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育教师如何备好体育课
新体育教师如何备好体育课
摘 要: 素质教育倡导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因此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作为体育教师,本人认为,应当在备课上下功夫,努力钻研和处理好课前课后事务,为学生为自己创造最良好的教学环境。
关键词:素质教育 学生 体育教学 体育教师 备课 教学环境
工作3年了,体育课的教案也写了好几本,从中也收获了不少,下面我就自己的上课经验来谈谈我对备课的认识。
学校体育的中心任务是体育教学,如何才能把体育课上的有声有色呢?我认为首先应当在备课上下功夫,努力钻研和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1、编写教案前的准备工作;2、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3、安排和设计好备课环境;4、集思广益,集体备课。因此,教师必须首先理解和熟悉教学大纲和掌握有关教材的的“三基”,然后根据学生的整体体育能力、体质基础、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和思想品德设计好因地制宜、新颖和利于授课的环境,再加上生动、形象
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编写教案前的准备工作
1、钻研课程标准、教材,确定学习目标 在钻研课程标准、教材的基础上,掌握教材中的概念或原理以及要求,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确定本节课教学的学习目标。
教学的学习目标要订得具体、明确、简洁便于执行和检查。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制定学习目标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素质、教学手段等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考虑其可能性。
2、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在钻研整个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及重点和难点。所谓重点,是指关键性的知识,学生理解了它,其它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所谓难点是相对的,是指学生常常容易误解和不容易理解或掌握的部分。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难点。 3、组织教材,选择教法
根据教学原则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场地、器材设备条件来组织教材考虑
教法,初步构思整个教学过程。教材的组织是多种多样的,同一教材可以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但不论是哪一种结构都必须围绕中心内容,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贯穿重点,确定讲解的层次和步骤。同时,在选择教法上,还必须充分重视考虑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调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4、设计教学程序及时间安排
编写教案前给予充分的考虑: ⑴ 如何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题。 ⑵ 新授课的内容如何展开。
⑶ 强调哪些重点内容;如何讲解难点,在练习中如何解决。
⑷ 最后的巩固应如何进行。 ⑸ 各部分所用的时间。 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不要让学生成为自己的看客——由于教师存在着“教材、技术、教法、教师、场地”为中心的教学旧观念,忘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主要根据,应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整体体育能力、体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水平科学、合理、有效、积极地安排课的内容,
加强学生科学思维、锻炼方法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自学,独立工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锻自导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总结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研究,合理安排。此外,在备课时我们还必须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对你的课先产生了兴趣,后面的教学才有目的性和实效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思想积极的转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思想。
最后教师应精选最优教学方法和节奏,善于从教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技能的科学性、实用性、挖掘趣味性、竞争性,注重以生动的手段说明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三基”强身健体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教学备课的目的不是单纯教会学生某些“三基”知识,它更重要的是通过“三基”的传授,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学会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断地更新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课后效应。 三、安排和设计好备课环境