因的长度不同 D.3号与一该病基因携带者结婚,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6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该病具有“无中生有”的特点,且后代患者是女性,因此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因此4号不可能是色盲患者,A项错误;图乙显示d只有一种基因,因此为患者4号,基因型为aa;而a、b、c的基因型相同,都是杂合子Aa,B项错误;等位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同,且基因的长度也可能不同,C项正确;3号基因型为Aa,与携带者Aa结婚,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4,D项错误。
第2组(36分)
1.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中两种不同RNA的合成过程不可能同时发生 B.真核细胞中的DNA形成过程一定不会发生在细胞核外 C.在有丝分裂间期中心体倍增的细胞,可在末期形成细胞板 D.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密切相关 答案:C
解析:不同的RNA由不同的基因转录而来,所以同一细胞中两种RNA的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A项错误;细胞中的DNA形成过程主要在细胞核内发生,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复制形成DNA,B项错误;在有丝分裂间期中心体倍增的细胞,可能是动物细胞也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在末期形成细胞板,C项正确;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核糖体的形成不都与核仁密切相关,原核生物细胞中有核糖体,但是没有核仁,D项错误。
2.CO2是生物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化合物,下列有关C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O2是生命活动的调节因子,作用时间短暂 B.人体肌细胞中的CO2都在线粒体基质中生成 C.在光下植物的CO2释放量可以表示其呼吸速率 D.CO2都是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的 答案:B
解析:CO2是生命活动的调节因子,参与体液调节,作用时间比较长,A项错误。人体肌细胞中的CO2,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B项正确。在光下,植物的CO2释放量表示的是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与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的差值,可以表示其净光合速率,C项错误。CO2主要是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的,还可以通过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D项错误。
3.(2024甘肃天水一中二模,1)下列以水稻为实验材料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发芽的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内,加入斐林试剂,试管内立即呈现砖红色沉淀,这是因为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还原糖
B.用水稻幼苗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加入无水乙醇后研磨、过滤即可 C.用水稻根尖观察有丝分裂的操作步骤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D.鉴别某株水稻是否为纯合子的最佳操作是套袋、收获、种植、观察 答案:D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