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1版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一 课案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学案) Word版含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课案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分清六类文言虚词

现代汉语的虚词一般情况下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文言虚词和虚词的分类大体上和现代汉语相同,所不同的是代词一般也归入虚词一类。

文言虚词和实词相比,虚词数量要少得多,它有以下四个特点:

(1)用法比实词灵活。往往一个字有多种用法,多种解释,乃至分属几类词。 (2)使用频率比实词高。有些常用虚词,在一篇文章甚至一个句子中会出现多次。

(3)语法功能比实词强。实词通常靠虚词的组合、连接、辅助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

(4)在汉语的发展史上,虚词的变化比实词大。迄今只有少数虚词在普通话的某些特定语句里继续使用,其余大多数已经不用或被另一种说法代替,或者虽仍在使用,但是意义变了。

因此,确切了解并掌握文言虚词,特别是一些常用的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对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一)代词

代词是代替词、词组和句子的词。它的作用是避免相同词语重复,使文章简洁。 1.人称代词

①第一人称:吾、余、予、我等。 ②第二人称:汝(女)、而、尔、若、乃等。 ③第三人称:之、其、彼、伊、厥等。

- 1 -

2.指示代词

①近指代词:此、是、兹、斯等。译为“这”“这个”“这样”。 ②远指代词:彼、夫、其等。译为“那”“那个”“那样”。 ③旁指代词:他。译为“别的”“其他的”。

④不定代词:或(有的人)、某(某人)、莫(没有人、没有谁)、无(没有哪一样东西)等。

3.疑问代词

①代人:谁、孰等。可译为“谁”等。

②代事物:何、胡、奚、曷等。可译为“什么”等。

③代处所:安、恶、焉、盍等。可译为“哪里”“什么地方”等。 4.辅助性代词 “者”和“所”。 (二)副词

副词的基本功能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作句子的状语或补语。 1.程度副词

程度副词是表示性质、状态或行为动作所达到的程度的副词。多用来修饰形容词或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

①轻微度:少、稍、略等。可译为“稍”“稍微”“略微”“丝毫”。

②加深度:愈、益、弥、尤、加、滋、更等。可译为“更加”“尤其”“越”等。 ③极高度:最、极、甚、殊、太、至、尤、良、大、绝、特、颇。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很”“极”“太”“非常”“十分”“分外”“特别”等。

- 2 -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程度副词并体会: ①太后之色少解。(《触龙说赵太后》) ②请略陈固陋。(《报任安书》)

③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 ④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⑤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梁惠王上》) ⑥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墨子·非攻》) ⑦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汉乐府《陌上桑》) ⑧老臣今者殊不欲食。(《触龙说赵太后》)

⑨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史记·商君列传》) ⑩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贾谊《论积贮疏》) 况臣孤苦,特为尤甚。(《陈情表》)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陈情表》)

答案:①少,稍微 ②略,略微 ③微,略微 ④弥、愈,更加 ⑤加,更加 ⑥愈,越;兹,更; 益,更加 ⑦颇,很 ⑧殊,很 ⑨良,很 ⑩甚,很

2.范围副词

表示动作行为或与动作有关的人或事物的副词。修饰动词,作状语。

①表总括:悉、皆、尽、咸、胜、俱、举、毕、凡。可译为“全部”“都”等。 ②表仅限:唯、特、徒、独、直、第、但、止、则、仅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只”“只是”“只有”“仅仅”“单独”等。

③表共同:共、同、并、相等。可译为“一起”“一同”“共同”等。

特,特别

至,最

- 3 -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范围副词并体会: ①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孟子·梁惠王下》) ③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④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桃花源记》) ⑤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

⑥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史记·项羽本纪》) ⑦凡百三十篇。(《报任安书》)

⑧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⑨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五人墓碑记》) ⑩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梁惠王上》)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木兰诗》)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华山”。(《游褒禅山记》)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

答案:①毕,完 ②举,全 ③悉,都 ④咸,都 ⑤率,大都 ⑥尽,全 ⑦凡,总共 ⑧特,只 ⑨徒,空,仅 ⑩直,只

3.时间副词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持续与时间有关的副词。 ①过去、向来时:表示行为动作已经发生或曾经发生。 表示“已经、曾经”意思的有“既”“已”“曾”“尝”。

表示“以前、起先、当初、过去、原来”意思的有“向”“初”“曩”“始”“昔”

唯,只是

止,只有

独,只有

相,共同

- 4 -

等。

表示“常常、经常、一向、向来”意思的有“常”“素”“雅”“恒”等。 ②正在、变化时:表示行为动作正在进行。

表示“正在、恰逢”意思的有“方”“正”“适”“会”。

表示“一会儿、片刻、不久、不一会儿”等短暂时间的副词有“俄”“旋”“寻”“须臾”“未几”“斯须”“无何”“既而”等。

表示“突然、急忙、立刻”等时间紧迫急剧的词有“急”“遽”“猝”“立”“即”等。

表示“将、将要、接近”意思的有“行”“将”“行将”“且”等。 表示“终于、最终、终了”等最终结果的有“终”“卒”“竟”等。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时间副词并体会: ①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

②臣意往,饮以莨荡药一撮,以酒饮之,旋乳。(《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③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左传·隐公元年》) ④北亦未敢遽轻吾国。(《指南录后序》) ⑤既来之,则安之。(《论语》)

⑥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鸿门宴》) ⑦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五人墓碑记》) ⑧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吕氏春秋·察今》) ⑨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

⑩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 5 -

2021版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一 课案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学案) Word版含答案

课案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清六类文言虚词现代汉语的虚词一般情况下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文言虚词和虚词的分类大体上和现代汉语相同,所不同的是代词一般也归入虚词一类。文言虚词和实词相比,虚词数量要少得多,它有以下四个特点:(1)用法比实词灵活。往往一个字有多种用法,多种解释,乃至分属几类词。(2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mjge7eazi6j6mw9sjhs44p5c1cp2i00e0a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