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整体设计 ◆教学目标

一、课标要求

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欣赏《清明上河图》,说一说宋代城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赏析《清明上河图》,了解宋朝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学习,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收集宋词名篇、元曲代表作,体会其风格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宋元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是城市文化发展的新高峰。

◆教学重点

宋元时期的城市发展和城市文化。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欣赏《清明上河图》,说一说宋代城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而宋元时期的城市发展和城市文化正是对课标要求的具体体现。

◆教学难点

宋元时期城市发展和城市文化繁荣的原因。 结合导学案所提供的材料和所学知识,认识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与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印发导学案和搜集教学材料,制作视频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启发式教学、资料研习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等。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展示:宋词《水调歌头》 学生齐读。

教师过渡:宋词是继唐诗后的一种新体诗歌,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宋词,走进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宋词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讲授新课 一、宋词元曲

多媒体展示:根据教材及所学知识完成表格。 宋词 元曲 风格特色 代表人物及作品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根据教材找出答案。 教师过渡:宋词元曲仅仅是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的一个侧影,宋元时期是中国城市发展的新阶段,使中国的城市文化达到一个新高峰。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学习其他内容。 二、城市发展

多媒体展示:考参教材相关地图,完成表格 朝代 北宋 南宋 元朝 都市古名称 现在的名称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北宋——东京——开封,南宋——临安——杭州,元朝——大都——北京。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通过教材寻找答案的能力。)

【合作探究】请同学分小组讨论,思考导学案环节三合作探究部分第一问,讨论并得出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根据材料回答问题,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材料中找寻答案的能力。)

多媒体展示:

材料一 唐代的长安城和北宋的东京城。(图见PPT)

材料二 坊市制的核心是对城市中的居民生活和商业活动实行时间和空间上的双重制约。这一制度盛行于西汉至唐代。西汉长安城市场偏于西北一隅;唐长安城中,全城商业仅限于东、西两市。北宋时,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东京城的商业活动已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城市不再有坊、市的严格区分。南宋时,临安城的商业十分兴旺,城市中部是工商业集中地区,坊制不复存在。此时,市集突破城郭的限制,不断向城外扩展,在城市附近形成新的商业区。

——摘自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下册P41

[提出问题] 根据材料分析,唐代的长安城和北宋的东京城,在商业活动的设置上有何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打破空间和时间限制,市集设置更加灵活。宋代商业十分繁荣。 教师讲解:北宋的首都东京(开封)与唐的首都长安在都城结构上有很多不同,根本的一点在于:不再有先前那种坊、市之间的严格区分。唐代实行坊、市制度,把商业区和居民区严格分开,用墙把坊围起来,除了特定的高官等以外,其他人不许向街路开门。宋代的开封和其他大城市的繁华,逐渐打破了坊和市的界限。居民破墙开店,已不足为奇,在开封城内,随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食店等。空间的藩篱倒塌了,时间的限制也在崩溃。

从汉代到唐代,政府在都市中指定集市贸易地点,商人们集聚到那里做生意。唐朝时,集市在中午以200下鼓声而告开张,在日落前七刻钟以300下铜锣声而告结束。唐代规定,夜晚不能做生意,叫作“夜禁”。宋初宣布不禁夜市,商业活动不再有时间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大城市的商业活动从一大清早持续到夜成为了常见的现象。

(设计意图:了解宋朝时期商业活动的变化,明白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唯物史观。) 三、城市文化

[提出问题]阅读课本 说说宋元时期的都市文化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可以从市民人数、从业场所、传统节日、文学形式等方面思考)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城市中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传统节日在宋代都有了;出现了新的文学

形式“宋词元曲”。

展示: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文化生活十分丰富,出现了许多传统节日,出现了新的文学形式。

展示:各种娱乐节目、传统节日等图片。

教师讲解: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寺庙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各种表演。开封城内还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娱乐场所中有着各种艺人在进行表演,有猴戏、角抵、说书、傀儡戏、斗蟋蟀、卜卦、唱曲、剃头、杂剧等,十分热闹。宋代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蹴鞠是中国古代流传久远,影响较大的一朵体育奇葩。相扑原产于我国,唐朝时传到日本,现为一种流行于日本的摔跤运动。

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一些节日的习俗也一直流传至今。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春节期间有贴春联、吃年夜饭、除夕守岁、拜年等习俗,节令食物有饺子、年糕、春卷、糍粑等。每年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吃汤圆,还有着逛花灯、猜灯谜、舞龙舞狮等节日活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节日期间吃咸蛋、粽子,喝雄黄酒等,还有着赛龙舟、挂艾叶等习俗。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每逢中秋,赏月谈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月饼也是节日间最为流行的食物。

宋元时期出现了宋朝元曲等新的文学形式。词的内容开始大多描写花前月下的景色,到了宋代才有较大的变化,风格多样,内容广泛。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关汉卿,他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四人被誉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再现宋元时期的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知识的展现更加直观、感性,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便于利用图片把握知识。)

【合作探究】请同学分小组讨论,思考导学案环节三合作探究部分第二问,讨论并得出结果。

展示:文字材料分析

材料三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摘自中国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p31 材料四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摘自中国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p55 材料五 宋朝的建立与统一,消除了晚唐、五代分裂割据的局面,社会经济得以正常发展。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水陆交通的便捷,统一的货币制度,铸钱量的增加及纸币(交子、会子)的创设与发行,坊市制度破坏后带来的沿街开店,营业时间的不受限制,统一的商税制度,以及与辽、金、夏的“榷场”贸易和兴盛的海外贸易,都为宋代城乡的商业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发展条件,促使宋代大小城市及乡村镇市的商业空前繁荣。

材料六 宋辽议和使得两国在以后的118年时间里没有再打仗。这是一次真正的和平条约。宋朝赢得了和平发展机遇。宋朝的繁荣和文化的发达都是以此为开端。与西夏的议和也有相同意义。长期的和平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政府能专注经济文化事业。

材料七 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宋代百姓多穿窄袖服装。宋辽在边境上进行互市贸易,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整体设计◆教学目标一、课标要求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欣赏《清明上河图》,说一说宋代城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说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就有了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mive73fej9vfqx3d4pq7px008twlp015eb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