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 针对之前实验失败的全班讨论,达成共识: 总结经验 激发兴趣 原因,探索原因: 1. 之前的生态瓶生物成分不1.为何之前的生态瓶全,环境污浊,能量流动和物稳定性极差? 质循环不稳定。 2.除了淡水生态瓶,还有什么类型的生态瓶呢? 2. 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制作陆地、淡水、海洋三种类型的生态瓶。 深度学习 1.全班如何分组? 思考讨论,全班达成共识: 2.如何确定哪组制作1.学生自由组合,分成6组,引发学生哪种类型的生态瓶? 每组4人,选出1位组长。 思维碰撞 3.制作生态瓶需要什2.自主选择、确定制作生态瓶 么材料? 的类型。 全员参与共创最优实验方案讨论 4.不同类型的生态瓶3.不同生态瓶所需材料不同,只做一个,是否缺少对全组成员共同讨论决定。 比呢? 4.不同类型的生态瓶各做2实验方案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5.实验报告应补充什个,便于进行对比。 么内容? 指导学生进行讨论 5.实验报告应根据生态瓶的特点,对生态瓶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加以分析。 1、陆地组所需材料和小组讨论: 实验材料保存? 采集和保存 联系实际 各小组根据实际情况,组内进实地采集 增强动手能力 2、淡水组所需材料和行任务分配,采集材料,并根保存? 据材料的特点进行保存,确保第6页/共8页
3、海洋组所需材料和进行实验时材料的可用性。 保存? 指导学生到校园和野外采集和保存材料。 分组操作,完成材料的采集和保存 课堂操作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建立生态瓶能量流动和物质发放实验报告给各小循环模型。分析上次实验失败组。 制作生态瓶 响应十九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将制作好的生态瓶带能力提升 到五年级,指导学生与五年级的学生分享制作生态瓶的心得。 原因,得出生物依赖一定的环境,讨论惠来县封山育林,禁渔期等措施,,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追求人类与生存环境共同进化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完成实验报告。 分组操作,根据生态瓶的特点 和组成,分别将材料加入,封瓶后在瓶壁贴上感应温度贴。 共同完成生态瓶的制作 组内分工 与五年级的学生介绍生态瓶的组成和各成分的功能,并将生态瓶进行展示。 表达交流 分享成果 八、实验效果评价
第7页/共8页
学生受第一次制作生态瓶失败的影响和启发,提出改进的想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合作设计解决方法。从实验设计到实施,班级成员汇聚集体的理解、努力和分工来寻求问题的解决。总的来说,本实验的创新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善用资源
农村学校缺乏实验器材和实验条件,很多实验无法开展。但农村学校拥有丰富的乡土资源,“制作生态瓶”的实验所需的材料恰好是学生日常生活经常接触到的,所以学生能从身边的田野,池塘,草地,海边收集到实验材料,并能在收集和保存材料时运用到之前所学的知识,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二)拓展深度
生态系统的类型拓展到陆地、淡水、海洋三种类型,大大增加了实验内容。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小组合作、充分运用理性思维共同完成实验的设计、实施、分析和交流,并进一步深刻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这种深度学习正是学生成长所需要的。
(三)能力提升
从实验方案的确定,实验材料的收集,生态瓶的制作,实验结果的共享和交流,对实验成果的展示和解读,学生不仅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实验探究能力,更加强了与人交流,表达的能力,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感悟责任
通过对本实验的探究过程,学生直接观察到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现象,感悟到生物必须依赖一定的环境。通过分析惠来县一系列的环保措施,响应十九大精神,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追求人类与生存环境共同进化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通过尝试为当地环保部门出谋献策的活动,明白保护环境不仅是国家、政府的事,更是每个公民身负的责任,应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由此增进学生的社会责任。
第8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