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天不负有心人,看到自己通过初试的结果,总算是踏实了下来,庆幸自己这一年多的坚持还有努力,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其实在开始备考的时候自己也有很多问题,也感到过迷茫,当时在网上也看了很多前辈们的经验贴,从中也给了自己或多或少的帮助,所以也想把我的备考经验写下来,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文章也许会有一些凌乱,还请大家多多包涵,毕竟是第一次写经验贴,如果还有什么其他的问题大家可以给我留言,我一定会经常上来回复大家的!
虽然成功录取,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很多懊悔,其实当初如果心态再稳定一些,可能成绩还会再高一些,这样复试就不会担惊受怕了。
其实,经验本是想考完研就写出来的。可是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拖延症加上不自制。所以才拖到现在才写完。备考对于我来说最感谢的要数我的室友了,要不是他们的监督自己也不会坚持下来。
总之考研虽然很辛苦,但是也很充实。想好了方向之后,我就开始想关于学校的选择。因为我本身出生在一个小地方,对大城市特别的向往,所以大学选择了大城市,研究生还想继续留在这。希望你们从复习的开始就运筹帷幄,明年的这个时候旗开得胜,像战士一般荣耀。闲话不多说,接下来我就和你们唠唠关于考研的一些干货!结尾有真题和资料下载,大家自取。
河南工业大学生物与医药专硕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302)数学二和(868)食品工程原理 参考书目为:
1. 杨同舟 食品工程原理 (第二版)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 先综合说一下英语的复习建议吧。
如何做阅读?
做阅读题的时候我建议大家先看题干,了解一下这篇文章大致讲什么内容,然后对应题干去阅读文章,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可以把你做出答题选择的依据标注出来,便于核对答案时看看自己的思路是否正确,毕竟重要的不是这道题你最后的答案正确与否,而是你答题的思路正确与否。
此外,每次做完阅读题也要稍微归纳一下错误选项的出题陷阱,到底是因果互换、主观臆断还是过分推断等,渐渐地你拿到一道阅读题就会条件反射出出题人的出题思路,这也有助于你检验自己选择的答案的合理性。
对于真题上的每一篇阅读,我做完核对答案后都重新精读了一遍,把不认识的单词进行标注通过查阅字典和手机弄懂消化,然后对每一篇阅读进行口头翻译,这样一来不仅加深了自己对阅读这一块的理解,也提升了自己的翻译能力。对于阅读理解B有些年份考查排序,有些年份考查小标题,还有些年份考查将抽出的句子还原,解答这类题型主要突破点是找出相关性和提示词,就拿排序来说,段落与段落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很多时候都有包括转折、递进、因果等相关性,文章中也往往会给出一些表示这些关系的提示词,这些地方就是你答题的突破点,具体细节大家认真阅读真题的解析都可以看到。
翻译这一块,考查的不仅是大家的词汇量还有一些语法知识,翻译要联系句子在文章中的语境来翻译。可能在句子中我们会遇到一些生词,这个时候联系上下文语境进行推断就很重要了。
新题型的套路大家还是多做题吧。
完型填空:完型填空是一个很鸡肋的题型,其实不用太刻意的去训练,前面的基础打好了,这部分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基础实在有些差的同学,可以听听
木糖英语的网课,然后多练练木糖的真题差不多就OK了。翻译词汇过关,阅读理解基础打好,文章认真翻译拆解了,翻译基本上也没啥大问题了。
再者就是作文的复习,主要是要进行材料的积累和写作方法的掌握,另外还要对范文进行理解。经常很多人会说作文多背背模板,记点金句就行了,其实,英语作文和汉语作文都是需要通过写来训练提高的。可以适当买两本作文书,学习一些写作方法,然后反复练习。在训练中,会慢慢形成自己的一套写作方法。另外,买本英语字帖,练练衡水体,一个干净整洁的卷面加上漂亮的书写,是一个特别加分的小技巧。
考研英语写作,我还是建议大家平时多注意积累一些常考话题的素材,总结出有自己特色的作文模板。作文的话常围绕永恒哲理类、品格修养类、社会热点类、网络科技类、家庭关系类、成长教育类、文化交流类、环保旅游类等角度出题,如果大家平时有意识地积累一些相关的经典段落、句子等素材,真正上考场的时候也不至于无话可写。
专业课复习经验
今年的难度好像整体的简单了许多,整体风格与往常没有太大差别,个人觉得主要分差还是要靠大题,考的都很基础,都是书上的概念,记不太清楚了,没有往年那种比较难的题和书上基本原理的题。比如:如下面这个例子。
建议平时大家在做题的时候,不用过于纠结一些难题,其实一些基础题能稳稳地拿分也是不容易的。
9月中旬我正式开始复习的,在网上一些牛人的鼓动下,我打算先学书,这本书给我的印象是不抽象,应该要好懂一些。我学得很认真,而且课后习题也一个不漏的做;后来发现进度很慢(大约2天才弄完一章),按照这个速度的话恐怕到10月初我才能看完,而指定参考书还没开始。学完三分之一后,我决定开始学习指定教材,以免“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初期啃书啃得实在是艰难,有些章节几乎耗费我3整天,课后习题也不是象一些人说的那么容易,进度很是缓慢。但这个过程是必须的,要逐字逐句地精读,题目无非就是从一些不起眼的地方入手的嘛。第2、3遍就要快许多了,主要是加深理解。
临考前一个月我模拟了大概十套题,把课本和其他一些零散资料上的重要题型都做了一遍,心中才算有了底。很费时间。大家平时也要有意识的锻炼自己做题的速度,千万会的做不完,多可惜!
历年题是专业课的关键,而融会贯通则是关键中的关键。考研的专业课考题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认知性质的考题,另一种是理解与应用型的,而且以后
一种居多。因此,同学们在复习时绝不能死记硬背条条框框,而应该看清条条框框背后所包含的东西,并且加以灵活运用。在复习时,首先要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弄懂,然后要把它们串起来,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思维和理解。由于专业的各门功课之间有着内在的相关性,如果能够做到融会贯通,无论对于理解还是记忆,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历年的考题,在专业课本中划出历年涉及的重点,有针对性、有侧重点地进行复习。
我还记得考了一个研教新版习题集上的一些原题,因此我们要知道考研的真题范围也是很明确的,对于专业课的复习,课本和习题集都是很重要的,大家一定要抓住这个关键点。各位学弟学妹在做题的同时还是要注意原题重现,立刻也会有这种情况的,可能换一件外衣但是解题步骤还是一样的,答案变问题,问题变答案。我觉得研教新版的习题集跟真题的难度和风格差不多的,这样也不会因为到了考场上因为陌生就无从下手。
我在做研教新版的各高校历年真题合集的时候遇到一个很简单的,
像这样的题型我也想提醒一下各位考研儿,这道题可能你看上去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实际做起来你会发现过程相当繁琐,因为题干没有给出数值,我们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