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心理发展的内涵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在生命发展的历程中,发展不仅有量的增加,而且有质的变化。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发生质变,使个体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因此发展呈现出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发展是连续的,各阶段并非彼此孤立,而是互相重叠地渐进,在发展过程中每一阶段的初期和后期都包含着前后相邻阶段的特点,发展中任何新的一步都是和以前的发展水平整合在一起的。 à连续性 在某些年龄阶段会因为持续发展的积累而出现某种心理特质的突发性变化或出现新的心理特征。à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遵循一定模式,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性。发展顺序是不可逆的,每一发展阶段也不可逾越,个体都必须以同样的顺序,从低向高地发展每个阶段。

3.不平衡性

指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个体从出生到成熟体现出多元化的模式,心理各组成成分在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不同;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4.差异性? 虽然任何个体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发展起始时间有早有晚,发展速度有快有慢,最终达到的水平有高有低,发展的优势领域往往也存在千差万别。个体差异非常明显,每一个个体的发展曲线都具有相同的发展趋势,但决不会完全重合。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是瑞士着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他对儿童认知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认为,认知的本质就是适应,即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1.认知发展观 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他用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这四个概念来解释这一过程。图式,是指儿童对环境进行适应的认知结构。人最初的图式来源于先天的遗传,表现为一些简单的反射,如抓握反射、吸吮反射等。同化,是儿童利用已有的图式把新刺激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过程。同化是图式发生量变的过程。顺应,是指儿童通过改变已有图

式或形成新的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顺应是图式发生质变的过程。通过顺应,儿童的认知能力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平衡,是指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均衡”。个体正是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的。

2. 影响发展的因素

皮亚杰认为,影响发展的因素有四:成熟、练习与习得经验、社会性经验和平衡化。成熟,是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为认知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练习与习得经验,是指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儿童认知发展的源泉就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活动。社会性经验,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主要涉及教育、学习和语言等方面。平衡具有自我调节的作用,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3.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阶 段 特???? 征 发?? 展?? 成?? 就 (1)客体永恒性。即当某一物体感知运动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物体仍然存在 (2)目标定向行为。能通过建立“容器玩具”图式,用常规方式处理玩具 阶段(0~2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语言岁) 和表象尚未完全形成 前运算阶(1)具体形象性;(2)思(1)动作图式符号化。即形成和段(2~7岁) 维的不可逆性;(3)尚未获得使用字词、手势、标记、想象等符号的

物体守恒的概念;(4)自我中心主义 (2)语言迅猛发展 掌握了一定的逻辑运算能具体运算力,但运算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阶段(7~11支持(运算指内部的智力或操岁) 作) 思维不依赖于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可通过假设推理来解形式运算答问题。 阶段(11~16岁) (1)假设演绎推理 (2)青春期自我中心 儿童思维发展已接近成人的水平 (3)进行群集运算 (2)去自我中心主义 (1)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 能力 4.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制约学习内容的深浅,制约学习方法的选择,对个体的学习效率产生影响,在学校教学中,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该研究如何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阶段,并提出适当的目标。 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只要教学方法和内容恰当,系统的学校教学就能够起到加速认知发展的作用。

5.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

第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强调认知发展对学习的制约作用,在教育教学中应依据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认知特点进行教学。

第二,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经过同化、顺应机制而建构起来的经验体系。这要求我们树立新的知识观、学习观,选择符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内容,通过精心组织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促进儿童认知发展。

第三,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认知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不断地组织和再组织过程,在新水平上整合新、旧信息以形成新结构。只有当所教的东西能够引起儿童积极探究和进行再创造的愿望和行动时,才会有效地被儿童所同化。

第四,教学应引导并促进学生的发展。维果斯基等人强调教学对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他认为,一方面,教学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必须以儿童一定的成熟为基础;另一方面,“教学应当走在发展前面”,要创造最近发展区。 第五,教育教学要适应个体差异。 三、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是美国现代着名的精神分析理论家。他认为,个体发展是持续一生的,而不是在成年早期就结束了。他提出了着名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八个阶段理论,认为在心理发展的每一阶段,个体都会面临着一个需要解决的心理社会问题,该问题引起个体心理发展的矛盾与危机。如果个体能顺利解决每一阶段所面临的矛盾与危机,就会对个体心理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相反,则会产生消极影响。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八个阶段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一、心理发展一般规律与教育(一)心理发展的内涵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二)心理发展的基本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mipk72pzm38ccg96mxg8n6j4879as00bv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