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考研政治主观题大题背诵必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考研政治主观题大题背诵必过

分析题答题思路

分析大题之永远三步走: ①是什么?

联系原理,照抄方法

该材料联系的是…原理,该原理认为…;**原理要求我们… ②怎么讲?

联系材料,解释说明;批驳错误观点(如果有) 这个材料告诉我们…; ③怎么干?

提出行动,建议措施

调动三个积极性:人+科技+自然条件

分析题可能之形式 34-38题:10×5=50分 34. 马原(哲学)

35. 中特+马原(政经) 36. 毛概+近现代史 37. 思修法基(思修) 38. 世经

分析题:马原(哲学) 1. 实践(人与自然) 2. 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 3. 必然性和偶然性

4.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认识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5.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分析题:中特+马原(政经)

1. 科学发展观: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联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2. 收入分配、社会保障 3. 农业与新农村(三农问题) 分析题:毛概+近现代史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 新民主主义社会 分析题:思修法基

1. 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分析题:世经 1. 经济全球化

2. 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分析题:马原(哲学) 1 实践 (人与自然的关系)

中特+马原(政经)1 科学发展观: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联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 是什么

1.定义 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 范畴

①生产 ②处理社会关系 ③科学实验 3. 基本特征 ①物质性(直接现实性); ②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

③社会历史性(受历史条件制约)

4. 实践是形成社会关系的基础(发源地) ①人与自身意识 ②人与人 ③人与自然

二、怎么讲

1.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①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实践使人从自然界分化出来 ②由于人在改造自然地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时,首先要遵循客观规律,所以人和自然需要和谐相处

③人类社会与自然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协调共同发展 2.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遵循客观规律 ①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能够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自己的目的;

②但人类不能不顾自然规律,为所欲为; 否则,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

3. 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坚决践行科学发展观 ①中国坚持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②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③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怎么干:4点行动 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 ②依靠技术进步,改善能源结构 开发新能源和可持续能源

③“少生孩子多种树”:

ⅰ. 控制人口,实行计划生育

ⅱ. 绿化改善环境,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加强环保的法制宣传

分析题:马原(哲学) 2 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

一、是什么: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

①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同一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1)互为对方存在的条件,相互吸收利己的因素; 2)双方可向各自对立面转化(需一定条件) 3)规定事物发展的方向;

★斗争性:相互排斥、相互制约 造成量变,实现质变。

二、怎么讲?永远之第二步: ①贯穿始终的“一分为二”:A+B

一方面,我们在干A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做B; 另一方面,我们在干B的时候,也要注意做A。 ②批判割裂的“形而上学”:

如果我们只注重A,忽视了B,我们就会…严重后果

如果我们只注重B,忽视了A,我们就会…另一个严重后果

三、怎么干:矛盾分析法 ⑴“两点论”: 16个字

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再16个字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⑵“重点论”:

①干事情,多选一: 抓关键--抓主要矛盾

②对一个人或事情做判断、评价: 看主流--看矛盾的主要方面

分析题:马原(哲学)3 必然性与偶然性

一、是什么?

①区别:

内外根源、稳定性表现、地位 ②联系:

ⅰ. …存在于…之中、通过大量的…表现出来、为自己的发展开辟道路; ⅱ. …背后隐藏着…、受…支配; ⅲ.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二、怎么讲?理论与题目概念对应的关系 三、怎么干?

方法论意义:积极发现并总结规律 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

分析题:马原(哲学) 4.1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一、是什么?感性认识vs理性认识 ①区别:认识的初级阶段VS高级阶段 ②联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③实现从感~到理~的第一次飞跃 Ⅰ获取丰富实际的感性材料 Ⅱ加工制作,上升为理性认识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④实现从理~到感~的第二次飞跃:检验认识 二、怎么讲? 三、怎么干?

①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我们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矛盾普遍性vs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将理论和实践不断地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理论中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实现理论的与时俱进。

分析题:马原(哲学) 4.2 理性因素vs非理性因素

①定义:

情感、意志(冲动、欲望、想像、直觉、灵感) ②作用:

理性因素:指导、解释、预见 非理性因素:动力、作用、诱发 ③两者关系:

理性因素是主导,理性因素制约非理性因素,但也承认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 ④怎么干: 创新!

科学的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合力

理性分析、严密论证+自信、意志力、发散思维、怀疑精神

在工作中敢于打破成规,勇于探索,突破前人,创建全新的工作方法

分析题:马原(哲学)5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 真理的特征:

⑴客观性——凡是真理都是客观真理(内容+标准) ⑵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绝对性=客观性 相对性:有待深化 ⑶二者联系:

①任何真理都是两者的统一(二者相互包含、相互转化)

②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真理:

反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教条主义、机械僵化, 怀疑科学、诡辩论 ▲我们应该怎么办?

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同

分析题:中特+马原(政经)2 收入分配、社会保障

1、基本理论: 按劳分配:分配个人消费品的社会主义原则。

即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以后, 按照各人提供给社会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1)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 为什么按劳分配是主体?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首先,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

其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2、结合材料

(1) 如何体现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按劳分配是全社会分配领域中主体的分配原则, 也体现在是公有制经济内部主体的分配原则。 (2)坚持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方面的体现,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最终实现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3)反对错误观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根据是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同劳动价值论并不矛盾。

3. 怎样做---方法论 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一、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在消费资料分配问题上存在一种误解:即把共同富裕看成是全体人民在同一时间以同等的速度富裕起来,

如果社会成员的收入出现了较大差距,就认为是两极分化,背离社会主义。 该种误解犯了“平均主义”的错误。 可能导致的两种错误思想及结果:

从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出发,如果不谈“先富”、只谈“共富”,不仅不可能为实现“共富”逐步创造物质基础,相反地,只能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导致共同的贫穷。 当然,如果不谈“共富”,只谈“先富”,就可能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的目标。 依靠什么手段富裕起来的问题?

考研政治主观题大题背诵必过

考研政治主观题大题背诵必过分析题答题思路分析大题之永远三步走:①是什么?联系原理,照抄方法该材料联系的是…原理,该原理认为…;**原理要求我们…②怎么讲?联系材料,解释说明;批驳错误观点(如果有)这个材料告诉我们…;③怎么干?提出行动,建议措施调动三个积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mhk04xlyt6ehs64cxfu8wrp7230fg017p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