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与油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中西方绘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政治、宗教、审美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工具材料的明显不同,因此在各自文化传统的背景下,形成了不同的表现形式。代表中国文化精神的传统中国画和承载西方文化灵魂的传统油画是传达东西方审美情结的两大体系,是世界范围内绘画艺术的两种最主要形式。 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对于美术的一些专业知识不够了解,尤其是对于油画这个西方画种。由于现代外来文化的充斥,对于中国画也存在着一些误区,所以我借用本课,让学生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中国画和油画这两大画种。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比较中国画和油画的经典作品,使学生初步认识中国画和油画的不同形式特点,表现上不同的侧重点和审美的不同着眼点。 2 通过了解中国画和油画两大画种产生和发展的简要文化背景,了解中国画和油画所反映的不同民族特色。 3 提高对美术的认识,关注世界的多元化。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了解中国画和油画两大画种产生和发展的简要文化背景,了解中国画和油画所反映的不同民族特色。 板书:
中国画与油画
中国画 油画风格迥异的艺术 注重神韵的表达 事物的客观再现多元化的分类方式 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人物画、风景画和静物画 笔画、写意画、兼工带写 写实油画、抽象油画 水墨、青绿、金碧、浅绛绘画技法的不同 泼墨法、积墨法、破墨法 透明覆色法、不透明覆色法不透明一次着色法平涂笔法、散涂笔法、厚涂笔法 工具材料的差异 文房四宝、颜料、 颜料、画笔、画刀、画纸或画布、 调色盘、笔洗等上光油、外框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中西方绘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政治、宗教、审美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工具材料的明显不同,因此在各自文化传统的背景下,形成了不同的表现形式。代表中国文化精神的传统中国画和承载西方文化灵魂的传统油画是传达东西方审美情结的两大体系,是世界范围内绘画艺术的两种最主要形式。 二 欣赏 播放课件
教师逐个讲解评述详讲《韩熙载夜宴图》 《拾穗》《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画中人物以韩熙载为表现中心,作者细致描画了他从夜宴开始以后几个不同阶段的神情与活动,
精细地把握住了他情绪变化的脉络。在全图四十余个人物的刻画上,作者力求以形传神,通过人物的动态表现反映其内心状况,同时营造多种群像组合形态,透出生动和谐的形式美感。画家还善用细节传情达意,如以侍女的探头听琵琶暗示演奏技艺之高,以盘中水果点明节令,以案上烛火表示时间等等,都值得细心去体会。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顾闳中:生卒年不详,江南人。五代南唐著名画家。中主李璟、后主李煜朝为南唐画院翰林待诏。擅长画人物,用笔圆劲,间有方笔转折,设色浓丽,善于捕捉人物的神情意态,形象生动。代表作《韩熙载夜宴图》。学生对《八十七神仙画卷》《花篮图》《芙蓉锦鸡图》《群虾图》从构图,设色,线条表现及历史背景进行作品分析讨论。《拾穗》作者米勒 油画,83.5×111厘米,1857年, 法国巴黎卢浮宫藏《拾穗》是米勒最重要的代表作,描写了一个农村中最普通的情景:秋天,金黄色的田野看上去一望无际,麦收后的土地上,有三个农妇正弯着身子十分细心地拾取遗落的麦穗,以补充家中的食物。她们身后那堆得像小山似的麦垛,似乎和她们毫不相关。我们虽然看不清这三个农妇的相貌及脸部的表情,但米勒却将她们的身姿描绘有古典雕刻一般庄重的美。这是一幅十分真实的、亲切美丽而又给人以丰富联想的农村劳动生活的图画。从中不难看出画家对劳动的甘苦,特别是“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意义是有着切身的深刻体验的。整个作品的手法极为简洁朴实,晴朗的天空和金黄色的麦地显得十分和谐,丰富的色彩统一于柔和的调子之中,像米勒的其它代表作
一样,虽然所画的内容通俗易懂,简明单纯,但又寓意深长,发人深思,这是米勒艺术的重要特色。米勒是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大师,他的大量的以农民题材为主的油画、素描、版画至今仍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与鼓舞。学生对《倒牛奶的女佣》《自由引导人民》《日出 印象》《开着的窗户》从构图,设色,线条表现及历史背景进行作品分析讨论。
三 分析对比讲述中国画与油画同异之处 播放课件 中国画概述
中国画简称“国画”,其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在中国民族的土壤上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用中国传统的毛笔、墨汁和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不但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之分,而且有工笔、写意之别。在世界美术领域中,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和独特风格。
中国传统绘画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强调笔墨的变化和情趣。它运用线条和墨色,通过勾皴点染和墨色的干湿浓淡,来表现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阴阳向背。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神形兼备”,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注重抒发画家的主观精神世界。绘画创作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画家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把握,由表及里地强调对精神特征的理解,通过画家的主观精神因素,包括修养、品德、秉性等,与客观世界相融合,从而创造出具有深刻内涵的美的形象和境界。中国画的空间处理也比较自由灵活,既可以用“以
大观小”法,画重山叠嶂,也可以用“走马看山”法,画长江万里,打破了时空观念的限制,使画面产生一种时间艺术的“流动美”。中国画在构图中还讲究形与形的呼应,色与色的衬托,并运用虚实疏密结合和“留白”等手法来取得巧妙的构图效果,以产生独特的形式美和艺术感染力。另外,中国画是融诗、书、画、印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富有东方特色的艺术情趣。中国画的装裱也有自己的讲究,一幅完整的国画,需要使其更为美观,以及便于保存、流传和收藏,是离不开装裱的。总之,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它不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更强调神似。它以毛笔、水墨、宣纸为特殊材料,建构了独特的透视理论,大胆而自由地打破时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与想象力,这种出色的技巧与手段,不仅使中国传统绘画独具艺术魄力,而且日益为世界现代艺术所借鉴,在东方以至世界艺术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影响。难怪绘画大师毕加索说:“真正的艺术在东方。” 油画概述
油画是西方绘画艺术中一个主要的画种。它起源并发展于欧洲,到近代成为世界性的重要画种。油画发展初期的历史条件奠定了古典油画的写实倾向。17世纪是欧洲古典油画迅速发展的时期,不同国家的画家依据自己生活的社会背景、民族气质,在油画语言上进行了不同的深向探索,油画技法也日臻丰富。19世纪末西方油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油画不再以模仿自然、再现自然为艺术创造原则,艺术家将油画形式作为表现自己精神与情感世界的媒介,以想象、幻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