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对整个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要求都是了解层次,重点是要学生在了解的过程中,关注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学会辩证的看问题。本节讲的是《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材中以毛毛虫和蝴蝶之间的关系引入,分别以家蚕和蝗虫为例,介绍了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和特点。 二、学情分析
昆虫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动物,学生对昆虫也很感兴趣,但绝大多数同学缺乏和昆虫的近距离接触,也就是虽熟悉却不了解,尤其对课本上给出的家蚕更是知之甚少,因为家蚕不是我们这一地区常见的昆虫,所以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感性的认知材料,图片或者视频资料,便于学生理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知识归纳、概括的能力;训练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的能力。(学生发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分析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过程的异同;(学生发展) 2.培养观察能力的同时,进一步了解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学生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学生发展) 四、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家蚕,理解昆虫的变态发育;
2.描述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3.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五、教学难点
1.通过观察等活动,描述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2.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六、教学设计
(一)环节安排及目的
1.图片导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引领,引导学生自主读书,自学基础;
3.小组合作讨论完成较难的问题,家蚕各发育时期的特点,给发育过程图排序,及古诗名句的合理化改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观察能力、知识应用能力;4.对比家蚕和蝗虫发育图片,总结昆虫的发育方式。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
5.对其它昆虫的发育进行分类,巩固理解昆虫的发育方式。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昆虫的发育方式;
6.引导学生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让关注生物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引导学生辩证的看问题;
7.练习检测学习效果。 (二)理论支撑
以杨教授的 “三读四有”理论为指导。指导学生自主读文,自主读图,达到对知识内容的理解。设计的教学流程让内容有要点、自主有引导、合作有实质、练习有类型。 七、教学流程图 图片导课
引导自读学习
汇报学习结果
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对家 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蚕发育过程和特点的学习
播放视频,过渡到其它昆 虫的发育知识的学习
比较学习蝗虫的发育过程,对比学习;观察视频、
图片巩固落实重点 总结昆虫发育的方式
列举其它昆虫,引导学生描述 发育过程并分类
引导说出昆虫在人类生产生活练习生活、生产实践落
中的作用 实重点
课堂小结
练习反馈
八、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一、导课 二、学习 新知 三、讨论 探究 四、延伸 拓展 五、小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图片欣赏,激发学习兴趣。 引入:夏天在野外,我们经常能看见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你知道蝴蝶的前身是什么吗问题激发思考、兴趣我们经常听到的成语“蜻蜓点水、浓厚进入新课学习。 金蝉脱壳、作茧自缚”在生物学角度是描述昆虫的什么呢 设置自渎问题,引导学生自主看书,划要点、圈疑问。 1.你见过家蚕吗家蚕通过哪种生殖方式繁殖后代 2.家蚕的发育特点是什么 3.蝴蝶的发育方式和家蚕相似吗 4.其它昆虫的发育方式如何 5.读完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 讨论与交流: 1. 阅读课本第9页的图片试着按顺序排列。 2. 比较家蚕的幼虫、成虫和蛹的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填写导学案表格。 3.分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这句诗是否科学,为什么诗人会误以为蚕吐丝作茧后就死了如何修改使之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 其他昆虫的发育: 1.引导学生辨别蜜蜂、蝇、蚊、蝼蛄、蜻蜓、螳螂等昆虫的发育方式、并试描述发育过程 2.对“昆虫对自然界和人类的意义”形成辩证的观点。 ? 自主读书、划要点、圈疑问 小组合作完成家蚕的生殖发育方式的学习,并完成导学案相应内容 引导自学、质疑 激发兴趣 探究:观察与思考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昆虫在生活中的作用,形成辩证唯物观。 引导学生谈收获,教师进一步强调重点。 引导学生从生殖和发育的特点来辩证的认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培养思考、讨论与交流能力。 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九、板书设计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一、家蚕的生殖和发育 1.生殖:有性生殖
2.发育:变态发育(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 二、昆虫的发育
1.完全变态发育:卵(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2.不完全变态发育:卵(受精卵)→若虫→成虫
精心搜集整理,只为你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