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在作业人员上岗的必经之路旁,设置个人防护用品正确佩戴自查设施,配备红外语音提示器,并配备指纹识别系统,每天作业前安全员在此检查、督促作业人员正确佩戴个人安全防护用品。 6.1.5 临时用电布设
(1)施工站内主干道前,按照施工用电组织设计电缆走向图,在所牌后道路主干道中间设一根直径10公分加强抗压型PVC管穿越道路横方向,场内固定配电箱走线。
(2)总配电房设置在变压器侧面,加工棚拐角处,具体位置业主指定,总配房做好“五防一通”,室内悬挂操作规程牌,设置应急灯,摆放绝缘胶鞋和绝缘手套,门口设灭火装置和安全标志牌,有巡查记录和联系电话。
(3)主控楼区固定分配电箱设置主控楼广场上,靠近主道路,220千伏区设置在母联间隔靠近主道路旁,配电箱下做基础,配电箱中心高度为1.6米,设围栏并配备灭火器,挂安全警示牌,接线美观规范,有巡查记录和联系电话。配电箱采用公司统一配备的定制化箱,箱体外表颜色为绿色,箱体正面应标明一级、二级、三级。
(4)电源走向从电源变压器→总配电箱→分配电箱电源线路全部采用三相五线电缆直埋敷设。直埋电缆埋深大于0.7米,并在电缆上下均匀铺设不小于50毫米厚的细砂。地面上沿电缆走向每隔15米距离设置“地下有电缆”的标志,并注明走向。、
(5)各区域分配电箱→各区域开关箱电缆(三相五芯)沿电缆沟或围墙边沿明设(电缆沟形成后可放入沟底),通过支路时采用φ100钢质保护套管。所有开关箱→负荷(含便携式卷线电源盘)的电源线过支路均设可靠的保护设施。
(6)各级电源箱总开关选择可视开关,导线色标符合标准规范。电源箱内带电的裸导体前应加绝缘挡板。
(7)开关箱内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值采用≤30毫安,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值采用≤0.1秒;开关箱内一机一保护。
(8)各级剩余电流保护装置(末端保护除外),应选用低灵敏度延时型的保护装置。 6.3 电气安装阶段
各项作业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安全文明施工设施布置。重点策划作业现场机料摆放、成品保护、高处作业、个人防护、机械施工、工器具使用管理、危险品存放使用、临边防护及环境保护等具体措施:
(1)将施工现场35千伏区线路备用间隔出线侧划定为专用的设备、材料堆场区,堆场区地面进行平整,保证场地坚实、无积水。
(2)进场的设备及材料按定置化要求集中放置,整齐有序,设置临时围栏,并规范标识。
(3)导线施放场地敷设地毯保护,防止导线磨损。
(4)在液压机具下铺垫塑料纸布,防止渗油造成二次污染。作业现场设置液压机操作规程牌。
(5)登高作业应正确使用安全带、自锁器等防护用品,在横梁上移动时,应将安全带打在水平安全绳上,高处作业过程中不得失去保护。
(6)设备调整、引连线作业、设备安装调试应使用登高作业车或吊车高处作业平台,设专人指挥,注意成品保护。
(7)在站区35千伏区东北角搭设焊棚,焊接时,保持焊接现场清洁和通风良好,管母轨道设在一个水平高度上,焊接人员按规定使用专用面罩、工作服和电焊手套等劳保用品。作业现场布设安全标志牌和操作规程牌。
(8)设备上位,施工现场按照安全文明施工责任制区域化管理,设置安全标志、标识,明确安全责任人。拆除的包装箱、废弃物等及时清理。
(9)吊装设备采用软吊带,由起重指挥员负责指挥,设备上位时人员采用绝缘梯上下,并配备安全带,打在可靠位置。
(10)储油、滤油机和油管道采用16平方毫米铜绞线可靠接地,配备2组灭火器和消防砂池,设置安全标志牌和操作规程牌,油箱出油口处加装接油盆。
(11)主变安装过程中,采用塑料布覆盖主变基础和作业区路面,防止油污染。 (12)乙炔、氧气瓶移动使用专用手推车。分别存放于氧气库和乙炔库。 (13)施工中产生的边角料及时回收、利用,施工机具每周进行一次检查、维护、保养,保证其工况良好。
(14)二次设备进场后及时拆除包装箱搬运到保护小室内,避免二次倒运,包装箱、废弃物等及时清理。
(15)屏柜安装预留孔洞采用5毫米厚花纹钢板进行临时封堵,户内电缆沟采用单位自制的临时盖板进行覆盖,以方便盘柜的搬运、安装。
(16)户外电缆沟采用提示遮栏进行临边防护。
(17)电缆敷设前,电缆支架角钢上加装护套,防止电缆敷设过程中造成人员伤害。 (18)在户外电缆沟边进行作业时,电缆沟应覆盖4块以上公司统一配置临时盖板,并在盖板两侧各设置一组门形组装式安全围栏。
(19)施工过程中电缆皮、电缆头及时回收。二次接线人员每人配置废物塑料盒一只,接线过程中废弃线芯头等放在塑料盒内,不得随意丢弃。 6.4 试验调试阶段
根据作业特点从高压试验、单体调试、系统调试等方面制定针对性安全防护措施。重点策划警示标志设置、人身防护、设备防护、试验仪器防护及环境保护等具体措施。 6.4.1 高压试验
(1)高压试验时,划定安全工作区域,设置安全围栏,向外悬挂“止步,高压危险”的标牌,设专人监护,与试验无关的人员不得入内。
(2)高压试验设备外壳及被试设备的金属外壳采用4平方毫米的多股软裸铜线可靠接地。
(3)高压试验户外高空作业使用吊车高处作业平台,严禁攀登套管绝缘子。 (4)加压过程中,工作人员应精神集中,监护人传达口令应清楚准确,操作人员应复述应答,并穿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台(垫)上,戴绝缘手套。
(5)试验中如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断开电源,并经充分放电、 接地后方可检查。 (6)高压试验设备的高压电极应用接地棒接地(试验时除外)。 被试设备做完耐压试验后应接地放电。
(7)试验时拆除的引线应及时恢复,不能及时恢复的应做好记录并告知项目经理和施工负责人。
(8)试验工作结束后,应检查被试设备上有无被遗忘的工具和导线等其他物件,拆除临时遮栏,并将被试验设备恢复原状。
(9)SF6气体试验时,试验人员要佩戴防毒口罩,站在上风口。
(10)变压器油取样时,在取油器下放置塑料盆,避免油洒落到地面,造成基础及地面的污染。
(11)遇有雷、 雨、 雪、 雹、 雾和六级及以上大风时应停止高压试验。 6.4.2 单体调试
(1)保护装置单体调试应在二次接线前完成,避免交叉作业,造成人员触电事故。
(2)单体调试时,屏柜安装预留孔洞采用5毫米厚花纹钢板进行临时封堵,户内电缆沟采用单位自制的临时盖板进行覆盖,以方便试验仪器的摆放和人员的操作。 6.4.3 系统调试
(1)交、直流电源送电后,在保护屏柜后门上张贴“有电危险,禁止触碰”的标识。
(2)测量二次回路绝缘电阻时,被试系统内的其它工作必须停止。
(3)传动试验采用对讲机联络,传动前检查设备所处的状态,避免造成设备损坏。
7 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措施
7.1 防止大气污染
施工中产生的粉尘、尾气、颗粒物等污染源的防治措施。重点从非施工场地硬化、土方堆放、拉运的防尘措施、零星水泥扬尘控制、建筑垃圾拉运、机械设备尾气、有毒气设备安装等方面对大气污染进行防治。
(1)开工前,对现场道路、非施工主场地做硬化处理,定期打扫以控制扬尘。 (2)对集中堆放的土方、细砂采取覆盖、打湿等措施。
(3)拉运土方、细砂应将表面用水打湿减少灰尘飘扬,土方、细砂不得高出车箱板,减少跑、冒、滴、漏造成二次污染。合理选择弃土的堆放点,以保护自然植被及环境。
(4)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减少水泥粉尘污染,现场搅拌用的零星水泥入库存放,水泥库房设进出两个门。
(5)施工垃圾集中堆放,生活垃圾采用密闭式设施分类存放,并及时清运出场,必须采用相应容器或管道运输,严禁高处抛洒。
(6)机械设备、车辆有专业机构出具的尾气排放达标标志,施工现场使用清洁能源,现场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
(7)在室外,设备充装SF6气体时,操作人员站在上风口。在室内,设备充装SF6气体时,周围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80%,同时开启通风系统,并避免SF6气体泄漏到工作区。
(8)工作人员进入SF6配电装置室进行安装、调试等工作时,先通风15分钟。 (9)GIS安装时,现场设置SF6气体回收装置,严禁向大气中排放SF6气体。 7.2 防止水土污染和水土保持
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控制临时占地和弃土,对污水、油料、化学溶剂及生产、生活废水等污染源的防治措施进行策划,建筑垃圾采用无害化、减量化、固化利用或深埋处
理。
(1)搅拌场设置污水沉淀池,将污水经沉淀后经二次沉淀后再利用;做到环保施工、循环用水,节约用水。
(2)油料和化学溶剂存放在危险品库,地面用水泥砂浆硬化处理。废弃的油料和化学溶剂集中处理。
(3)食堂设置隔油池并及时清理。食堂、盥洗室、淋浴间下水管线设置过滤网,排水采用200公分以上PVC管分道埋设经窨井至下水管道。
(4)厕所的化粪池用水泥砂浆做抗渗处理,定期请市政专门机构处理。 (5)做好变压器油的充装过程中的防漏措施,必要时采取油料采集措施。若出现有少量渗漏情况出现时,紧急采取收集措施,不得将废油和清洗剂在无防污措施的情况下直接排入到附近的农田、湖泊、水体等。
(6)工程完工后,对加工区及生活办公区临时设施硬化地面进行复耕处理,恢复植被,做好水土保持。
(7)按照水土保持方案严格控制临时占地面积为2400平方米,本项目采用土方自平衡,不做弃土处理,减少植被破坏。
(8)建筑垃圾统一运至政府指定的陈村垃圾处理场深埋处理,施工现场保持“工完、料尽、场地清”。 7.3 防止噪声污染
噪音污染源制定防治措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6年第77号)相关要求,按施工地的等级划分对昼夜分贝数进行取值,采取措施使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特别是噪声管制时段,如夜间、中考、高考期间,要制定专项措施,避免发生噪声污染,或暂停施工:
(1)车辆进入施工现场不鸣笛,装卸材料轻拿轻放。
(2)控制施工现场场界噪声不超过标准:夜间施工≤55分贝,白天施工≤70分贝。打桩机械施工夜间不允许进行。
(3)相对强噪声设备布设在远离居民区、办公生活区一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